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凌霄塔

晉江凌霄塔

晉江凌霄塔位於晉江市紫帽鎮紫帽山,自古被稱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凌霄塔始建於明嘉靖初,系晉江知縣錢梗建,為泉州港航標,清乾隆丙午(1786年)台灣進士莊文進重建,50年代毀,80年代重建。系花崗岩角石砌築為五層六角實心石塔,層層收縮,塔剎為葫蘆狀,塔基旁有記載莊文進重建凌霄塔摩崖石刻一方。

基本簡介

紫帽山凌霄塔還是古代祖國大陸居民前往台灣開發的燈塔航標。

凌霄塔“里人莊文進”的石刻鐫于山岩石山上,是見證閩台緣的重要文物,題刻者莊文進是台灣鳳山一位進士,原籍晉江。

中國泉州學研究所林少川所長最新研究發現,紫帽山凌霄塔早在隋代就存在了,它是祖國大陸居民前往台灣開發的遠航燈號的古代見證。這一發現,解開了長久以來凌霄塔的未解之謎。

據介紹,這一切都源於清代東石蔡永蒹的一本《西山雜誌》手抄本。

凌霄塔兩次遭遇雷擊

最後一次重建裝上避雷針

背景介紹

泉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前身是泉州市文物管理會,原文管會負責人吳志謙在《泉州市文物普查札記》中就提到,《泉州府志》里,關於“山川”的記載,有提及紫帽山的右峰絕頂上的凌霄塔,為明代知縣錢木便造,也從府志里關於“祥異”的記載中得知,康熙五年七月時,泉州發生了雷震,紫帽山頂的凌霄塔崩……

康熙年間,凌霄塔被雷擊崩過,那么,又是於什麼年代重建的呢?志書中沒有記載。1981年文物普查時,在凌霄塔邊,吳志謙等人發現了里人莊文進的石刻,由石刻而始知,凌霄塔曾於乾隆丙午年重建。

根據文史工作者的調查了解,凌霄塔始建年代較早,至少在南宋時就已存在,因為有宋詩為證。凌霄塔明代重修後於康熙年間遭雷震;清代乾隆年間經過重建後,塔頂又被雷擊禿了;再後來,塔於上個世紀50年代被拆除;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再次重建,並安裝有避雷針。

日前,記者在紫帽山金粟洞前看到了幾根古代遺留的石柱構件。拾級而上,一直攀登到了凌霄塔前,只見塔四周圍著一層金屬柵欄,上面有個石刻,為大字的“心”。順著管理人員的指點,記者在凌霄塔下不遠的石壁上看見了里人莊文進的石刻,字字可辨。除了大字橫書的“凌霄塔”三字外,右邊豎著一行字為“乾隆丙午年重建”,左邊有“里人莊文進書”的字樣。

一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看到的凌霄塔是上個世紀末重建起來的。據其介紹,紫帽山頂高聳的凌霄塔,上個世紀50年代時,台海關係緊張,因擔心其成為軍事目標的緣故於1953年拆除。海峽兩岸關係緩和後,1990年再度重建。

泉籍台灣人莊文進

科舉後泉州任職手書題塔上

那么,在紫帽山上留下“凌霄塔”重建石刻的莊文進又是何人呢?

記者隨後從晉江市博物館了解到,莊文進是來自台灣的一位進士,祖籍晉江。他回到故鄉,自稱“里人”,對家鄉感情深厚,他的石刻見證了泉州和台灣的文緣之深遠。

據了解,莊文進中了進士後,被派往福建任職,任過泉州府教授等。

莊文進在紫帽山所書的“里人莊文進”石刻,是大陸與台灣密切的政緣、學緣、文緣的又一有力佐證,也為泉州學研究增加了一份實物材料。

東石人手抄本《西山雜誌》

記載著大量閩南地方史料

今人仍疑惑的是,其實近200年前清代東石蔡永蒹的《西山雜誌》手抄本,早就記載了紫帽山凌霄塔“里人莊文進”石刻及其豐富內涵。

泉州學研究所林少川所長稱,他在瀏覽《西山雜誌》手抄本時,找到了古人為今人留下的歷史答案。這一謎底的記載也許有如一種意外的收穫,但實際上也許並不是一種偶然。可以說,《西山雜誌》手抄本與紫帽山凌霄塔“里人莊文進”石刻之間,互相取得了一種印證。

據介紹,《西山雜誌》手抄本作者蔡永蒹,為清代晉江東石一位沒有功名的鄉土學者,出身航海世家,閱歷甚廣,他曾航海遊歷東南亞各地,對碑刻銘志特感興趣,“錄之成帙”。尤其是在富室吳家查閱萬卷藏書,其中有一些是當時還能看到而今已絕跡的佚書,幸經作者勤於筆錄輯佚,所留下的史料彌足珍貴。

該書存有大量的、有價值的閩南地方史料,蘊藏著豐富的可資考古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地名學、宗教史、華僑史、海外交通史、人物傳記、姓氏源流等研究之內容。而且,可補正史之不足!眾所周知,野史雜誌也有它的可取之處,有時可以補正史之不足,或寫出正史不敢言或不便言的東西,或可以印證正史的內容。何況,該書里輯錄了不少重要佚書,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林少川說,蔡永蒹特別注重實地調查研究,20多年來,他致力於《輯佚校注》工程,根據研究與考證,《西山雜誌》手抄本中有一些記載經考證已得到研究證實,並將爭取列入“泉州學研究系列叢書”籌措經費,以待時機成熟正式出版。

來歷

手抄本揭秘凌霄塔來歷

乃隋朝開發台灣的遠航燈號

紫帽山凌霄塔始建於什麼年代?《泉州府志》等志書上沒有見到記載,林少川對此的回答是,早在人們通過文物普查了解真相之前,這部清代東石蔡永蒹的《西山雜誌》手抄本已經“捷足先登”,記載了謎底。

林少川稱,他新近研究發現,《西山雜誌》手抄本有一條目詳細介紹,凌霄塔是隋開皇九年所造,為開發夷州遠航的燈號。這裡夷州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台灣。

《西山雜誌》載:“紫帽山界於晉南接壤也,其山脈乃由南邑大烏石山而來,連綿十餘里焉,有十二峰之勝,峰狀若紗帽,常蓋紫雲,故曰紫帽山也。紫帽山與清源山對峙,因此泉南之人稱曰對山,與葵山、羅裳、清源合稱晉邑四大名山矣。”手抄本上又介紹說:金粟洞古剎在左峰之山陰,肇建於南朝。文中同時提到了金粟洞的來歷,以及山中一些著名的景觀。

隨後,手抄本還提到峰巔上凌霄塔系隋開皇九年造,用以開發夷州遠航之燈號焉,與林家石塔遙遙相承於煙波之中。

據稱,凌霄塔隋為九級,宋紹興重修為七級。東石林氏、邱氏、許氏、陳氏、李氏五航家共修,僧明性募。乾隆丙午重修,青陽庠生莊文進書凌霄塔鐫于山岩石山也。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凌霄塔在隋代時為9級,宋代紹興年間重修為7級,清乾隆年間又重修,是東石的林氏、邱氏、許氏、陳氏、李氏五戶人家共同修建的,解開了一大謎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