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藥名]

明水[藥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水主治耳聰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抗衰老,去小兒心煩悶熱,平小兒驚厥、抽搐。用來調護驚藥極好。

1、自然狀況

明水鎮是明水縣12個鄉鎮中唯一地跨城鄉的鄉鎮,鎮所在地位於明水縣縣城中心。全鎮下轄12個行政村、56個自然屯、5個社區,16個居民組,有橫縱五條公路從境內經過,全鎮總人口81.544人,其中農業人口26.765人,農村人均收入達1.800元,農村有勞力9.547人,幅員面積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8.855畝,人均耕地5.6畝。

地理位置

明水縣位於黑龍江省的西南部,松嫩平原的西北部。東與海倫接壤,西與林甸毗鄰,南靠青岡,北依拜泉。東西長86公里,南北寬31.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5度15分到126度30分,北緯47度到47度20分之間,總面積2400多平方公里,縣城距綏化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綏化市153公里,距省會哈爾濱市182公里,距首都北京1570公里。

地質地貌

1、地質 從地質分區上,明水縣地處吉黑塊斷帶的松遼斷限的北部邊緣,東南與青岡隆起毗連。地質構造屬新華夏構造體系。在新構造運動上,表現為以下降為主的升降運動。東北部沖溝較為發育,屬近期仍處於緩慢上升的局部隆起部分。地勢平坦開闊,地表經流不發育。地質形志屬堆積類型。明水縣東部出露地層大部分為中生界白堊系松花江群四方台組陸相沉積砂礫泥岩,西部為新生界第三系下三統依安組的砂礫泥岩,沒見出露。地表絕大部分為四紀鬆散沉積物。地層岩性為水平方向變化規律,自東北向西南由細(亞粘土)變粗(亞砂土),成一漸變的趨勢。第四紀黃土狀的亞粘土為沖積一洪積層,厚度變大,分布廣泛,掩蓋在第二紀地層之上;西部大部分為上更新世紀和全新世紀沖積層,閉流窪地中分布著大面積的全新統湖沼沉積層。全縣第三紀、白堊紀地層埋藏較淺,第四紀的沉積物的厚度變化規律是東北薄(4—5米)向南增厚可達50米左右,向西可達60米以上。 2、地貌 明水縣東部是小興安嶺余脈之克拜丘陵地帶。崗坡連綿起伏,溝壑縱橫交錯。西部屬松嫩平原、平坦開闊,一望無際。全縣海拔平均249.2米,海拔最高程293.6米(永興鎮劉正已屯)。最低程156.7米,(縣西南角通達馬場),高低間差136.9米。地勢是中部高,東西兩側漸低。從永興鎮西部起至雙興東部,有一東南—西北走向的嶺,為松嫩流域的分水嶺。由此嶺向東西兩側漸低,通肯河沿岸和西部草原最低。地勢橫斷面呈不規則形。全縣地貌可分為四種類型區。丘陵崗地區、緩坡漫崗區、低洼平原區、沿河漫灘區。

山脈河流

山崗 明水縣屬平原地區,境內無高山大嶺,東部丘陵地區有幾道較大的漫崗,最大的為甄家崗。從永興鎮西部起,南經團結鄉東部和永久鄉西部至雙興鄉東,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43.5公里,海拔170米至290米左右,是松嫩流域的分水嶺。除此,較為出名的還有單家崗、曹家崗、路家崗、黃家崗、車家崗、戶家崗、張家崗等。

河流 明水縣境內較大的河流有兩條。一條是通肯河,為明水縣與海倫兩縣市的界河。發源於海倫市的井家店林場,流入呼蘭河,全長320多公里,流經本縣光榮、樹人兩鄉。年經流量為50.910萬立方米,到豐雨季節可以通舟。另一條撇拉河,為通肯河支流。發源於拜泉縣南部,流經本縣繁榮鄉與永興鎮、興仁鎮的交界處,全長32公里。在本縣境內河段27公里。年經流量為1.854.05立方米。此外,全縣境內還有自然沖溝14條,其中有4條東流匯入通肯河,西部有一條流入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還有1條人工開挖的引嫩河,在本縣境內為13.53公里,經流量為30立方米/秒。

氣候特點

明水縣地處高緯度地帶,距海洋較遠,受海洋影響不大,季節性變化十分明顯,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夏季溫熱多雨;春季降水少,多大風;秋季降水適中,溫涼宜人,霜來早。西部和南部是開闊平原,風速大,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東部和北部是丘陵漫崗地區,風速小,氣溫偏地,降水多。全縣各地氣溫變化情況基本相同,溫差不超過0.3℃。 溫度 全縣氣溫季節性變化明顯,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熱適宜。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20.9℃;7月份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21.9℃。年溫差42.8℃。年平均氣溫2.0℃。最高年4.0℃(1975、1982年)。最低年0.2℃(1956年)。日最高氣溫≥30℃的高溫天氣,出現時間年平均11天,一般在6月下旬到7月末出現;日最低氣溫≤–30℃的低溫天氣,一般在12月下旬到翌年2月上旬出現,主要時段集中在1月的上中旬。每年無霜期在124天左右。 日照 全縣日照時數變化規律不大明顯,各年日照時數相差僅數百小時,最多年內3.066小時,最少年為2.664小時。冬季可照時數少,夏季可照時數多。 降水 受大氣環流和其它各種氣象因素的影響,明水縣年降水量變化很大,形成了多水年和少水年。平均降水量472毫米,最多降水量728毫米(1960年),最少年只有303毫米(1968年)。多水年的降水量為少水年降水量的2.4倍。各季降水量相差懸殊。春季平均降水量56毫米,占降水量的12%;夏季3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8%;秋季73毫米,點年降水量的15%;冬季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5%。 全縣冬季降雪量是22毫米,不足全年降水量的5%。年降雪日數28.1天,占全年的7.9%。平均初日在10月9日,終日在翌年4月30日。初終間日204天。

自然資源土地資源

明水縣土地面積為3.449.218畝,其中耕地面積161萬畝,占總面積的46.7%。本縣土壤共分7個土類,17個亞類,20個土屬,31個土種。本縣耕地基本肥力較好,屬於好的和較好的占48.89%,中等的占35.4%,較低的僅占15.71%,其中機質,全氮含量均屬中等;速效氮含量較高,速效磷偏低;全鉀和速效鉀含量豐富;除鹽土、鹼土外,酸鹼度PH均屬中性。 植物資源 明水縣的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在西部遼闊的天然大草原里,生長著各種草類和中草藥。在草類中鹼草質量最佳,草味清香,營養豐富,是極好的飼草,這是本縣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東部盛產“東北三寶”之一的靰鞡草和小葉章、三棱草等。 動物資源 本縣境內隨著荒原的大量開墾和人煙的逐年密集,各種野生動物也逐漸減少,有的甚至已滅跡,但灰狼、狐狸、黃鼬、獐、狍、獾貂、野兔等還有少量,野生禽類有:鴿、烏鴉、喜鵲、燕子、麻雀、啄木鳥、杜鵑、野雞、野鴨等10餘種。境內水庫還出產鯉魚、鯽魚、鰱魚、泥鰍魚等各種魚類;蛙類有青蛙、蟾蜍、哈什螞等。 水資源 本縣境域地表水適中,全縣共有水面10.000畝,占總面積的0.3%。全縣地下水可采量為33.117萬立方米。地下水水質較好,屬無色、無味、無臭;透明的飲用水和灌溉水。酸鹼度在7.0至7.5之間,略高於中性,屬弱鹼性。

2、經濟發展情況

明水鎮自兩鄉合併後,經濟得到迅速發展,2005年末,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7430元,人均收主達3440元,社會和諧、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幾年來,明水鎮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將地理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全鎮初步形成了四個支柱產業:一是蔬菜產業。全鎮形成六個蔬菜生產專業村,其中三個棚室蔬菜生產專業村,擁有溫室大棚650棟;兩個保護地蔬菜生產專業村;一個豆芽生產專業村。構建了三條蔬菜生產開發帶。明三公路兩側蔬菜生產開發帶,202國道兩側蔬菜生產開發帶,內環路兩側蔬菜生產開發帶。所生產的蔬菜除供應本地外,還遠銷到周邊市縣。二是勞務輸出產業。全鎮9547名勞力,靠勞務輸出就可以轉移4868人,其中輸出3000人,靠地理優勢就近轉移1868人靠勞務輸出全鎮農村人均增收達454元。三是畜牧產業。全鎮走普養加大戶的路子,畜牧業發展迅速,現全鎮擁有各類養殖大戶421戶,畜牧收入占全年人均收入的38.7%。四是項目建設。項目建設從無到有,年實現項目建設新突破,上項目1戶,年可實現產值160萬元。

3、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全鎮自來水入戶率48%;有線電視和戶率達31%;電話入戶率達73%;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67%;全鎮擁有國小16所,中學1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入讜率達100%;全鎮12個標準化衛生所,鎮級中心醫院1個,擁有醫護人員78人,少年兒童免疫率達10%。全鎮自2003年以來,投資近70萬元修建橋樑17座,修建環鄉路20公里,鋪設村村通公路17000延長米,新農村建設試點村1個,全鎮小流域治理3處,達4500畝,占應治理面積的97%。全鎮森林覆被率達47%。

經濟和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來,明水縣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項目開發建設為牽動,繼續深入實施外向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加速工業化、城鎮化、產業化升級,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科學發展思路,全縣經濟社會實現了快速發展。全縣GDP實現9.25億元,同比增長5.4%;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實現3.28億元,同比增長47.5%;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4349萬元,同比增長15.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328萬元,同比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3337元,同比增長3%;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1335元,同比增長3.5%。 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構築起了以格林工業園、三精工業園為牽動,以食品、醫藥、化工、紡織四大產業為支撐的工業經濟框架體系,保持了工業經濟強勁發展勢頭。全縣共引進到位資金3.5億元,同比增長27.3%,新建續建超千萬元工業項目9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個。全縣工業產值實現9.05億元,同比增長9.8%;工業增加值實現2.73億元,同比增長16.3%。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產業、肉羊產業和勞務產業,促進了農業產業的最佳化升級。全縣肉羊飼養量達到42萬隻,同比增長163.6%;畜牧業產值實現2.17億元,同比增長8.2%;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5萬人次,創收1.5億元。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6.32億元。以工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對城鄉基礎設施、人民居住環境、辦公環境進行了改造,農機具更新86台(套),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抗旱水源建設進一步加強。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進一步鞏固了“兩基”成果。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資源,並籌資1450萬元,動工興建了近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綜合教學樓,建設了總面積3500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動中心,使教學條件明顯改善,為全縣教育和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4、項目建設發展迅速

全鎮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大搞招商引資上項目,2005年全鎮建有招商引資項目5個,引進資金達1936萬元,這5個項目全部達到當年投產,當年見效,全年上繳利稅31萬元。2006年預建項目5個,其中投資1.2億元,屠宰50萬頭牛、10萬隻羊項目,3000噸蔬菜保鮮項目和投資4200萬元,增匯物流公司項目。

5、未來發展展望

今後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全縣大發展,快發展這一有利機遇期,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核心,提高全鎮人民生活水平,依託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維護社會穩定,保持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

為深入實施外向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加快明水縣工業經濟發展,實現工業強縣戰略目標,讓廣大海內外人士更多地了解明水縣工業企業。明水縣縣現有重點工業企業9戶,總占地面積11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9億元,職工3800人。目前已建成三精、格林兩大工業園區,形成了食品、醫藥、化工、紡織四大產業體系框架。

世紀伊始,光明在前,天涯似遠,事業相通,明水縣縣將以最優惠政策,最寬鬆環境、最優質服務,熱忱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到明水縣考察、洽談、投資、興業。

6、關於明水縣的傳說

如果說黑龍江省猶如一隻美麗的天鵝,那么自東向西,鋪展在松嫩平原上的明水縣,就像鑲嵌在這隻天鵝腹下的一塊長方形碧毯。肥沃的黑土地,廣袤的大草原,宛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明水縣,因明水縣泉子而得名。明水縣泉子在經年累月中默默流淌,講述著一個古老的傳說。 傳說有一天,天上仙女出來遊玩,經過明水縣上空,被地上的一道銀光所吸引,紛紛降落到地上,原來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在太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光。她們不由自主的在泉邊洗起了頭髮。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飛快地流走,天漸漸的暗了,仙女們都整理行裝準備返回。可最小的仙女不想走了,她決定留在泉邊。天帝拗不過女兒,就派了許多神仙來幫忙。從此,這裡就變成了鳥語花香、草豐水美的人間仙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