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病

易性病

易性病(transexuals),或稱易性癖、變性,是性身份嚴重顛倒性疾病,患者通常在3歲時萌發,青春期心理逆變,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別,認為自己的性別與外生殖器的性別相反。持續地感受到自身生物學性別與心理性別之間的矛盾或不協調,深信自己是另一性別的人,強烈地要求改變自身的性解剖結構,為此要求作易性手術以達到信念,在易性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常因內心衝突而極度痛苦,甚至導致自殘、自戕。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易性癖是一種是反自然的褻瀆行為,有的患者甚至受到行政、司法的懲處,這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眾多的病例資料表明,易性癖是與生俱來的,並非積久成習,跨性別者包含了易性癖但不是所有的跨性別者都是易性癖。

基本信息

概述

變性是細胞或 細胞間質的一系列形態學改變並伴有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功能下降),表現為細胞內或細胞間質中出現非生理性物質或生理性物質過度堆集。但我們通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變性則多為第三種意思:即易性,通過外科手術方式使人的生殖器官發生改變,切除男性生殖器官移植女性生殖器官或是切除女性生殖器官移植男性生殖器官。通常想變性(易性)的人群往往患有易性病。

病因

河莉秀鼓勵劉霆做手術 河莉秀鼓勵劉霆做變性手術
易性病發病的原因十分複雜,不少環節還無法解釋,至今仍停留在觀察和研究階段,據推測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一般認為遺傳因素可能與易性病發生有關,但尚無充分資料能加以證明。曾有2例雙胞胎,其中哥哥健康正常,弟弟患有嚴重易性病,而父母身體健康,其他兄弟精神亦無異常。

2.內分泌因素 有學者報告血漿中睪酮水平在易性病中男性患者偏低,女性患者偏高。亦有人認為男女易性病患者血漿中睪酮均無明顯變化。

3.外生殖器大小與形態 由於外生殖器與性身份有著密切關係,有人估計外生殖器的大小及形態與易性病的發生有關。但在目前的資料中,還未發現有男性易性病患者性器官大小、形態異常,以及女性易性病患者的外陰畸形(如陰蒂肥大等)。

4.環境和心理因素 人們習慣上認為,產生易性病的原因是父母對幼小兒女按異性打扮或撫養,或患者在異性人群中成長。女性易性病患者可因為對男性剛強性格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崇拜而產生對男性性別的嚮往,這在病例中也確實有所發現。然而,不少演員一生扮演女角,卻從來沒有改變他們對自身男性性別的認同;有些兩性畸形患者,雖從小被切除睪丸、陰莖,並按女孩打扮撫養,似乎已成為“真正”女性,但在青春期並未出現女性特徵,而在了解自己的身世後,最終仍要求恢復男性。

5.性別中樞功能異常 有學者認為,決定性別的中樞在下丘腦。至青春期,下丘腦會使人體向既定的性別發育成熟。由於下丘腦的功能受制於染色體上的性基因,性基因的啟動,才是表現性別的真正原因,而性基因的選擇,在卵子受精的瞬間已決定。 

診斷標準

易性病的診斷主要取決於本人的主訴和病史,體徵、化驗及其他檢查無助於診斷,必須反覆詢問病史,通過多次書信、電話交談,最後當面複查,進行分析,審定甄別。成年人中易性病的診斷不難成立;而青春期以前的易性病診斷必須慎重。一般根據以下各特徵的綜合分析來進行診斷。

1、深信自己是真實的異性,終身感受是異性中的一員;

2、聲稱自己是異性,軀體發育並非異性,更非兩性畸形;

3、深感痛絕自身的生理特徵和生殖系統跡象,如乳房、月經、陰莖、睪丸等;

4、強烈要求醫學改變軀體而成為自己認為應該的屬性

5、著同性裝束感覺痛苦,著異性服裝感到滿足;

6、惱恨別人把自己看成現有屬性,對理解自己是異性感到寬慰;

7、對同性可產生同性異性戀;而確認自己應該是異性;

8、要求變性不是單獨追求性行為,亦非對異性性別的偏愛;

9、對現有性別生活如演戲,行屍走肉,覺得無路可走,只有變性,目標是不屈不撓的,不變性不如死。

診斷方法

在診斷易性癖時,需要與同性戀和異裝癖區別開。同性戀者的性夥伴關係中,是從自己的 生殖器上得到快感,沒有切除外生殖器的要求。而易性癖者的性夥伴關係一般是追求自身心理上的滿足或心身合一,往往不讓性夥伴觸碰自己的外生殖器;易性癖者雖然也像異裝癖者一樣穿異性服裝、做異性打扮,但完全是出於心理上的需要,覺得自己就是個異性,因此在穿著異性服裝時並不引起性興奮,而異裝癖者則在穿著異性服裝時,伴有引起性興奮、得到性滿足的特點。
CCMD-3診斷規定應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所導致的類似表現,無生殖器解剖生理畸變與內分泌異常。轉換性別的認同至少已持續兩年。不是其他精神障礙(如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或與染色體異常有關的症狀。
診斷性愛對象性活動中充當角色對本身生殖器態度異性服裝的作用
異性裝扮癖異性完全主動愛護引起自身情慾
易性癖同性完全被動厭惡不引起自身情慾
同性戀同性完全被動愛護不引起自身情慾

性別比對

心理性別、生理性別和性取向三者之間是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的三種變數。

這三個變數在易性現象的研究中處於核心位置,而生理性別或許是三者中最為簡單直接的一個。我們體內都有一套性染色體,它決定我們是基因雄性(XY)還是基因雌性(XX)。當然,染色體性別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最近有傳聞說,奧運長跑選手卡斯特爾·賽門亞(CasterSemenya)基因異常,雖然是女兒身,卻有著堪比男性的力量。許多遺傳性障礙能讓性染色體出現“缺失”或者“冗餘”的現象(比如,XYY的染色體),從而導致嬰兒先天缺陷,出現外陰性別不明。但大體來說,科學家在研究性別認同障礙(genderidentitydisorder,也就是臨床術語中“易性”)時,會排除染色體異常或身體異常的個體,像賽門亞這樣的情況是不予考慮的。他們所謂的“易性人”,指的是染色體正常、在生理上具有明確性別、但在心理上覺得自己屬於異性的個體。

說到這兒,我們就來看看“心理性別”的概念,它和“生理性別”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心理性別也叫“性別認同”,是指人們對自己是“男人”還是“女人”的一種主觀感覺。在大多數情況下,生理(遺傳)上是男性的人,性別認同也是男性;生理上是女性的人,性別認同也是女性。然而,當生理性別和性別認同不相符時,當事人就會產生一種不安的“性別焦慮”(genderdysphoria)。而這種持續的負面情緒正是許多易性人接受變性手術(sexreassignmentsurgery)的原因之一。

一旦區分了這些相互關聯卻又相互獨立的概念,科學家就能更好地理解易性現象了。美國心理學會將“易性”定義為“強烈"而持續的性別認同倒錯,以及對自身生理性別的持續不適感”。研究顯示,即便是在易性人群體內部,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就拿男性易性人來說:一個生理上的男性感到性別焦慮,“覺得自己是個女人”,有性興趣對男性。不僅如此,易性現象似乎還受到大量心理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對這些看似無窮多的因素,科學家的探索才剛剛開始。

治療方法

易性癖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根據具體情況,也可做變性手術。國外最新的治療方式是對未成年的易性癖者採用“性別拮抗劑”藥物來暫時抑制易性癖者的青春期性激素分泌與性器官發育,避免其尷尬懊惱,並在藥物治療階段輔助心理治療,幫助未成年易性癖者理解跨性別與易性癖的區別且引導對方適應自身的生理特徵、引導對方適應同性群體的喜好與習性,治療成功者成年後能適應接納自己的生理特徵、適應與同性群體相處,並不再有變性的願望。
心理治療
心理醫生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引導患者將內心的痛苦傾吐出來,並給予患者理解、關心和支持。因為易性癖是一種性別身份識別障礙,醫生要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患者認知自己的真正"身份",幫助患者渡過心理上的危機。
認知療法
(1)讓患者確認自身問題,接受現實。患者初來時,只認為自己是性偏差。顯然患者了解自己心理不正常,但缺乏確切認識。通過諮詢分析及北京精神衛生研究所醫生的診斷,使患者認清自身的問題屬於易性癖,是性心理障礙的一種類型。開始時患者對這種診斷有些不舒服,但還是與諮詢者達成了共識。
(2)宣洩、調整情緒。家庭的不幸、身體的受損、愛的缺乏,情感的失落,使患者長期處於心理壓抑的狀態,一直被不良情緒所困擾,未能得到應有的宣洩與調整。因此,施治者應首先以真誠態度接納對方,給患者以充分的關心和理解。做好傾聽者,引導患者將其苦悶的心情傾吐出來,使不良的情緒得以發泄,長期壓抑的心情得到了緩解和減輕。
其次,在患者充分地宣洩以後,適當地調整其情緒。一方面讓其學會緊張放鬆訓練,保證情緒能及時穩定,睡眠休息正常等;另一方面用合理情緒療法的想像技術,讓患者構想事情的最壞結果,例如:如果他永遠只能作為男性生存於世怎么辦?如果有一天眾人知道了他的隱私怎么辦?使患者體驗那種情況下強烈的情緒反應,用合理的信念使情緒反應適度。該男性患者現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要求自己儘量以正常心態生活,想到秘密可能被泄露也不再感到那么恐懼了。對另一男性的依戀逐漸減弱,能集中精力安心學習。
(3)改變認知,接納自我,消除自卑感。患者的自卑感相當嚴重,總表現出一種弱者求生存的態度,因此在其自我認知上應有所改變。
諮詢者與患者共同討論,指出人要學會尊重自己。人的強健有力不在於外表,家庭的不幸不代表自身的命運,乞求來的憐憫、同情不代表尊重。為此不管做男人、女人,都應該首先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生活,自己不尊重自己便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通過討論,患者自己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對生活的自信心便會有所增強。
疏導療法
幫助患者分析易性癖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患者對性別的認識,接受現實,使患者從痛苦中解放出來。教給患者一些治療方法,樹立起矯正易性癖行為的勇氣和信心,使性心理恢復正常。
變性手術
通過變性手術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心理得到平衡。但國外資料報導有些人術後後悔,認為是個錯誤。因此手術治療未可樂觀,必須慎重對待。中國已有幾例成功的變性手術報導,但這確是慎而又慎的工作,變性手術不可輕易做,因此更多得依賴心理治療。

手術適應症及條件

在有關法律法規未公布以前,自1992年起,臨床上對變性手術制定了嚴格的手續和制度。

1.患者在手術前必須解決和考慮許多複雜的社會問題,諸如手術後的工作、生活、經濟來源、家庭組成、社會輿論等。

2.手術前先有適應過程,日常生活中試行異性行為及角色1~2年。

3.必須具備下列各項證明:

①公安部門證明,應取得公安部門的理解和認可,術後戶口簿中性別和公民身份證明要予以更換;

②個人申請,包括經歷、病史、家庭情況、手術要求和決心;

精神病院證明,以排除精神病;

④父母兄弟姐妹的證明,以求得術後家庭成員的理解和認可;

⑤工作單位證明、術後工作安排及經濟來源;

⑥鄉政府和居委會證明,以取得社會的認可和理解;

⑦已婚者必須解決好配偶問題並具法院證明;

⑧醫療費用的籌備及術後生活保障措施。

4.對上述各項證明應認真審核。診斷明確,條件完全具備後,經有關部門審定,才能決定是否施行變性手術。

重要事例

劉霆 劉霆
2013年底,曾被授予“ 全國道德模範”稱號的28歲小伙 劉霆,被醫生確定為易性癖,並獲建議按女性的方式生活。從那之後,他決心儘快做手術。劉霆從小愛穿女裝,厭惡做男人,喜歡女生喜歡的物品。可偏偏他是男人身。因此,一直欲變性做女人。小伙患的是男性易性癖,劉霆說,變性後他將改名為劉婷,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2014年8月14日下午,某整形機構援助劉霆(劉婷)變性手術開展新聞發布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