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祠

晏嬰祠

晏嬰,即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時齊國大夫。齊河縣晏城鎮為晏嬰采邑之地,故得名“晏”。

歷史由來

《晏子春秋》是一部專門記敘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相傳為晏嬰撰,現在一般認為是後人集其言行軼事而成。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司馬遷更是對晏嬰敬佩仰慕有加,他在《史記?管晏列傳》中感慨地說道:“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祈慕焉。”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贊道:“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為紀念這位著名政治家,後人在晏城北建晏嬰祠,鎮南建晏公廟,歲時祭奉。城內原築有晏嬰宅,供其臨時下榻。晏嬰宅旁有一金華古井,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其井之水“甘冽異常,合膠入藥良”。

鎮西尹屯遺址傳為晏嬰冢,方圍六畝余,高五米。鎮北晏嬰祠重建於清代,構造奇特,至建國時尚存。清初詩壇盟主錢謙益曾臨齊河憑弔懷古,作詩《晏城》,詩曰:“采地遺者誰?相國齊晏子。千駟不匡君,二桃能殺士。激彼梁丘生,浮白為之起。”

相關人物

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嬰之父晏弱去世,晏嬰繼任矚齊卿,曾在齊靈公、莊公和景公三朝任事,執政50年,節儉力行、謙恭下士,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是繼管仲之後齊國的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時期,諸侯並起,風雲變幻,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勇義篤禮,他內輔國政,屢諫齊王,竭心盡力拯救內憂外患的齊國。在對外鬥爭中,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他的智諫省刑、賑濟災民、二桃殺三士、晏子使楚、力行廉潔等故事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