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心養國小

晉江市心養國小

晉江市心養國小地處市區梅嶺南路,2011年9月開辦;占地面積49.5畝,設計建築面積32738平方米,總投入資金約6500萬元,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的“福建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 學校現有12個教學班,學生596名,教職工34名,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7名,骨幹教師9名,本科及以上學歷25人。 秉承“心存高遠、養德育才,讓每個人都摘到夢想中的星星”的辦學理念,致力辦成適合學生髮展的學校:學習做人的場所;學習科學的殿堂;培養自信的驛站;嬉笑玩耍的樂園……爭創福建省示範國小。

基本信息

校標釋義

晉江市心養國小 晉江市心養國小

1、校標外框為圓形,寓意學校內練素質、外塑形象,圓滿實現創辦適合學生髮展學校的辦學目標;鑲嵌的校名和漢語全拼,彰顯厚重篤實的人文底蘊,展示文明開放的現代校園風貌。內環的手形和心形是學校“心養”首個拼音的寓意,象徵學校用心育才,重在關愛,讓每個人都能摘到夢想的星星。

2、主體採用綠色,色彩鮮明,象徵學校永葆生機活力,是家庭和社會發展的希望;紅色象徵全體教師熱情飽滿傾情教育,把愛與責任融入教書育人中。“圖中兩名學子攜手摘取星星,寓意成功講究的是協作,學校面向的是全體。頭部張馳有度,猶如兩雙明亮的眼晴寓意我們開啟的是學生心靈的眼睛,關注的是身心發展,彰顯的是教育智慧。

辦學文化思想、發展願景

校訓(學校的靈魂、指導全校的行為準則) 心存高遠,養德育才

“心存高遠”原文為“志當存高遠”,意思是做人應當有著高尚的目標遠大的理想。出自《勉侄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只有心存高遠,才能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志向。

養德,就是培養德性,教育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育才,就是使學生掌握紮實的科學文化知識。秉承傳統,維繫學脈。健全的人格和紮實的文化知識是人生髮展必備的條件,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不僅符合學校的辦學方向,而且體現了辦學主體的根本目的,使受教育者達到“品格高尚,學業優良”的境界,就是教育成功的最佳結果。

校風(學校個性特徵、道德風貌的體現) 明德礪志 求知探源

明德”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是指光明、清明之意,“德”是指道德(品德)、美德之意。人生來便具有道德的根基,天生德於人,這德就叫做明德。明即明白,明德指“能夠明白道理的一種天賦本能”。這正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全面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扶正祛邪,揚善懲惡,學會基本的做人準則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清李漁《慎鸞交·久要》:“待我礪志青雲,立身廊廟,做些顯親揚名的大事出來”。 “礪志”一詞有“磨礪意志”的意思,青少年正處於成長學習階段,對他們進行耐挫教育和磨鍊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經過錘鍊,他們才能從容面對人生,迎接挑戰走向成功。

“求知”出自唐皇甫湜《上江西李大夫書》:“居蓬衣白之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辝其親,甘窮飢而樂別離者,豈有二事哉!篤守道而求知也。”尋求源頭;探求本源。求知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也是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只有求知,才能獲取真知和本領。李嘉誠先生曾說過:“知識改變命運”。“ 探源”出自宋張九成 《辛未閏四月即事》詩:“相馬須相骨,探水須探源。”求知既要借鑑前人先進的經驗,汲取精華,也要有嚴謹治學的態度,不能照本宣科,應加以探究思考,轉化為自己的學識。

教風(教師的教學、科研的作風) 使人由誠,教人盡材

“使人由誠,教人盡材 出自《學記》第十章,意思是:“不少老師只知道照搬書本傳授知識,一味灌輸,急於求成,沒有以生為本,從實際出發,結果學生不能主動學習,教師不能因材施教。違背教育發展規律,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需求。學生身心壓抑,產生厭學和畏懼心理,不能發揮學習的功用學以致用,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主動求知。教育之所以不能成功,正是因為學生身心不能全面發展。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真心實意,真誠待人,促其成才,辦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

學風(學生學習的態度、精神與行為準則) 尊師樂學,誠信求真

“尊師樂學,誠信求真” 出自《學記》第九章,陶行知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因此,我們根據當代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目標解讀經典,認為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不管是遊玩還是休息,學業必須裝在心中,尊師樂學是學生的本質所在。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誠信待人、學做真人是學生的人格完善的基點。只有這樣,才能安於學習,親近師長,與同學融洽相處,而且信奉自己所學的真理,才能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校發展願景

返歸教育真諦,盡展學子潛能

教育必須回歸真實世界,必須遵循教育發展規律,“使人由誠,教人盡材”,“尊師樂學、誠信求真”,這是我們對教育真諦的理解。我們的教育應順應人的發展規律,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校園文化和諧愉悅,師生精神面貌意氣風發,對生活充滿激情陽光,我們要不斷挖掘弘揚這些優秀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在心養國小這富有人文氣息的學習環境中得到歷練薰陶,盡情展現他們的潛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