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豫

晉陽豫

晉陽豫,一家坐落於開封北書店街的百年老店。 1948年開封解放,晉陽豫才又開始正常經營。 開封解放後,晉陽豫得以恢復。

百科名片

晉陽豫,一家坐落於開封北書店街的百年老店。民國時期曾因經營名貴補品、山珍海味、魚翅銀耳紅極一時。如今,往昔的輝煌已如過眼雲煙。

晉陽豫晉陽豫

起源和變遷

三易其地 興業汴梁

晉陽豫南貨莊是南方人開設的,追溯至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大約在清鹹豐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國起義軍揮師東進蘇州城時,一個名叫唐禹平的生意人,為避戰爭,攜帶大量的南方名貴物品,跑到山西省晉城落腳,開張營業後生意頗為可觀,嗣後又到晉城以西的陽城,披星戴月,無問寒暑,又賺了不少錢,唐姓自覺有了資本,想把生意做大,便看中了中原的東京汴梁城(河南開封)。於是就將全部財物遷往開封。選擇徐府街地址定居下來,整理店鋪,掛牌營業。取名《晉陽禹南貨莊》。
因為南方人有個習慣,到外地經商起字號,大多數都要帶本人的姓或名字中的一個字,以示專有。所以當時唐禹平定名是經過再三斟酌的,“晉陽”二字是為了紀念在山西晉城和陽城二地立足創業,“禹”字便是他本人名字的中間一個字,故用“晉陽禹”之名。
由於開封是中原地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有水、陸交通之便,況晉陽禹所經營的南貨品種新穎,款式多樣,又是前所未有獨此一家,所以開張後,上至官府,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登門選購,一時名聲大振,晉陽禹便在開封闖開了門面。

五易其主 重新命名

相傳,開封四大財主之一王渭春,一次到“晉陽禹”買東西,看中了一套精製瓷器,畫面是“張生戲鶯鶯”。但“晉陽禹”以樣品陳設為由不賣,王渭春很生氣。不久,便在河道街開設了“雲桂芳南貨莊”,與“晉陽禹”唱起了對台戲。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前後,唐禹平迫於壓力,遂以“年邁體弱,思念故土”為名,將整個商號“兌給”了王渭春,攜眷屬返回原籍蘇州。
王渭春是當時開封的名流,遂聘請馬雲衢為領東,主管商號。又將字號晉陽禹的“禹”字改為“豫”字。一是含有河南之意,二是讓外界知其商號已改為王某所有。於是,“晉陽豫”老號便在鼓樓廣場北側叫響,並沿襲至今。
民國20年(1931年)前後,王渭春開的匯通銀號倒閉,債台高築,不得不將各商號店鋪兌出還賬,便將晉陽豫兌給了馬雲衢。
民國22年(1933年)前後,連年軍閥混戰,經濟蕭條,加上官府勒索,無心經營的馬雲衢又將晉陽豫交給侄兒馬幼衢繼承。

盛名輝煌 紅極一時

晉陽豫經營的南貨大體上有名貴補品,山珍海味、魚翅銀耳、時令商品、筆墨紙硯、銅器瓷器、化妝用品等15大類約500個品種。民國21年(1932年)7月,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來汴演出,晉陽豫專門派人送石斛潤喉清嗓。老號不僅做好做活了生意,而且使商號聲譽大振
民國26年(1937年),晉陽豫租賃書店街路東馮姓門面房5間和後院,經過一年籌備,在門額左右精工鐫刻“江浙特產、雲貴名藥、山珍海味、魚翅銀耳”16個大字,又派專人赴滬請書法家康坨書寫“晉陽豫”金字橫匾,懸掛前廳大水銀鏡上方,將門面整葺一新,並增設糕點作坊,增加罐頭名酒、乾鮮水果,擴大經營。

歷盡滄桑 遺蹤何在

七七事變,日寇大舉進犯,1938年6月,日軍侵占開封。剛剛復甦的晉陽豫連遭日軍搶掠,財物損失殆盡,夥計們冒著生命危險看守店鋪,待局面稍穩定後,重新整理殘存商品維持營業,勉強度日。
1945年馬幼衢一病不起,王靜波接任經理。1945年日寇投降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物價飛漲,社會動亂。晉陽豫也像其他店一樣難逃厄運。1948年開封解放,晉陽豫才又開始正常經營。
開封解放後,晉陽豫得以恢復。1956年,晉陽豫參加了全行業公私合營,全店當時總共折合1700餘元資金。公私合營後,在人民政府的支持和扶植下,晉陽豫開始發展起來。
1962年7月,晉陽豫與毗鄰的包耀記共同恢復了一個糕點作坊,除生產經營各式名產糕點外,還部分恢復了南北特產的經營。“文革”期間,其“後作”被迫停產,特色品種幾乎絕跡。
現在的晉陽豫在北書店街一間幾平方米的小店裡維持經營,與一般的副食品小店並無二致,只有門頭上鐫刻著“晉陽豫”三個大字還昭示著當年的輝煌。然而,古城人民對老店的感情沒有變,中秋節前夕,店中的老式月餅和鹹厚饃很受歡迎。

政府保護

政府非常重視宣傳七朝古都的歷史文化。2011年政府出資維護並精裝修整條書店街街兩邊的上百家店鋪,恢復古時原貌,統一更換門窗,門頭及招牌重新刷漆,老店門前都懸掛大旗,家家安裝射燈。裝修後的書店街真是煥然一新,現在走在這條老街上的感覺真是猶如步入宋代盛世的繁華大街上一樣,全新的仿古建築,統一的紅陶色雙開木門,黑底的金字招牌,懸掛在店鋪門前的大旗飄飄盡顯著宋代繁華盛世的氣勢,書店街的南北兩頭路口醒目位置樹立著“書店街老字號名店”的標誌牌,榜單第一位就是“晉陽豫”老字號的店名。

書店街書店街
晉陽豫晉陽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