晚禱

《晚禱》是米勒 Millet 在1857年創作的作品。尺寸有55 x 66 cm,表現了一對農民夫婦在暮色中諦聽遠處教堂鐘聲時正在祈禱的情景。

基本信息

解釋一

①晚禱(The Angelus)

作 者:米勒Millet

年 份:1857-59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出 處: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晚禱》表現了一對農民夫婦在暮色中諦聽遠處教堂鐘聲時正在祈禱的情景。米勒本人曾強調,此畫的意境主要是表現鐘聲。因為他畫《晚禱》時,曾回想到童年時代在田間勞動時,每當晚鐘響起,祖母總要一家人停止工作,為可憐的死者祈禱。宗教就其本質來說是“精神的鴉片”,不過在誠實勞動者身上,信仰就是“追求道德”,就是“向善”,他們真正相信“人不單是靠麵包活著”,更是靠首先理想的支持。他們認為統治階級的貪婪無恥,違背“上帝的本意”。他們看不到宗教在勸導人們安貧樂道的時候,實際上是維護了剝削者的利益。但從勞動者自身的篤言信行和苛求於已方面,反映了他們品格中的優良素質。

《晚禱》正是由於深刻地反映了這樣一種複雜的矛盾,因而具有長久的魅力。畫面上,夕陽西下,勞動了一天的農民夫婦,聽到遠方教堂鐘響,丟下手中的活計,俯首默默禱告。畫家著力描繪出他們的虔誠,我們為他們的純樸和誠實所感動。可是畫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又形象地告訴人們,他們虔誠的結果是什麼--簡陋的工具,破舊的衣衫,兩小袋馬鈴薯,在無垠的大地的映襯下,他們是那樣地孤立無援。《晚禱》的主題不單是對命運的謙恭和柔順,而更重要的是人們緬懷在那大地上辛勤勞動,流盡汗水以養育眾生的農民。米勒在法國繪畫中確立了真實地反映農民日常生活和艱苦勞動的新型風俗畫,《晚禱》即是這一主題的佳作。

解釋二

②晚禱 【wǎndǎo】

1.教規規定的七個祈禱時刻中的第六個

2. 晚上舉行的宗教儀式或禮拜

3. 第七次和最末一次的日課經;入夜後或入睡之前誦念的最末一次日課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