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所思·2

在文中,周有光先生回憶了個人的生活和學術經歷,尤其在經濟和漢字拼音方面。 這一變動,使得周有光先生躲過了1957年在上海以經濟學界為重點的“反右運動”。 生於1906年,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筆名,後來成為他的號。

內容介紹

《晚年所思2》是周有光先生晚年所寫的回憶錄。從學術和生活的角度,以平實的語言,有秩地回憶了對其一生有觸發的、在其人生中占重要位置的人物和事件。通過周有光先生的娓娓道來,其人生的智慧和為人處事的人格精神又體現在其中,讀他文章的過程,如與一位老者在談心,是這個浮躁的時代中,一本值得品味的好書。看周有光先生的書,不僅看到的是他的人生,也看到了其他同時代知識分子的人生,還從側面展現了整個新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的面貌。
在文中,周有光先生回憶了個人的生活和學術經歷,尤其在經濟和漢字拼音方面。周有光先生還回憶了與政治領導人物的問題探討,著名知識分子的學術觀點、社會貢獻和人物事件。周有光先生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與張允和結婚,同往日本留學。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家逃難四川,在新華銀行任職。抗戰勝利之後,先後被派駐紐約、倫敦。1948年在香港參加中國民主建國會。1949年,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因為之前已發表、出版過關於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論文和書籍,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邀請擔任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1955年,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院、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教授,放棄了在上海的經濟學教學工作。這一變動,使得周有光先生躲過了1957年在上海以經濟學界為重點的“反右運動”。1980年成為翻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方三委員之一。2005年出版文集《百歲新稿》,2006年出版《語言文字學的新探索》,2008年出版《周有光百歲口述》,2010年出版《朝聞道集》、2012年出版《晚年所思1》。
本書是一本晚年回憶錄,與以往學者的回憶錄相比,更偏重經歷的闡述和生活事件的敘述,是一本有生活化的氣息的作品,從作品中,將能體會到大家的為學之道和人生智慧。

作者介紹

周有光。生於1906年,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筆名,後來成為他的號。生於中國江蘇常州,中國語言學家、文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作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他的學術方向改變,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曾任中美聯合編審和顧問委員會中方三委員之一,出版中譯本《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和國際中文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委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他的太太是“張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張允和,沈從文是他的連襟。出版《百歲新稿》、《語言文字學的新探索》、《周有光百歲口述》、《朝聞道集》和《晚年所思1》。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