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西園

基本信息

【名稱】《春暮西園》

【年代】元末明初

【作者】高啟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春暮西園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詩詞格律

這首七言絕句的用韻方式為首句入韻平起式;其韻腳是:下平五歌(平水韻)。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說明:○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作品簡析

這首《春暮西園》詩是“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並有“明代詩人之冠”美譽的詩人高啟的作品。此詩曾作為詩歌鑑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湖南卷的語文試題中。

從詩題可以看出這是一首田園詩,寫的是晚春時景。首句“綠池芳草滿晴波”,“綠”、“芳”,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描繪了綠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陽光,“滿”字形象地寫出陽光灑滿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從雨里過”,點明春天的氣候特點以及春色將盡的情景,從春天的多雨更襯托出陽光的可貴。

三句“知是人家花落盡”,“花落盡”進一步說明已是暮春時節,“知”字表明“花落盡”是作者的推測,為虛寫。末句“菜畦今日蝶來多”暗點西園,詩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傷,而是描寫“蝶來多”,寫出儘管春盡,但仍充滿生機和盎然情趣。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通暢流轉,意象動靜皆備,豐富唯美,寫景狀物虛實相生,形象地表現了作者對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

作者簡介

高啟(1336~1374)元末明初文學家。字季迪,號青丘子,晚號槎軒,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楊基張羽、徐賁並稱“吳中四傑”。少有志於功名,張士誠據蘇州時,為其參政饒介所賞識,結交甚廣,然終未仕。後對政治完全失望,隱居鄉里。明初應召赴南京參與修撰《元史》,後任翰林院編修,不久授戶部侍郎,他堅辭不受,仍歸田裡。朱元璋以為他肯不合作,借蘇州知府魏觀改修府治案,將其牽連斬決,年僅39歲。高啟大部分活動是在元末,許多詩作體現了元末的文學精神。高啟著作,詩歌數量較多,初編有5集,2000餘首;後自編為《缶鳴集》,存937首。詞編為《扣舷集》,文編為《鳧藻集》,另刊於世。明人徐庸編有《高太史大全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