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聯

星聯

星聯(星系聯盟 Systems Alliance),是一個獨立的超國界政府,代表人類的整體利益。

基本信息

簡介

星聯(全程星際聯盟)是地球以及其他人類殖民地在神堡的代表。有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作後盾,星聯已經成為人類的軍事,探索開發以及經濟發展的先驅者。儘管星聯對於整個銀河系社會而言還是個新來的,但是星聯已經給自己闖下了名聲,讓人類在神堡元環區上擁有了大使館。星聯的政府是議會制,政府總部位於阿克圖洛斯空間站;這個空間站也是星聯的首都。

歷史

-成立

2148年,一支火星探礦隊做出了也許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在調查了一個位於火星南極的“類似百慕達三角一樣”的地區之後,探礦隊發現了位於地下的古代外星人研究站,從而發現了外星人存在的絕對證據。人類在宇宙中從此不再孤獨。
這對於全人類的文明都無異於一次巨大的衝擊,但是這都比不上對宗教的衝擊。新的信仰,比如干預進化主義,其信徒狂熱的宣稱這個發現證明了外星人一直在引導人類歷史的進程,這樣的新信仰層出不窮。甚至已有的舊宗教也拚命的想解釋這些天外來客的存在。一些試圖把這些火星上發現的知識整合到他們的教義里,一些保持沉默,同時也有一小撮不承認新發現。
新發現的報導幾乎統治了當時的媒體,而且各種疑問也慢慢興起,不僅僅是關於人類的存在或者目的,也是關於那些外星人。最大的問題:現在宇宙里還有其他外星人嗎?儘管這些疑問對宗教的教義產生了破壞,但是卻對政治產生了融合的影響。國家之間不再因為分歧而彼此爭鬥,現在是“我們對抗他們”了。統一的人類政府的基礎也建立起來。
在發現之後的一年內,地球最大的十八個國家聯合審定批准了星聯的憲章,建立起了一個代表人類的政體,以及保衛人類的領土。不久之後,地球上的大多數國家都集中軍事力量建立了星聯的軍隊。同年,2149年,星聯在太陽恆星系統發現了質量中繼器,是之前被認為是冥衛一的卡戎。卡戎中繼器把人類帶入了廣闊的宇宙,人類得以迅速擴張。

-第一次接觸戰爭

星聯開始了大規模擴張的進程,建立起許多的殖民地,並建造了規模龐大的艦隊,儘管當時還沒有與其他種族遭遇。星聯一邊維持擴張政策,一邊開啟他們能找到的所有質量中繼器,去尋找更多的資源以及新殖民地。但是拋開這些成果不論,星聯並不是一個很被重視的政體,因為獨立的國家對星聯沒有權威。
八年後,人類與另一個種族接觸,從此一切都變了。一支由三艘護衛艦、兩艘貨船組成的偵查艦隊在試圖打開一個中繼器的時候,與一支突銳巡邏艦隊遭遇。不知通向何處就開啟休眠中的中繼器,在當時的議會是違法的,但是人類並不知道。只有一艘船倖存,回到了山西殖民地,這個殖民地隨後也被途突銳發現,併入侵。雖然那些獨立的國家政府還不確定該如何反應,但是星聯立刻接手,開始襲擊突銳人。
第一次接觸戰爭結束的非常快,而且沒什麼流血犧牲,總共幾個月,623人陣亡(突銳人的傷亡數量稍高)。神堡議會幹預進來,開始主持和平會談。在發現了議會以及更加龐大的銀河系社會後,人類踏上了銀河系這個大舞台。星聯受到了如潮的好評,這給了星聯足夠多的政治上的信譽,足以讓星聯在神堡上擁有大使館,並作為人類整體的代表。

-擴張

自從那時起,星聯就在一打以上穩定的殖民地提供的財富與資源的支持下,以及成百個來自地球的空間站的支援下,繼續擴張。擴張給星聯帶來了與巴塔瑞的衝突,因為兩個種族都想在斯基里安邊緣星團殖民。由於人類軍事、政治經濟非常之快的崛起,有人猜測星聯不久就會被邀請加入銀河系議會。這樣的猜測,成為了不少種族的憂慮。
人類從地球開始,短時間內就迅速擴張,順利的融入神堡社會以及銀河系經濟。由於進入了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以及國家之間更緊密的聯合,人類不再像22世紀之初那樣民族分歧嚴重。進步的醫療技術以及基因療法使得人類更加長壽;一般的平民可以活130歲左右。大多數人類依然說自己的語言,但是學習外星人語言,或者引入外來辭彙,也成了表示聯合的態度。
第一次接觸戰爭遺留的問題之一,戰爭本身擾亂了銀河系長久以來的和平。不管公平正確與否,人類被認為是富有侵略性的種族,有些時候甚至被非人類種族媒體誇大成富有破壞性。同時,其他種族認為人類是適應力強,聰明,軍事實力強大的種族。

質量效應1

這個任務剛剛變得複雜起來了。”――《質量效應1》劇情
22世紀60年代,星聯在神堡的大使,安妮塔・戈爾,試圖讓人類加入“幽靈”,作為人類進入議會的第一步。鑒於優秀的服役表現大衛・安德森上尉被選中。但是負責安德森的觀察員,薩倫・阿特留斯,破壞了安德森的任務,篡改了交給議會的報告。
星聯與突銳聯合設計了一艘隱形護衛艦,SSV諾曼第。2183年,安德森被任命為諾曼第的艦長,諾曼第正式服役。尼魯斯・克里克參與到諾曼第的試航中,擔任觀察員。但是他的真正任務是從伊甸主星取得普洛仙信號發射器。
在《質量效應1》楷模結局中,星聯第五艦隊協助天命超凡號逃脫,隨即集中打擊了霸主,一隻收割者。霸主被毀滅後,議會認為人類已經展現出了足夠的價值,得以加入議會。然而,在叛逆結局裡,神堡艦隊在桀斯入侵中大部被毀,遠不及星聯的軍事實力,使得星聯的影響力凌駕於其他種族之上。無論何種結局,銀河系都要由人類領導以對抗收割者的威脅。
也許是因為人類的地位顯著提升,星聯負責在各個星區獵殺殘餘的桀斯抵抗勢力。其他種族的政治專家們都在爭論人類在銀河系社會的統治地位到底意味著什麼。人類在議會的代表――德納爾・烏迪納或者大衛・安德森――還有待選擇。

質量效應2

“生還的幾率……非常之小。”――《質量效應2》劇情
神堡之戰過後不久,諾曼第被一艘收集者巡洋艦擊沉,薛帕德被宣告死亡。因此,星聯便試圖壓下薛帕德關於收割者的信息,並試圖把它們掩埋起來。
2185年,星聯依然在努力適應自己星際政治的新地位。然而,星聯還沒察覺到,收集者正在從邊遠地區綁架殖民地居民。星聯在地平線殖民地上建起了反艦防禦炮塔,試圖阻止新的襲擊,官方的說法是“加強與邊遠殖民地的聯繫”。根據玩家在《質量效應1》的抉擇,一個星聯士兵,凱登・阿蘭科或者阿什麗・威廉士會被派遣到地平線殖民地。官方說法,這位代表是被派來調整新武器系統的。然而這名代表的真實目的是調查失蹤事件,並且找出刻耳柏洛斯是否是幕後兇手。
如果前作中議會得救,那么本作中的新聞報導會說突銳和星聯正合作在敵對邊界巡邏,雙方的關係正向著維護和平的合作者前進。百科條目里也會說突銳高層(原文的那個詞就是高層、統治集團。專有名詞,突銳人的政府)與人類的聯繫越發緊密,人類由於拯救了議會,也獲得了更大的信任與尊重。如果議會被犧牲,完全被人類替代,那么突銳高層則會表示不遵守法利澤恩協定,不會限制自己的無畏艦數量,並且阿莎麗共和國也把她們的防務全權委託給突銳人。人類議會對此沒有發表評論。其他種族對於人類掌控的議會也十分厭惡,根據艾維娜(神堡上的VI)的說法,他們希望議會回到之前的狀態。

政府

星聯負責統治管轄以及防禦所有除太陽系以外的人類殖民地,並且在銀河系社會中代表人類。星聯是跨國政府,以議院制為基礎,總部位於阿克圖洛斯空間站。議員代表數量是否基於地球上成員國以及殖民地的人口數量尚不清楚,也有可能所有成員國與殖民地的代表數量一致。
星聯政府的首腦是首相,2186年,星聯首相由阿穆爾・沙思提擔任。首相是否是從議院代表選出的,或者是被指派的,尚不清楚。儘管星聯是跨國政府,但地球上的國家依然保持自己領地的統治權。
在議會種族中,星聯是一個整體國家,其他種族無權干涉人類的事務。

軍事體制

星聯軍隊因其精湛的戰術素養以及發達的軍事科技而備受尊重。他們擅長於火力支援、靈活機動以及速度。議會把星聯比作“沉睡的巨人”,因為只有3%的人類服役加入星聯。他們人數不多,但是擁有精密的技術支援(VI、無人機、火炮、電子戰),強調靈活性以及單兵戰鬥力。星聯的軍隊並不奉行突銳或者克洛根那樣的強攻猛打政策,而是巧妙的突破敵人的弱點,避開敵人的鋒芒,從而深入對方內部,切斷補給線,摧毀指揮中心以及支援單位,使敵人“如同蔓藤一般慢慢的枯萎”。
在防禦上,星聯軍隊發揮出了孫子兵法的極致,“試圖防禦所有地方只會讓你處處失守”。他們的殖民地只有象徵性的要塞和防衛部隊。而且這些部隊更傾向於探索偵查,而不是戰鬥,他們的戰法是避免戰鬥,使用無人機收集入侵者的信息用以回報。然而,星聯在質量中繼器網路的節點上大量部署艦隊,一旦襲擊發生,他們就以壓倒性的兵力反擊。
哈恩-科達公司以及艾德琳實驗室是星聯軍隊的重要供應商。幾乎所有的士兵都接受基因改造以提高力量和耐力。星聯也招募異能者,並且接受異能適應及節制訓練(BAaT,最早由科納提斯工業公司負責訓練)。新型的L5X異能植入晶片是異能放大器研究室的一大進步。
星聯艦隊令人印象深刻,艦船總輸超過200艘,從一百米長左右的護衛艦一直到幾公里長的航空母艦和無畏艦應有盡有。星聯艦隊的實力在議會中都是名列前茅,是突銳艦隊最大的競爭對手。然而,星聯被允許擁有的無畏艦數量卻非常小,2183年與突銳人無畏艦數量的比例是1比5,而且還是在法利澤恩協定的限制下。艦隊總部位於阿克圖洛斯空間站,由於當地的恆星系統有好幾個通向人類殖民地的主要質量中繼器,還有通向地球的次要質量中繼器,因此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數量可觀的艦隊保衛著。

經濟

星聯很快成為銀河系經濟的重要角色之一,有幾個大型公司已經獲得了自己的市場份額。星聯經濟,雖然一直在成長,但是依然不能與阿莎麗或者突銳相提並論,只能趕上艾柯。星聯和突銳雖然在第一次戰爭之後有些關係不好,但是現在卻是貿易夥伴關係。雖然人類占據了阿提坎斷面星區以及斯基里安邊緣星區相當多的星球,但是仍有很多資源尚未發現,所以星聯地理服務(AGeS)一直在發布賞金,獎賞那些願意去探索這些邊緣地帶的人們。星聯的很大一部分財富都與神堡的信用點網路連線。

外交關係

總體來看,星聯與阿莎麗共和國以及塞拉瑞聯邦的關係都不錯,而與突銳高層的關係雖然由於第一次接觸戰爭以及山西殖民地的侵略問題,略顯冷淡,但總體也是友善的。零散的克洛根基本上不與星聯接觸,與奎利艦雖沒什麼過節,但是對話簡直是幾乎沒有。因為地球對斷面星區以及斯基里安星區的殖民,人類與巴塔瑞人是敵對關係。實際上,星聯除以上這些之外,沒有什麼盟友。
2165年星聯獲準在神堡上設立大使館,安妮塔・戈爾被任命為第一任人類大使。星聯想在銀河系政治中獲得更重要的地位,想獲得一個議會的席位。有了議會的席位,就可以利用議會的資源和政治影響力來保護人類的殖民地以及其他利益,同時也能被認可為神堡星區的高等種族之一。雖然銀河系其他人都知道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但是安妮塔大使覺得還是越快越好。2183年,星聯擁有了第一名人類幽靈,薛帕德指揮官,使得人類距離議會的寶座更進一步。
但是,儘管人類的外交記錄不錯――除去某次小小的AI研究的醜聞(質量效應1的月球支線)――星聯依然由於被認為擴張的太快而遭到畏懼。人類中也有不少不信任星聯的。直到第一次接觸戰爭之前,沒人覺得星聯對人類有多重要;如同查克瓦斯博士指出的那樣,星聯對於在斷面星區的人類殖民地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星聯內部最大的反對派是泰拉・費馬的支持者,這個團體反對人類整合到銀河系社會裡。泰拉・費馬認為,如果人類想保持強盛,那么就該孤軍奮戰。這個團體在人類以及外星人的眼裡都沒什麼好印象。另一方面,幻影人認為人類應該統治其他種族。他認為星聯不過是隨波逐流,屈服於議會的統治罷了。星聯也由於其防禦策略而有時遭到殖民者的指責。殖民地要塞的主要目的是偵查而非防禦,這一點意味著如果發生了麻煩的事情,艦隊往往在損害已經發生後才會出現。
星聯在幫助異能者這方面已經融入了一般社會,把優秀的異能者招募入軍隊。星聯投資成立了升華計畫,一個第二世代異能訓練項目,讓公眾們不再認為星聯在製造超級戰士。然而,有一些異能者,尤其是L2s晶片植入者,有很嚴重的死亡的危險,反對星聯,他們認為他們所受的折磨都是星聯最早的異能研究中心的過錯。L2植入晶片事件的賠款問題使得星聯遭受了更多的不信任以及憤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