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睛

晚睛,這首詩大約寫於唐宣宗大中元年(847)的初夏,作者任桂管觀察使鄭亞的慕僚,剛到桂林不久,在一個雨後初晴的傍晚,登樓賞景,乃以此詩記一時之觀感。詩的情調比較輕鬆樂觀。"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是名句,情景渾融,既寫出大自然的詩意美,又深含生活感受和人生哲理,而出語自然天成,寫景寄興妙在有意無意之間。《網師園唐詩箋》云:"玉溪詠物,妙能體貼,時有佳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間。風人比興之意,純自意匠經營中得來。"

晚睛

作者: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1,春去夏猶清2。
天意憐幽草3,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4,微注小窗明5。
越鳥巢乾後,歸飛體更輕6。

全部注釋

1.深居:此謂幽居。且居處較高,可俯視城池。夾城:一說是兩重城牆,中間有通道。一說是瓮城,即大城門外的月城,用以增強城池的防衛功能。
2.剛入初夏,尚未炎熱,仍然感到清爽。
3.幽草:此有自喻之意。
4.並:更。迥:遠。
5.微注句:寫夕陽照進小窗。
6.越鳥句:桂林屬百越之地,故稱其鳥為越鳥。這兩句寫天睛後,鳥巢乾燥,鳥的羽毛也幹了,歸飛的體態更加輕盈。
這首詩大約寫於唐宣宗大中元年(847)的初夏,作者任桂管觀察使鄭亞的慕僚,剛到桂林不久,在一個雨後初晴的傍晚,登樓賞景,乃以此詩記一時之觀感。詩的情調比較輕鬆樂觀。"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是名句,情景渾融,既寫出大自然的詩意美,又深含生活感受和人生哲理,而出語自然天成,寫景寄興妙在有意無意之間。《網師園唐詩箋》云:"玉溪詠物,妙能體貼,時有佳句,在可解不可解之間。風人比興之意,純自意匠經營中得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