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消光

星際消光,遙遠天體(恆星、星系)發出的電磁波被星際瀰漫物質部分吸收、散射,造成光度減弱的現象。

星際消光[1]:遙遠天體(恆星、星系)發出的電磁波被星際瀰漫物質部分吸收、散射,造成光度減弱的現象.由於星際物質對不同波長的星光吸收、散射的程度不同,對長波散射小,對短波散射大,因此接受到的星光比沒有散射吸收的星光要偏紅些,這稱為星際紅化現象.1930年,瑞士天文學家特朗普勒首次證明星際消光現象的存在.星際中各種瀰漫星雲、行星狀星雲、塵埃球狀體等都是消光物質.對於低銀緯的天體,其星際紅化現象較嚴重.對遙遠星體的觀測必須扣除星際紅化的影響,才能得到正確的天體分布信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