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散曲史

出版社: 開本: 9787010061801

基本信息
書名:明清散曲
作者:趙義山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5月1日)
叢書名: 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
精裝: 465頁
開本: 16開
ISBN: 9787010061801
條形碼: 9787010061801
商品尺寸: 24.6 x 18 x 3.3 cm
商品重量: 930 g
ASIN: B0011C1JWO
獲獎: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第二批優秀成果,四川省第13次(2009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內容簡介:
在中國文學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等各種文體中,散曲研究最為薄弱;而在散曲研究中,受“一代有一代文學”觀念的影響,元曲研究較為深入,明清散曲研究較為薄弱。另外,學術界對明清文學的研究,已有明清小說史明清傳奇史、明清詩歌史、明清詞史等,但尚無明清散曲史。
這項成果通過對明清重要散曲作家的個案分析,全面總結了明清散曲的創作成就及發展歷程,對明清散曲發展演變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提出了許多獨到觀點。比如,對元明散曲的總體成就,以往一般認為元代勝於明代。該成果認為,就作家、作品數量而言,明代勝於元代;就題材內容而言,明曲有新開拓;就曲體形式而言,元曲大體為北曲一體,剛健獨馳,而明曲則為南北二曲,剛柔並駕;就藝術風格而言,元明有天賴與人賴之分。對明代南北二曲的發展演化,以往研究認為,“未有崑曲以前,北曲為盛;崑腔以後,只有南曲”。該成果認為,“未有崑曲以前”,南曲已盛;“崑腔以後”,並非只有南曲,還有大量北曲,直到明末,北曲一直在歌壇傳唱,並未因崑腔盛行而退出歌壇。對明代散曲的復興,以往只籠統地說是在明中葉,北派的康海、王九思等人是首倡者。該成果認為,明中葉散曲復甦於成、弘時期,首倡者是陳鐸、王磐等南派曲家。對明清散曲創作流派的劃分,以往多分“豪放”、“清麗”,或“南曲”、“北曲”兩派。該成果將明清散曲按南北地域再結合時代環境先分北派、南派;在南派中,再分成弘時期的“詞場才子曲家”、正嘉時期的“西蜀曲家”、萬曆以後的“香艷派曲家”、明末清初的“雲間派曲家”等。對明散曲發展階段的認識,以往或三分,或兩分,不僅粗略,且大多無具體時間界限,無明確具體的階段性特徵論述。該成果將明散曲分為“過渡”、“低落”、“復興”、“鼎盛”、“繼盛”等五個階段,不僅明確指出各階段的起訖時代,而且論述了各階段散曲文學的基本特徵,從而澄清了明散曲發展史的一些基本事實。對晚清散曲的認識,以往認為晚清散曲有振拔起來的成就。該成果認為,晚清散曲不僅沒有振拔起來,而且相對於清中葉的衰落進一步走向式微。
鑑定專家認為,這項成果“填補了明清文學分體斷代史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加強了散曲研究的薄弱環節,對於中國古代戲曲史和文學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也有助於人們重新認識明清散曲乃至整個散曲文學和明清文學的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