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戰隊

星際戰隊

《星河戰隊》是根據美國科幻作家羅伯特·海因萊因的代表作《星船傘兵》改編的科幻戰爭電影,影片由保羅·范霍文執導,卡斯帕·凡·迪恩、 迪娜·梅耶、丹妮絲·理查茲等主演,於1997年11月上映。本片講述了未來世界人族與蟲族的對決,電影版中大量的蟲族造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該電影先後拍攝了兩部續集,並且被改編為同名動畫以及遊戲。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高中畢業了,一群少男少女們必須對他們的前途作出抉擇。在女友卡門的鼓動下,來自阿根廷的富家子弟約翰尼·瑞科毅然違背父親讓他上大學的意願,報名加入了機械化步兵學校,而卡門則選擇了海軍學院,她夢想當一名星際艦隊的女飛行員。
在訓練過程中,卡門暗戀上了冷酷英俊的教官巴卡洛,而瑞科則與分配在同一軍營中的女同學迪齊弗洛瑞絲產生了感情。不久,從瑞科的老家布宜諾斯艾利斯傳來了遭外星球昆蟲襲擊的訊息,他的家人和朋友均遭屠殺。負責偵察的卡門將從空中拍攝到的錄像資料傳送給已升任為軍官的瑞科,悲憤交加的瑞科決定率領部下投入戰鬥。
美國軍方大大抵估了這種類似蜘蛛的昆蟲的威力,它們比人大出數倍,具有堅不可摧的外殼,強勁有力的鉗子和鋒利無比的牙齒,它們頑強好戰,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殺人武器,第一場遭遇戰以美軍全面失敗而告終,十萬名士兵血灑疆場。瑞科和他的部下們目睹了這場大屠殺,並且搞清了這些昆蟲為什麼比人聰明的原因,原來它們在打掃戰場時將死去的士兵的腦髓統統吸進體內,這樣它們便將幾個人的智慧集中於一身。
在一個山谷里,瑞科一部遭到成百上千隻是昆蟲的襲擊,它們像潮水般湧來,先進的機槍在它們面前顯得無能為力。一番激戰之後,只有瑞科和弗洛瑞絲等幾人倖存下來。這時,瑞科意識到必須藉助於更先進的武器來抗擊這些殺人怪物,於是他帶領餘部加入了星際艦隊,與卡門和巴卡洛並肩作戰,向敵人發起還擊……
這部大型科幻戰爭片耗資一億美元,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才拍攝完成。導演保羅·費爾霍文邀請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的特技大師前來輔佐,全片共設計了創紀錄的550個電腦特技鏡頭。就該片目前的賣座情況看,它尚未能達到《獨立日》和《黑衣人》的成績,但該片的暴力殘酷性卻是首屈一指的,因此製片人阿蘭·馬歇爾對該片在海外的發行前景充滿信心。

演員表

克萊希·布朗 Clancy Brown .... Career Sgt. Zim
尼爾·派屈克·哈里斯 Neil Patrick Harris .... Col. Carl Jenkins
麥可·艾恩賽德 Michael Ironside .... Lt. Jean Rasczak
迪娜·梅耶 Dina Meyer .... Dizzy Flores
丹尼斯·理查茲 Denise Richards .... Carmen Ibanez
卡斯派·范·戴恩 Casper Van Dien .... Johnny Rico
傑克·布塞 Jake Busey .... Pvt. Ace Levy
Rue McClanahan .... Biology Teacher
Robert David Hall .... Recruiting Sergeant
派屈克·莫頓 Patrick Muldoon .... Zander Barcalow
艾米·斯馬特 Amy Smart .... Cadet Lumbreiser
Walter Adrian .... Judge
Dawn E. Anderson .... Female Trooper (uncredited)
Curnal Achilles Aulisio .... Sgt. Gillespie
馬歇爾·貝爾 Marshall Bell .... General Owen

職員表

製作人 愛德華·紐梅爾Edward Neumeier、Jon Davison、Frances Doel、Stacy Lumbrezer、Alan Marshall、菲爾·提佩Phil Tippett
導演 保羅·范霍文Paul Verhoeven
副導演(助理) 維克·阿姆斯特朗Vic Armstrong、Mathew Dunne、Gregg Goldstone、Peter E. Hirsch、Jamie Marshall、Marge Piane

角色介紹

  • 約翰尼·瑞科演員卡斯帕·凡·迪恩
    約翰尼·瑞科在女友卡門的鼓動下毅然違背父親讓他上大學的意願,報名加入了機械化步兵學校。後來參加了硬漢部隊。
  • 迪茲·弗洛里絲演員戴安·梅爾
    迪茲·弗洛里絲是瑞科的同班同學,一直暗戀瑞科,後來和瑞科加入了同一部隊。
  • 卡門·伊班尼茲演員丹妮絲·理查茲
    卡門是瑞科的女友,因為成績優異而成為艦隊飛行員,在那裡她愛上了英俊的飛行員桑德爾·巴卡洛。
  • 卡爾·詹金斯演員尼爾·派屈克·哈里斯
    卡爾是瑞科的同班同學和好友,因為擅長讀取蟲族的心靈而受到軍方的重用,成為一名高級軍官。
  • 讓·拉扎克演員麥可·艾恩塞德
    拉扎克信奉弱肉強食的法則,他在戰爭中丟了一隻胳膊,後來戰爭爆發後,他成為硬漢部隊的長官。
  • 桑德爾·巴卡洛演員派屈克·茂頓
    桑德爾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後來在戰爭中不幸被蟲族首腦吸食腦漿而死。
  • 茲姆演員克蘭西·布朗
    茲姆是瑞科受訓時的教官,後來立下了抓獲蟲族首腦的大功。

音樂原聲

  • 序號 曲目名稱
    01 FED NET MARCH
    02 KLENDATHU DROP
    03 PUNISHMENT/ASTEROID GRAZING
    04 TANGO URILLA
    05 HOPPER CANYON
    06 BUGS!!
    07 DIZZY'S FUNERAL
    08 DESTRUCTION OF ROGER YOUNG
    09 BRAINBUG
    10 THEY WILL WIN
    11 INTO IT

幕後花絮

導演保羅·范霍文和喬斯特·瓦卡諾(JostVacano)曾和演員們一起全裸拍攝一段男女共浴的場景。
該片中使用的彈藥量超過之前的任何一部電影。
要塞之戰的拍攝借鑑了1964年的《戰血染征袍》,一些對白和取景角度都與該片相同。
布宜諾斯艾利斯毀滅後的爆炸和失火的場景部分出自發生在1991年10月的奧克蘭山火錄像。
卡斯帕·凡·迪恩在拍攝中曾摔斷一根肋骨。
外星昆蟲曾刺破卡門的肩部,但當她被解救時,雖然血跡仍在,可服裝上的破洞卻不見了 。

獲獎記錄

  • 年份 屆數 組織 獎項 獲獎者 種類
    1998
    第70屆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視覺效果
    菲爾·提佩 Scott E. Anderson Alec Gillis John Richardson 提名
    1998
    第7屆 MTV電影獎 最佳動作場景
    提名
    1998 第24屆 土星獎 最佳服裝
    愛倫·麥朗妮克
    獲獎
    最佳特效 菲爾·提佩 Scott E. Anderson Alec Gillis Tom Woodruff Jr. John Richardson 獲獎
    最佳導演
    保羅·范霍文 提名
    最佳編劇 愛德華·紐梅爾 提名
    最佳科幻電影 提名

幕後製作

影片籌備

本片的拍攝想法源於《機械戰警》的製片人喬恩·戴維森和編劇艾德·諾邁爾。影片改編自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科幻小說《星船傘兵》。戴維森在童年時就讀過這部小說,還清晰記得小說在之後的幾年間引發的激烈論戰。他們希望在劇本中保持原著的政治特色——一種法西斯主義的理想國度。1991年,艾德·諾邁爾帶著名叫《BugHunt》的劇本找到了戴維森,故事很快吸引了戴維森,三星公司在戴維森的建議下購得了海因萊因的小說《星河戰隊》的改編拍攝權。
影片以政府的“諮詢類廣告”(Infomercial)鋪墊了人類與昆蟲的驚心大戰,而且影片自始至終都暗藏著諷刺。整部劇本抓住了好萊塢二戰電影的氣氛和感覺。製片人戴維森形容本片為戰爭史詩片。
兩年後,影片劇本終於完成,三星公司看到了劇本,雖然故事很吸引人,但三星公司對外星昆蟲的具體形象提出了疑問,於是主創人員決定拍攝一個超短片,讓製片商看看一名士兵是如何同兩隻殘忍的外星昆蟲搏鬥的。
在影片籌備的早期階段,特效奇才菲爾·提佩特就加入了主創團隊,本片是繼《機械戰警》之後范霍文同提佩特的第二次合作,在《機器戰警》中,提佩特發明了逐格拍攝技術。為了拍攝超短片,范霍文和提佩特花費了6個月的時間,三星公司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終於向拍攝計畫亮起了綠燈。
在選擇演員問題上,范霍文堅持要選用年輕演員,以讓觀眾信服人物的高中生身份,這也就意味著影片將無緣於明星陣容。

製作過程

影片的主要拍攝於1996年4月29日拉開序幕,先是在懷俄明州卡斯珀城外45英里的Hell'sHalfAcre拍攝,隨後又趕往南達科他州。由於在影片中充當外星場景的外景地都非常偏遠,所以解決劇組500人的食宿是個難題,每天劇組都要將分散住在各處的演職人員接到片場。製片人馬歇爾向納特羅那縣官員提出了劇組面臨的困境,縣政府後來同意修建一條通往外景地的公路。另外,在南達科他州取景時,劇組也修建了一條長達2英里半的公路通往外景地。
為了讓演員們充分體驗角色的軍旅生活,在影片開拍前,劇組組織了為期10天的軍訓。演員們每天要跑兩英里,除了素質訓練之外還要練習使用武器,吃的是軍用即食口糧。
片中巨大可怕的外星昆蟲源於范霍文和提佩特對蜘蛛等昆蟲的大量研究,為了設計昆蟲的細節之處,很多昆蟲的巨觀照片得以套用,而且片中每種昆蟲都由現實中不同種類的昆蟲拼湊而成。根據設計圖紙,工作人員製作出三維模型,由此完成電腦圖形模型,並有助於特效部門完成全尺寸模型。

發行信息

上映時間

上映國家/地區 上映時間
美國
1997年11月7日
新加坡 1997年11月20日
韓國 1997年11月29日
冰島
1997年12月26日
泰國
1997年12月30日
阿根廷
1998年1月1日
英國,瑞典,愛爾蘭
1998年1月2日
俄羅斯
1998年1月7日
荷蘭
1998年1月8日
比利時
1998年1月14日
斯洛伐克,匈牙利
1998年1月15日
菲律賓,瑞士,法國
1998年1月21日
智利
1998年1月22日
愛沙尼亞,保加利亞
1998年1月23日
德國
1998年1月29日
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芬蘭,墨西哥
1998年1月30日
紐西蘭,澳大利亞
1998年2月5日
土耳其
1998年2月6日
斯洛維尼亞
1998年2月11日
義大利,巴西
1998年2月27日
挪威
1998年3月6日
波蘭
1998年4月3日
日本
1998年5月2日
丹麥
1998年5月15日
科威特
1998年10月7日

電影票房

該片上映之後取得1.21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劇照劇照
《星河戰隊》在當年是一部很有企圖心和野心的影片,保羅·范霍文把戰爭片和怪獸片的元素雜糅在了一起,再利用當時最先進的CG技術,製作了一系列的太空巨蟲,希望用這部電影開拓科幻動作片的新疆界。當然,從某種意義上說,范霍文的這個嘗試是很成功的。影片的視覺衝擊力和娛樂效果堪稱一流,但是片中的濃厚的種族和軍國主義氣息也為電影帶來很多爭議。(好萊塢特效師尼古拉斯·合奈德茲評)
有人認為保羅·范霍文這部科幻大作有著極強的“納粹主義傾向”,不過意識形態的黑鍋可扣不住這部電影的經典橋段,時至今日,猶如《星際爭霸》遊戲再現的血腥激戰場景仍歷歷在目。(時光網評)

負面評價

影片忠實代表了海因萊因的軍國主義思想、老大國家意識、和在昆蟲吃掉一個朋友之前把他殺死是最崇高境界的價值觀。潛意識是這部影片最有意思的一面。(《芝加哥太陽報》評)
“蜘蛛”這個詞,在電影中被描述的很輕蔑,開始聽上去猜想是“伊拉克人”,而且確實,我們很快看到了蟲子裡的精英集團在他們沙漠堡壘里被鎮壓,頑強地抵抗著外來盟軍強有力的攻擊。故事的結尾可想而知,蟲子的首領被發現了。(《環球郵報》評)
《星船傘兵》這部電影實際上與它的藍本小說相去甚遠。范赫文嚴重曲解了海因萊因的原著,將一本嚴肅的、富有思想性的科幻名著變成了華而不實的媚俗“快餐”。
電影與小說最根本的分歧在於:小說雖然屬於星際戰爭題材,但作家講述的重點卻不是戰爭,而是年輕的主人公為取得公民權所經受的嚴酷考驗。在海因萊因的很多小說中,都有一個嚴父形象占據著小說的核心地位,《星船傘兵》也不例外,甚至出現了多個這樣的形象。他們實際上是作者的代言人,通過他們的言行,作家暢快淋漓地表達了自己對西方政治及社會生活的獨特思考與觀點。而這一切在電影中卻都被淡化了,范赫文將重點放在了更具畫面衝擊力的人類與“臭蟲”兩大種族的血戰上。這種定位大大降低了影片的思想性。(節選自姚海軍《海因萊因和他的<星船傘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