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惠周后誄

況我心摧,興哀有地。 何為忍心,覽此哀編。 暮樹蒼蒼,哀摧無際。

原文
天長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勝,悲歡糾紛。緣情攸宅,觸事來津。貲盈世逸,樂尠愁殷。沉烏逞兔,茂夏凋春。年彌念曠,得故忘新。闕景頹岸,世閱川奔。外物交感,猶傷昔人。詭夢高唐,誕夸洛浦,構屈平虛,亦憫終古。況我心摧,興哀有地。蒼蒼何辜,殲予伉儷?窈窕難追,不祿於世。玉泣珠融,殞然破碎。柔儀俊德,孤映鮮雙,纖穠挺秀,婉孌開揚。艷不至冶,慧或無傷。盤紳奚戒,慎肅惟常。環佩爰節,造次有章。會顰發笑,擢秀騰芳。鬢雲留鑒,眼彩飛光。情漾春媚,愛語風香。瑰姿稟異,金冶昭祥。婉容無犯,均教多方。茫茫獨逝。舍我何鄉?昔我新婚,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歸妹邀終,鹹爻協兆。俯仰同心,綢繆是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志心既違,孝愛克全。殷勤柔握,力折危言。遺情盼盼,哀淚漣漣。何為忍心,覽此哀編。絕艷易凋,連城易脆。實曰能容,壯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飢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曠世?嗚呼哀哉!豐才富藝,女也克肖。采戲傳能,弈棋逞妙。媚動占相,歌縈柔調。茲鞀爰質,奇器傳華。翠虬一舉,紅袖飛花。情馳天際,思棲雲涯。發揚掩抑,纖緊洪奢。窮幽極致,莫得微瑕。審音者仰止,達樂者興嗟。曲演來遲,破傳邀舞,利撥迅手,吟商呈羽。製革常調,法移往度。翦遏繁態,藹成新矩。霓裳舊曲,韜音淪世,失味齊音,猶傷孔氏。故國遺聲,忍乎湮墜。我稽其美,爾揚其秘。程度餘律,重新雅制。非子而誰,誠吾有類。今也則亡,永從遐逝。嗚呼哀哉!該茲碩美,郁此芳風,事傳遐禩,人難與同。式瞻虛館,空尋所蹤。追悼良時,心存目憶。景旭雕薨,風和繡額。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亂落花,雨晴寒食。接輦窮歡,是宴是息。含桃薦實,畏日流空。林雕晚籜,蓮舞疏紅。煙輕麗服,雪瑩修容。纖眉范月,高髻凌風。輯柔爾顏,何樂靡從?蟬響吟愁,槐凋落怨。四氣窮哀,萃此秋宴。我心無憂,物莫能亂。弦樂清商,艷爾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蘭堂。珠籠暮卷,金爐夕香。麗爾渥丹,婉爾清揚。厭厭夜飲,予何爾忘?年去年來,殊歡逸賞。不足光陰,先懷悵怏。如何倏然,已為疇曩?嗚呼哀哉!孰謂逝者,荏苒彌疏。我思姝子,永念猶初。愛而不見,我心毀如。寒暑斯疚,吾寧御諸?嗚呼哀哉!萬物無心,風煙若故。惟日惟月,以陰以雨。事則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櫳,孰堪其處?嗚呼哀哉!佳名鎮在,望月傷娥。雙眸永隔,見鏡無波。皇皇望絕,心如之何?暮樹蒼蒼,哀摧無際。歷歷前歡,多多遺致。絲竹聲悄,綺羅香杳。想淡乎忉怛,恍越乎悴憔。嗚呼哀哉!歲雲暮兮,無相見期。情瞀亂兮,誰將因依!維昔之時兮亦如此,維今之心兮不如斯。嗚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斂怨為德;既取我子兮,又毀我室。鏡重輪兮何年,蘭襲香兮何日?嗚呼哀哉!天漫漫兮愁雲曀,空曖曖兮愁煙起。峨眉寂寞兮閉佳城,哀寢悲氣兮竟徒爾。嗚呼哀哉!日月有時兮,龜蓍既許,蕭笳淒咽兮旗常是舉。龍輀一駕兮無來轅,金屋千秋兮永無主。嗚呼哀哉!木交枸兮風索索,鳥相鳴兮飛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無極。嗚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響不哀?窮求弗獲兮,此心隳摧。號無聲兮何續,神永逝兮長乖。嗚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撫櫬,邀子何所?苟雲路之可窮,冀傳情於方士!嗚呼哀哉!
資料
陸游《南唐書》——《昭惠后傳》
後主昭惠國後周氏,小名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歳來歸。通書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嘗為壽元宗前,元宗嘆其工,以燒槽琵琶賜之。至於采戲奕棋靡不妙絕,後主嗣位立為後,寵嬖專房,創為高髻纖裳及首翹鬢朶之妝,人皆效之。嘗雪夜酣燕,舉杯請後主起舞,後主曰:“汝能創為新聲則可矣。”後即命箋綴譜,喉無滯音,筆無停思,俄頃譜成,所謂邀醉舞破也,又有恨來遲破亦後所制。故唐盛時霓裳羽衣最為大曲,亂離之後,絕不復傳,後得殘譜以琵琶奏之,於是開元天寶之遺音復傳於世。內史舍人徐鉉聞之於國工曹生,鉉亦知音,問曰:“法曲終則緩,此聲乃反急,何也?”曹生曰:“舊譜實緩,宮中有人易之,非吉徵也。”後主以後好音律,因亦躭嗜,廢政事。監察御史張憲切諫,賜帛三十疋,以旌敢言,然不為輟也。未幾,後臥疾,已革,猶不亂,親取元宗所賜燒槽琵琶,及平時約臂玉環,為後主別。乃沐浴妝澤,自內含玉,卒於瑤光殿,年二十九,葬懿陵。後主哀甚,自製誅刻之石,與後所愛金屑檀槽琵琶同葬,又作書燔之與訣,自稱鰥夫煜,其辭數千言,皆極酸楚。或謂後寢疾,小周后已入宮中,後偶褰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恚怒,至死面不外向,故後主過哀,以揜其跡雲。
賞析
《昭惠周后誄》全文上千餘字,是李煜傳世作品中最長的一篇;此文作於大周后辭世之後,是為悼念她而作,文章情感真摯、感人肺腑!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李煜對於周后的感情之深、之真!文中共用了十三個“嗚乎哀哉”, 四字一句,僅有幾句是六字、七字對仗句,讀起來琅琅上口。其中“抆血撫櫬,邀子何所?”“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無極”等句極言作者心中的酸楚悲痛。讀至最後,一句“嗚乎哀哉”收束全文,使人也不覺陷入無盡的悲痛之中......
讀罷此文,我們還可看出李煜文筆的老練——行文極其流暢,引用典故、借用詩句似乎是“信手拈來”,並無晦澀、牽強之感;可見,多年的詩詞創作與藝術薰陶對他的文章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大周后生平簡介

大周后父周宗廣陵(今揚州)人,南唐宰相。(《南唐書》有《周宗傳》)
954年,南唐後主李煜十八歲結婚,妻子是南唐開國老臣周宗的長女、十九歲的娥皇。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煜即位,立周氏為國後。李煜善詩詞、精書畫、知音律,十分富有藝術天賦。娥皇鳳眼星眸,朱唇皓齒,冰肌玉膚,骨清神秀,她通書史、能歌舞、工琵琶,與李煜有著相同的志趣和執著的追求。兩人曾經一起合作完成了殘缺不全的<<霓裳羽衣曲>>。婚後大周后與李煜感情甚篤,李煜一首詞《一斛珠》專門寫嬌妻的情態:
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鏇被香醪涴。
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可惜好景不長,樂極生悲,結婚十年後的一天,娥皇突然病倒,久治不愈。見愛妻病倒,李煜茶飯無心,日夜陪伴在娥皇的病榻前,盼望她早日痊癒。為了增強娥皇戰勝疾病的信心,他將自己寫的《後庭花破子》書贈娥皇,祝願她能和自己青春常在:
玉樹後庭前,瑤草妝鏡邊。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大周后生有兩個兒子,李仲寓李仲宣,中主李璟特賜上好“燒槽琵琶”。在她生病期前,其妹(後來的小周后)借入宮探病之機與姐夫李煜通姦。大周后偶褰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后對曰:“既數日矣。”大周后恚怒。李煜負疚萬分,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飲食他都要親自照顧,湯藥也一定要親口嘗過才餵給妻子,寒冷的冬夜裡他夜復一夜地守護在周娥皇身邊,倦極也只是和衣而臥,衣不解帶。但次子仲宣之死使大周后病入膏肓,大周后自知人生將盡,反而看開了,說:“婢子多幸,托質君門,冒寵乘華,凡十載矣。女子之榮,莫過於此。所不足者,子殤身歿,無以報德。”她要求將李璟賜給自己的燒槽琵琶陪葬,又親筆寫下遺書要求薄葬。大周后支撐著為自己沐浴更衣靚妝,更親手將含玉放進自己嘴裡(應為玉蟬),隨後便逝於瑤光殿西室。
大周后至死面不外向,不原諒李煜和小周后。大周后是在乾德二年的十二月去世的,僅僅過了一個月,出現在葬禮上的李煜就已經由一個“明俊蘊藉”的28歲青年,變成了一幅形銷骨立、不扶杖就無法站立的形骸。李煜悔恨交加,為愛妻寫下了多篇詩詞,已知最長的一篇是感人肺腑的《衣昭惠周后誄》,並自稱“鰥夫煜”。大周后謚“昭惠”,下葬懿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