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1

明朝那些事兒1

明朝那些事兒(典藏本) 第一部 朱元璋:從和尚到皇帝 本書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朱元璋駕崩為止,敘述了明朝艱苦卓絕的開國和建國過程。這期間,朱元璋率領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大戰陳友諒、剷除張士誠、戰伯顏、逐北元等故事,都成了不朽的傳奇,同時也造就了朱元璋這位洪武大帝。但建國不久,朱元璋就開始大殺功臣,劉基、李善長、徐達等人相繼不得善終。朱元璋此舉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權力考慮,還是為了某個人?而擅長弄權的胡惟庸,於洪武六年擠走另一個丞相汪廣洋,貪污受賄長達七年之久,朱元璋對此卻視而不見。到底是因為一向洞察秋毫的朱元璋此時已經昏庸,還是其中另有隱情?本來只是一件小事的“空印事件”,為什麼會被辦成那么大的一件冤案?種種歷史的疑團,千頭萬緒的事件,都將在當年明月幽默風趣地筆下逐一解讀,讓你真正領略歷史的魅力!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明朝那些事兒1(典藏本)》銷量突破1000萬冊,建國60周年以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
榮獲“新浪圖書風雲榜”最佳圖書,噹噹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多次斬獲“亞馬遜暢銷書大獎”。

作者簡介

當年明月,副研究員,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歷史學者,暢銷書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兒》銷量過五百萬冊,為三十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多次獲得“新浪圖書風雲榜”最佳圖書、噹噹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卓越亞馬遜暢銷書大獎”等榮譽,位列全國十大暢銷書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暢銷書第一名,該系列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行,並擔任國內多家電視台文史類節目主講人。

圖書目錄

引子
第一章 童年
第二章 災難
第三章 踏上征途
第四章 就從這裡起步
第五章 儲蓄資本
第六章 霸業的開始
第七章 可怕的對手
第八章 可怕的陳友諒
第九章 決戰不可避免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時機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蹟
第十二章 鄱陽湖!決死戰!
第十三章 下一個目標,張士誠!
第十四章 復仇
第十五章 遠征沙漠
第十六章 建國
第十七章 胡維庸案件
第十八章 掃除一切腐敗者!
第十九章 空印案 郭桓案
第二十章 最後的名將——藍玉
第二十一章 藍玉的覆滅
第二十二章 制度後的秘密
第二十三章 終點,起點:最後的朋友們

文摘

第一章 童年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朱元璋 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男
民族:漢
血型:?
學歷: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後曾自學過
職業: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貧農
生卒:1328-1398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
社會關係:父親:朱五四 農民
母親:陳氏 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
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主要經歷: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鐘
1352年——1368年 造反(這個猛)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男嬰就是後來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後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怪象記載。
比如颳風啊,下暴雨啊,冒香氣啊,天上星星閃啊,到處放紅光啊, 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時,紅光滿地,夜間房屋中出現異光,以致於鄰居以為失火了,跑來相救(明實錄)。
然而當時農民朱五四的心情並不像今天我們在醫院產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帶著喜悅的父親們,作為已經有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的父親而言,首先要考慮的是吃飯問題。
農民朱五四的工作由兩部分構成,他有一個豆腐店,但主要還是要靠種地主家的土地討生活,這就決定了作為這個勞動家庭的一員,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幹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個月後,父母為他取了一個名字(元時慣例):朱重八,這個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們這裡再介紹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點。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親我們介紹過了,叫朱五四
取這樣的名字不是因為朱家是搞數學的,而是因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和當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記戶口的人一定會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採光良好的破茅草屋裡度過,他的主要工作是為地主劉德家放牛。他曾經很想讀書,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學費的,他沒有李密牛角掛書那樣的情操,自然也沒有楊素那樣的大官來賞識他,於是,他很老實的幫劉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為,他要吃飯
在此時,朱重八的夢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歲的時候,托村口的吳老太作媒,找一個手腳勤快、能幹活的姑娘當媳婦,然後生下自己的兒女,兒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讓他們去地主劉小德家放牛。
這就是十六歲時的朱重八對未來生活的幸福嚮往。
此時的中國,正在極其腐敗的元王朝的統治下,那些來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認為在自己統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們甚至經常考慮把這些占地方的傢伙都殺掉,然後把土地用來放牧(《元史》),從賦稅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來的科目,都能用來收錢,過節要收“過節錢”、幹活有“常例錢”、打官司有“公事錢”,怕了吧,那我不出去還不行嗎?不幹事還不行嗎?那也不行,平白無故也要錢,要收“撒花錢”。服了吧。
於是,在這個馬上民族統治中國六十餘年後,他們的國家機器已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此時的元帝國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負的駱駝,只等那最後一根稻草。
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在這一年,上天終於準備拋棄元了,他給中國帶來了兩個災難,同時也給元挖了一個墓坑,並寫好了墓志銘: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他想的很周到,還為元準備了一個填土的人:朱重八。
當然朱重八不會想到上天會交給他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
這一年,他十七歲。
很快一場災難就要降臨到他的身上,但同時,一個偉大的事業也在等待著他,只有像傳說中的鳳凰一樣,歷經苦難,投入火中,經過千錘百鍊,才能浴火重生,成為光芒萬丈的神鳥。
朱重八,來吧,命運之神正在等待著你!
第二章 災難
元至正四年(1344)到來了,這一年剛開始,元帝國的頭頭腦腦們就收到了兩個訊息,首先是黃河泛濫了,沿岸山東河南幾十萬人淪為難民。即使不把老百姓當人,但還要防著他們造反,所以修黃河河堤就成為了必須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的政府中,竟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一定要修,另一種認為不能修。在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黃河泛濫居然不去修,難道要任黃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個也不例外。
客觀的講,在這樣一件事上,就維護元朝的統治而言,主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對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奧妙何處?要到七年後才會見分曉。
極力主張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脫脫,他可以說是元朝的最後一個名臣,實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幹(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極力主張,已經給元朝埋下了一個大大的炸藥包,拉好了引線,只等著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個是淮河沿岸遭遇嚴重瘟疫和旱災,對於元政府來說,這個比較簡單一點,反正餓死病死了就沒麻煩了,當然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皇帝(元順帝)要下詔賑災,中書省的高級官員們要聯繫糧食和銀兩,當然了自己趁機拿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賑災物品撥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單位),地方長官們再留下點,之後是州、縣。一層一層下來,到老百姓手中就剩穀殼了。然後地方上的各級官員們上書向皇帝表示感謝,照例也要說些感謝天恩的話,並把歷史上的堯舜禹湯與皇上比較一下,皇帝看到了報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於是就在自己的心中給自己記上一筆。
皆大歡喜,皆大歡喜,大家都很滿意
但老百姓是不滿意的,很多人都不滿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極其不滿意的人中的一個。
災難到來後,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如果說這是日記的話,那應該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日記之一。
朱重八的願望並不過分,他只是想要一個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給辛勞一生,從沒欺負過別人,老實巴交的父母一個安詳的晚年,起碼有口飯吃。
他的家雖然不大,但家庭成員關係和睦,相互依靠,父母雖然貧窮,但每天下地幹活回來仍然會帶給重八驚喜,有時是一個小巧的竹蜻蜓,有時是地主家不吃的豬頭肉,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經出嫁,三哥去了倒插門。除了朱重八的二哥,這個家庭已經沒有了其他成員。
十七歲的朱重八,眼睜睜的看著他的親人一個一個死去,而他卻無能為力。人世間最大的痛哭莫過於此!
他唯一的宣洩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還要面對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沒有棺材、沒有壽衣、沒有墳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劉德,求劉德看在父親給他當了一輩子佃戶的分上,找個地方埋了他爹。
劉德乾淨利落的拒絕了他,原因簡單,你父母死了,關我何事,給我幹活,我也給過他飯吃。
朱重八沒有辦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蓆蓋著親人的屍體,然後拿門板抬著到處走,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雖大,到處都是土地,卻沒有一塊是屬於他們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們確實可憐,終於給了他們一塊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泱佯”這是後來能吃飽飯的朱元璋的情感回憶。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卻在死後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地主從來不種地,卻衣食無憂。為什麼?可他此時也無法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也要吃飯,他要活下去。
在絕望的時候,朱重八不止一次的祈求上天,從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來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祈禱的唯一內容只是希望與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飯吃。
但結果讓他很失望,於是他那幼小的心靈開始變得冰冷,他知道沒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復仇的火焰開始在他心底燃燒。
如此的痛苦,使他從脆弱到堅強。
為了有飯吃,他決定去當和尚。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選擇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覺寺,在寺里,他從事著類似長工的工作,他突然發現那些和尚除了沒有頭髮,對待他的態度比劉德好不了多少,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還能結婚(元代),如果錢多還可以去開當鋪。
但他們也需要人給他們打雜,在那裡的和尚不念經,不拜佛,甚至連佛祖金身也不擦,這些活自然而然的由剛進廟的新人朱重八來完成。

序言

我很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回味,在我第一次接觸歷史的二十年之後,我開始動筆,寫下了下面的這些文字,寫給我自己,也寫給所有喜愛歷史的人。
這篇文章我構思了六個月左右,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寫法和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一些評價。
要說明的是,這篇文章是描寫正史的,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鑑》、《明史》、《明史紀事本末》等二十餘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雖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學的描寫手法和表現方式,但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為了文章的流暢,出處就不一一列出了。
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寫的算什麼體裁,不是小說,不是史書,但在我看來,體裁似乎並不重要。
我想寫的,是一部可以在輕鬆中了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
僅此而已!
好了,就此開始吧。

編輯推薦

暢銷十年,《明朝那些事兒》萌風來襲!
當年明月聯手網路人氣畫手狐周周傾情打造。
和你的家人一起開心讀歷史。

媒體推薦

承蒙各位厚愛,《明朝那些事兒》問世將近10年,數千萬計的中國讀者藉由這些故事領略了那個神奇的朝代。很多朋友說,這套書里有他們的“青春記憶”。曾經的年輕讀者如今不少已為人父母,一直期望著“明朝”系列可以多一種面貌與大家相見,去更廣闊的天地結識更多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如今,《明朝那些事兒:漫畫版》終於推出。這是一本適合全家一起讀、人人都開心的書,消遣之餘又富含歷史的營養。在文字版的引言中曾經說過,“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很好看”,漫畫版都做到了。感謝狐周周的趣筆生花。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喜歡。
——當年明月

目錄

第一回人物介紹
第二回災難
第三回踏上征途
第四回就從這裡起步
第五回儲蓄資本
第六回霸業的開始
第七回可怕的陳友諒
第八回決戰不可避免
第九回等待最好的時機
第十回洪都的奇蹟
第十一回鄱陽湖!決一死戰!
第十二回下一個目標——張士誠!
第十三回復仇!
第十四回遠征沙漠
第十五回建國
第十六回胡惟庸案件
第十七回掃除一切腐敗者
第十八回空印案、郭桓案
第十九回最後的名將——藍玉!
第二十回藍玉的覆滅
第二十一回終點、起點:最後的朋友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