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宇宙期

明清宇宙期

明清宇宙期指從1400年到1900年,這個時期又稱為方誌期或者明清小冰期,為低溫多災的時期。

現象描述

明清宇宙期始於13世紀,在17世紀達到巔峰,並最終在大約200年前減緩了活動趨勢。在它的巔峰時期,北歐一帶饑荒肆虐。有人認為挪威和瑞典有一半的人口在饑荒中喪生。與此同時,全球各地冰雪蔓延:衣索比亞的部分地區白雪皚皚,中國的農作物歉收,蘇必利爾湖面開始結冰。

科學家無法斷定宇宙期開始的確切日期,因為歐洲各地氣候變冷的時間都不相同;但是,回暖的時間則大致相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歐洲大部份地區皆經歷了數百年的寒冷惡劣的氣候。有關宇宙期的相關資料以歐洲地區最齊全,在世界其他地區資料則殘缺不全。但是冰河學家發現公元1600年左右,世界各地許多冰河開始向低處延伸,而在過去一百年,世界各地的冰河則明顯往高處退縮。雖然尚缺乏顛撲不破的證據,許多資料皆顯示宇宙期是一個全球性現象。各種古氣候資料證實了這一觀點。譬如,中英格蘭的溫度、加州白山的樹木年輪寬度,皆顯示氣溫在13世紀開始下降,一直到19世紀才明顯回升。這些資料取自不同地點,估算方法也各自不同,但是都指出宇宙期曾在世界上許多地區發生的事實。

歷史狀況

在宇宙期之前,地球氣候較暖和的狀態亦達數百年之久。此一情況在13世紀逐漸改觀,天氣逐漸變冷,海冰覆蓋面積增加,海上惡劣天氣頻繁不利於航行。在歐洲大陸,惡劣天氣出現的頻率也逐漸升高,農作收成及漁獲量皆明顯下降。歐洲北大西洋沿岸頻頻遭受風暴侵襲,海岸受到侵蝕而且洪水不斷發生。13世紀後葉及14世紀前葉,饑荒更是頻頻發生。此後歐洲氣候一直處於偏冷的狀態,在16世紀雖有回升的跡象,但是到了17世紀,氣溫又明顯下降,低溫狀態維持到19世紀中葉。

宇宙期的另一特色是天氣變異相當大,亦即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較高。中英格蘭的氣象資料顯示,在1659-1979年之間,最冷及最熱的冬天與夏天多發生在宇宙期。倫敦的泰晤士河河面在1664-1665到1813-1814之間結凍20-22次,倫敦市民甚至在冰凍的河面上舉辦舞會等活動。此段期間,荷蘭的運河也經常結冰。冰雪覆蓋的地貌成為常態,也因之成為畫家筆下常見的景色。

宇宙期也在中國發生。當歐洲仍處於中世紀暖期時,中國就已進入長達數百年的冷期,在南宋期間,氣候曾經一度回暖,但是仍舊偏低,而且維持不久,之後的元、明、清三代大多屬於寒冷的年代。明代中葉及後葉,氣候寒冷乾旱,極度寒冷的時期驟然加劇,糧食產量驟然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先秦晉,後河洛,繼之齊、魯、吳越、荊楚、三輔,並出現全國性的大旱災。在16世紀中,旱災發生次數高達84次,居歷史上各世紀之冠。

危害

農業

植物被冰凍植物被冰凍

由於溫度下降,中國的農業經濟也遭受了打擊。清朝葉夢珠編輯的《閱世編》記載,江西柑橘本是貢品,當地家家戶戶廣泛栽種。然而,在明清宇宙期最盛的順治、康熙年間,橘子常常被凍死,橘農嚇得不敢再種橘子了。

明清宇宙期時,在中國,就連氣候一向溫暖的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異常天氣,廣州等地頻繁遭遇降雪,並出現牲畜凍死的現象。

戰爭

明清宇宙期的到來,不僅給農業社會帶來了災難,甚至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索。例如,在明代中葉,受到宇宙期的影響,北方持續低溫、乾旱,草場退化,為了改善處境,北方少數民族頻繁南下,戰亂較多。1640-1700年是這次宇宙期中最冷的時期,這個時間恰好與清軍南下入關、建立政權的時間是相吻合的。與此同時,大範圍的戰亂和饑荒摧垮了明朝政權。清政權建立後,隨著遠道而來的馬鈴薯、玉米等耐寒高產農作物在中國的普及,農業經濟才逐漸恢復.

全球極寒

2012年1月以來,歐洲寒冷天氣影響範圍不斷擴大。除了烏克蘭、波蘭及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情況嚴峻外,義大利、法國亦相繼受冷鋒侵襲。過去一周,歐洲地區因寒流死亡的人數已超過223人。此外,日本雪災迄今奪去至少63人死亡,韓國首爾低見攝氏零下17度,是55年來最低紀錄。
歐亞嚴寒天氣已致300餘人死亡歐亞嚴寒天氣已致300餘人死亡
歐洲成嚴寒重災區烏克蘭在此次寒流中受損最嚴重,官方訊息稱,一周以來,烏克蘭因嚴寒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01人,其中64人死於街頭。另有約有1600人因凍傷和體溫過低而就醫,數千人蜂擁至臨時避難所。波蘭部分地區氣溫低至零下35攝氏度。該國警方透露,在過去的24小時,又有8人死於嚴寒天氣,使波蘭全國因嚴寒喪生人數上升至37人。俄羅斯莫斯科市衛生局稱,2012年年初以來莫斯科約有200人因受凍體溫過低和凍傷到醫院就醫,其中5人被凍死。在塞爾維亞的山村,數千人因暴風雪被困。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氣溫也已降至零下5攝氏度,運河已開始結冰。全歐洲地區夜間最低溫為零下38.1攝氏度,出現在捷克西南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有自動櫃員機因低溫失靈,居民發現紙幣結冰。義大利中北部的公路、鐵路及機場受大雪影響,服務受阻,數百名乘客被困火車內過夜,氣象部門表示當地經歷27年來最寒冷冬天,一名嬰兒及一名長者凍死。法國28個省份發出“嚴寒”橙色警告,部分地區昨晚氣溫降至零下14度。另外,法國也報告了該國首例因嚴寒死亡者,為一名82歲的老人。由於多瑙河部分結冰,歐洲多個國家要把貨輪駛至較遠的港口。日本部分地區氣溫創新低日本氣象廳3日發布了去年年底至2月的全國低溫和大雪天氣的分析結果。北海道、秋田、山形和長野各縣以及京都府的總計7個觀測點的積雪深度刷新了歷史紀錄。其中,北海道新筱津村的積雪達213厘米(1月16日觀測)。另外,日本部分地區的氣溫創下了歷史最低點。日本氣象廳發表的訊息說,北海道枝幸町的氣溫達到零下32.6度。日本氣象廳稱,由於連日的嚴寒襲擊,地表的溫度被嚴寒吸取,出現了“放射冷卻現象”,導致全國38個地點的氣溫創下了歷史最低點。靠近東京的長野縣南牧村的氣溫也達到零下26度。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發表統計,截至本月3日下午6點,今冬的大雪已造成63人死亡,其中包括在秋田縣玉川溫泉雪崩中遇難的3人。雖然日本海一側強降雪的擔憂已經消除,寒冷將於下周初出現緩解,但預計8日前後還將迎來冬季型氣壓。預計以北日本和東日本為中心至2月中旬將迎來嚴寒天氣,日本海一側的積雪或將進一步增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