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賦稅與社會經濟

明清賦稅與社會經濟

《明清賦稅與社會經濟》由我國當代著名經濟史學家梁方仲教授撰寫,是一本介紹明清賦稅的專著。本書是《梁方仲文集》的第二冊。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梁方仲(1908-1970)教授,是我國當代著名經濟史學家;是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國最早以現代統計學和社會調查的方法進行社會經濟史研究的開創者之一;也是利用地方志、檔案、族譜、契約、文書等非正史資料研究“王朝制度和地方社會的學者最成功的一位”。他畢生追求學術研究的自由和獨立,努力從事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撰寫了數百萬字的論著,尤以明代賦役制度研究最為精深,被譽為研究潛心研究,博覽群書,取材宏博,勤於筆耕,嚴謹治學,勇於探索,其論著闡述精邃,論斷周詳.眼光超前,具有真知灼見。他樹立的學術規範具有開拓奠基的特點,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甚得國內外新老社會經濟史研究者的推崇。

為了紀念、保存和發揚梁方仲教授的寶貴學術遺產和開創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的新局面,我們將他已發表的論著(包括生前與身後發表的)和未發表的論著收集、整理、編輯,定名日《梁方仲文集》,交由中華書局出版,以便供社會經濟史學界研究參考。

《梁方仲文集》(以下簡稱《文集》)按論著的內容歸類編輯成八冊:第一冊是《明代賦役制度》,第二冊是《明清賦稅與社會經濟》。第三冊是《中國社會經濟史論》,第四冊是《明代糧長制度》(校補本),第五冊是《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第六冊是《中國經濟史講稿》,第七冊是《梁方仲讀書札記》,第八冊是《梁方仲文存》。

目錄

明代戶口田地及田賦統計

明代“兩稅”稅目

明開國前後的賦率

明代田賦初制定額年代小考

明初夏稅本色考

明代魚鱗圖冊考

明代的戶帖

明代的預備倉

易知由單的起源

易知由單的研究

田賦輸納的方式與道路遠近的關係

田賦史上起運存留的劃分與道路遠近的關係

論差發金銀

《明神宗實錄》賦役資料編年

雲南銀礦之史的考察

明代銀礦考

明代國際貿易與銀的輸出入

明代的民兵

……

文摘

但若我們更進一步研究,則知:除了雜賦合併於丁糧以外,並且丁賦亦有歸併于田糧辦納的趨勢,而田賦中夏稅又有歸併於秋糧中征納的趨勢。關於丁歸於田的歷史甚為複雜,非本文範圍所可及,今僅就夏稅並於秋糧一事言之。明代兩稅,秋糧遠重於夏稅(兼指稅率及稅額而言)①。例如萬曆問趙用賢“議平江南糧役疏”內所云,除了驛傳、馬役、驛遞、水夫、戶口鹽鈔等項混入秋糧以外,又如京庫折絲絹、南京庫農桑折絲絹、起運馬草等類,此舊征之于山地者,而今亦混於秋糧中矣②。又如《無錫縣誌》“田賦”云:

桑絲髁絹;後俱併入秋糧夏麥內徵收,最後則惟存秋糧米一項,而不復有夏麥名色矣。⑧這種趨勢,在廣東、浙江各地亦可以看得到④。大約夏稅混合於秋糧這一個趨勢的發展,是與各地的均糧或均則運動同時並進的。所謂均糧運動,最簡單說來,就是將往日各種不同的田地稅率今改為簡單化:如昔日夏稅與秋糧的稅率各有數十則者,今但均為一則或數則。這種運動,在明代中葉各地均已盛行。它的施行的結果,大半就是夏稅與秋糧的合併,不再分開。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應另有專文去討論,這裡不必細說。

丙幾項其他稅目的內容:——零絲、零絲綿、改科絹、人丁絲折絹、秋租鈔、山租鈔、牛租、租鈔、差撥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