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風送暖入屠蘇

詩句出自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屠蘇”是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風俗。

“屠蘇”之解

春風送暖入屠蘇春風送暖入屠蘇

“春風送暖”同喝“屠蘇”沒有邏輯關係,而且“屠蘇”前有一“入”字(應為“飲”或“喝”等)屬於搭配不當。那么根據屠蘇的本來含義可以嘗試其他解釋,看是否更為合適。

查閱《辭海》得知,“屠蘇”有三個義項:①酒名。②草名。③房屋;草庵。《宋書·索虜傳》:“(拓跋)燾所住屠蘇,為疾雷擊,屠蘇倒。”杜甫《槐葉冷淘》詩:“願隨金騕褭,走置錦屠蘇。” 仇兆鰲注引《杜臆》:“錦屠蘇,天子之屋。”

唐代韓諤《歲華紀麗》的《元日》篇“進屠蘇”註:“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含囊進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蘇’而已。”

這篇文獻很重要,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屠蘇的各種含義。根據以上記載可以得知:一是“屠蘇”是一間草庵(茅舍)的名稱。二是此草庵的名醫送草藥,讓人們兌上酒成為藥酒,喝下就能避免瘟疫。三是時間是除夕送一包草藥,讓人們在春節那天兌上酒來喝。這樣,辭海里的三個義項就有了很大關聯。

查閱更多資料發現,“屠蘇”也並不是某間草屋的專名,據漢朝人服虔的《通俗文》說,凡是茅屋都稱“專利蘇”。那么,屠蘇為什麼能引申為“房屋”和“家園”之意呢?

其實,“屠蘇”是遠古時代的語言遺留,“屠”為古越音記音字,發音類舒。“屠蘇”當為荼(原始茶)的一種古老的稱呼,故其有花草之意。“屠蘇”的“草舍”之意,還有:

漢的服虔《通俗文》曰:“屋平曰屠蘇。”

三國魏的張揖《廣雅·釋宮》:“屠蘇,庵也。”

北宋的《廣韻》:“屠蘇,草庵也。”

兩宋以後的詩人騷客的筆下,“屠蘇”作為“房屋”乃至“家園”的引申義卻未曾消失。北宋山東籍文士張因寫有詠浙南名勝仙都峰的長詩排律《鼎湖》,其中詩云:“姓劉天師半山居,修真自給草屠蘇。”仙都峰在縉雲縣境,這裡是古代黃老文化的一個中心,居山里草庵中修參者自古不絕。詩中的“草屠蘇”顯然是“草庵”了。

王安石是江西臨川籍,臨川為古越地。王安石在蘇浙一帶做過地方官,而他在江寧和蘇南等地生活遊歷的時間最長,將近三十年之久。所以,《元日》小詩就是江南民間生活習俗的現場記錄。他在這首小詩中,不僅描述了除夕之夜當地民間喜過春節的古老習俗,還用了“屠蘇”這一古意深奧的辭彙,其實均是表達自己的抱負和期待。

如今,我們再來看王安石的《元日》,其中的“春風送暖入屠蘇”,應該把這裡的“屠蘇”譯作“美酒”還是譯為代表“家園”、“房屋”的“草舍”才符合詩人的原意,想必讀者諸君此刻也有判斷了。筆者認為,如將此句譯為“春天的暖風開始吹進我們的家園”,詩意就暢通了,情感也就更真摯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