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美國明尼蘇達州最大城市,位於該州東南部,跨密西西比河兩岸。面積142.5平方公里,人口38.7萬(2010)。東與聖保羅毗鄰, 組成著名雙子城,包括附近郊縣在內,面積12626平方公里,人口約占全州總人口一半以上。明尼阿波利斯的綽號是“湖城”和“麵粉城”。

基本信息

簡介

明尼阿波利斯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

在1680年法國探險家到達這一地區之前,這裡唯一的居民是達科他蘇人。1820年-1825年,美軍在此修建斯內靈堡(FortSnelling),刺激這一地區的增長。達科他人為形勢所迫,出售了他們的土地,好讓從東部來的移民定居此地。1856年,明尼蘇達立法機構承認密西西比河西岸,今天的明尼阿波利斯具有鎮的地位。1867年,明尼阿波利斯通過合併成為一個城市,這一年連線明尼阿波利斯和芝加哥的鐵路開通,1872年又併入了東岸的聖安東尼市。該市名稱「Minneapolis」的命名者是該市第一位學校教師(schoolteacher),他將達科他語中表示水的詞「mni」和希臘語表示城市的詞「polis」組合成該市的名稱。明尼阿波利斯的綽號是"湖城"和"麵粉城"。

歷史

早期發展

明尼阿波利斯夜景明尼阿波利斯夜景

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1821年在密西西比河聖安東尼瀑布附近建立。後移民漸增,在東岸形成聖安東尼村。19世紀中期向西岸發展。1872年兩岸居民點合併設市。早期經濟活動以利用瀑布水力、發展木材加工業為主。19世紀末隨著美國向中西部移民開發,大溯區乳用畜牧業和大平原小麥種植業已頗具規模,使地處兩大農區之間的明尼阿波利斯發展成為農畜產品加工中心。

二戰之後

密西西比河沿岸分布許多大型穀物倉庫,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是全國最大的穀物市場之一。亞麻油、乳酪業以及傳統的鋸木業也很發達。電子儀表、農業機械、運輸機械 等新興工業部門發展很快,在城市工業結構中漸居主導地位。工廠主要分布在市區南部。與聖保羅同為美國中北部地區水、陸、空交通樞紐,商業和金融中心。中央商業區位於密西西比河西岸, 有57層的IDC大樓、尼科萊特購物中心等主要建築物,溝通街道兩邊商場的高架風雨廊道為城市獨特的建築形式。文教設施有明尼蘇達大學、奧格斯伯格學院等高等學府,沃克藝術中心,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以及美術館、博物館和音樂廳等。市內多公園,西南郊湖泊成群,風景優美,有明尼哈哈瀑布等遊覽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 是明尼蘇達州最大的城市。位於該州東南部,明尼蘇達河口附近。為密西西比航線頂端的入口港。東與聖保羅市隔河相望,構成密西西比河上一對著名的雙子城。明尼阿波利斯面積142.5平方公里,人口36.8萬(1990年)。聖保羅是該州的首府,面積134.7平方公里,人口27.2萬(1994年)。兩市共同的大市區包括附近郊縣在內,面積為12626平方公里,人口約269萬,占全州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歷史

曾是德國和北歐移民選擇定居的目標,素有崇尚自由和創新的傳統。當地豐富的水力,促進了木材和麵粉工業的繁榮。現又進入了高科技城市的行列。明尼阿在印第安語中是“水”的意思,波利斯是希臘語“城” 的音譯,合在一起意為“水城”。密西西比河東的聖保羅的先驅者是法國人,後來大批愛爾蘭人和德國人湧入此地。1838年始建,1849年成為明尼蘇達州的首府,經濟主要依靠奶畜產品加工與河運。

水利發展

橋樑坍塌橋樑坍塌

明尼阿波利斯早期經濟活動以利用瀑布水力、發展木材加工業為主。1899年伐木業臻於極盛。後隨著美國向中西部移民開發,麵粉業成為主要行業。19世紀通鐵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五大麵粉公司總部所在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近代工業興起,城市不斷擴展。麵粉工業在國內居突出地位,產量僅次於布法羅,市區西部為現代化麵粉工廠集中地區。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為世界最大類物市場之一。亞麻油、乳酪業以及傳統的鋸木業也很發達。電子儀表、農業機械、運輸機械等工業也發展很快,在城市工業結構中漸居主導地位。工廠主要分布在市區南部。

1939年明尼阿波利斯環繞著密西西比河上唯一的瀑布——聖安東尼瀑布發展起來。磨坊主自從公元前1世紀就有開始利用水力的傳統。在早期,明尼蘇達北部的森林提供了伐木業的資源,該市則利用瀑布的水能興建了17個鋸木廠。到1871年,河流的西岸已經擁有23個企業,包括麵粉廠、毛紡廠、煉鐵廠、鐵路機械廠、棉紡廠、造紙廠和刨木廠。到1905年,明尼阿波利斯幾乎出產全美國10%的麵粉。在生產高峰年份,僅僅華斯本"A"麵粉廠一個廠家每天就能生產出足供製造1200萬塊麵包的麵粉。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作為城市復興(urbanrenewal)的一部分,該市將橫跨25個街區(占市中心的40%)的大約200座建築夷為平地,摧毀了GatewayDistrict和MetropolitanBuilding等許多著名建築。

環境

明尼阿波利斯夜景明尼阿波利斯夜景

明尼阿波利斯夜景

明尼阿波利斯市內有22個輕盈秀麗的小湖,曲徑環湖,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市內還有大小156座公園。中央商業區位於密西西比河西岸,57層的國際開發公司(IDC)大樓和尼科萊特購物中心是該市的主要建築。站在高層建築上遠眺,到處湖光粼粼,水天相映。新羅曼式的市政廳使人想起歐洲國家的宮殿。湖泊周圍的花園洋房,環境優雅寧靜,是理想的住宅區。由於明尼阿波利斯地處北方,與中國黑龍江中部屬同一緯度,冬季氣溫可降至零下30-40℃,積雪有時深達2米。為了方便行人,市中心大樓之間架起以玻璃密封的空中走廊,成為"天橋",總長約五公里。即使是在天寒地凍的數九天,行人也不會受到嚴寒的侵襲。

節日

中央圖書館

每年7月14-22日是明市傳統的節日"水節",城裡要舉行200種慶祝活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水橇表演、海龜競速、化裝遊行、焰火晚會等等。節日期間,街頭貼滿色彩鮮艷的節日標語和活動海報。街上是各種遊行隊伍,有穿著整齊校服的中學生樂團、滿載身著奇異服裝的男女的彩車,還有人打扮各異的小丑在街邊表演,引得孩子發出陣陣笑聲,市內各處都充滿著濃烈的節日氣氛。

水城不光有湖還有河,舉世聞名的密西西比河就發源於市北面的伊塔斯湖,河水隨著山勢蜿蜒數百公里,從雙子城中間流過,最後匯成一條數百米寬的洋洋大川,向南奔瀉而去。這一帶由於地勢起伏,水位差異較大,形成許多瀑布,最吸引人的是聖安東尼瀑布和明尼哈哈瀑布。在明尼哈哈瀑布頂端,豎立著印第安神話中的英雄海華沙和他的新娘明尼哈哈的銅像。他們感人的事跡和愛情在著名詩人朗費羅的長詩《海華沙之歌》中有著生動的描寫。沿密西西比河畔漫步,隨處可見的船閘、水壩,還有作為文物保留下來的古色古香的風車和百年老船。

文化

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

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

明尼阿波利斯也是著名的文化城。設在這裡的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1851年)最負盛名,已培養出14位諾貝爾獎金得主。在化學,醫學,經濟學,物理學等方面它的師資質量之高是全美公認的。其他高等學府還包括奧格斯伯格學院(1869)、鄧迪工學院(1914)、明尼阿波利斯工藝美術學院(1886)、金谷信義會學院(1967)、中北聖經學院等。這裡還有以演出古典戲劇著稱的蒂尤·格思里劇院,它被認為是紐約百老匯之外最佳的劇場。明尼蘇達交響樂團與美國最優秀的樂團相比也毫不遜色。施密特音樂中心更在其劇院建築物外牆上畫上一部樂曲的全部樂譜。市內眾多的畫廊向人們展示了藝術新銳的近作。明尼阿波利斯藝術館陳列了歐洲古典大師們的油畫,而沃克藝術中心則顯示出現代藝術的風采。

人文

排行榜

明尼阿波利斯建築明尼阿波利斯建築

明尼阿波利斯建築

1993年美國《財富》雜誌將明尼阿波利斯評為具有最佳國際商業環境、最利企業發展的美國十大城市之一。在《財富》雜誌列出的500家大公司中,31家的總部設在這裡。

與明尼阿波利斯相比,聖保羅 (Saint Paul) 就顯得莊重典雅。莊嚴的州議會大廈高高矗立在密西西比河東的山丘上,它是這座首府城市的象徵。市政廳廣場矗立著瑞典雕塑家米勒斯製作的13米高白色"印第安和平神"雕像。附近有州立斯內靈堡公園。昔日的沼澤地已被36層的世界貿易中心所取代,沿著曲折的小道在綠色灌木叢中蜿蜒而上,就到了聖保羅大教堂,這座圓穹頂的聖所是仿照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修建的。離開市中心,則又是一種建築風格,成千上萬的紅磚別墅和一個個小花園整齊地排列著,坐落在雪松和橡樹之間,仿佛到了北歐城市。聖保羅每年冬季均慶祝冬令節,節日狂歡、化裝遊行、冰雕展覽和雪橇比賽等種種慶祝活動使遊人和市民忘卻了寒冷,其熱鬧程度不亞於明尼阿波利斯的水節。

城市建設

明尼阿波利斯坦克展示明尼阿波利斯坦克展示

明尼阿波利斯坦克展示

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兩市中心相距十多公里,但市區已通過密西西比河的多座大橋連成一片。這兩市形成的都市區是美國北部廣袤農區的工商中心和交通樞紐,糧食交易和牲畜市場世界聞名。製造業種類繁多,知識密集型產業尤其突出。高科技領域的巨人霍尼韋爾公司和3M公司、電腦業的巨人控制數據公司、農產加工的巨人通用磨坊公司、航空界的巨人達美航空(Delta), Bestbuy(百思買)都以雙子城為家。這些各行各業的巨擘帶動了兩市的經濟活力。

在兩市的郊區,人們可以感受到典型的美國商業文化。1992年,在雙子城南郊機場附近建造了美國規模最大、最輝煌的"美國商城" (mall of america)。它不僅賣貨,同時也是人們休息、吃飯、會朋友、看電影和娛樂的場所。商城以外栽種著花草樹木,建築呈正方形,一共三層,面積39萬平方米,門前停車場可容納1.2萬輛汽車。商城中間的室內遊樂園,占地近3頃,是全美最大的。商城四個角落分別由四家大百貨公司占據,零售商店近400家,其中餐館和飲食店30家,還有18家電影院、28個休息室,44條自動浮梯和17部電梯。美國商城為雙子城增添了新的風采,每天慕名而來的購物遊覽的顧客不下十萬之眾。

友好城市

1992年9月18日,明尼阿波利斯與中國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結為友好城市。1988年5月9日,聖保羅與中國湖南的長沙市結為友好城市。

氣候

明尼阿波利斯風光明尼阿波利斯風光

明尼阿波利斯風光

明尼阿波利斯的歷史與經濟發展都與水密切相關,明尼阿波利斯的水域面積為58.4平方英里(151.3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恰好位於北緯45°線南側,該市海拔最低處為209米。

哈里特湖(LakeHarriet)在冬季冰凍,這是冰河撤退時形成的一個湖泊明尼阿波利斯的氣候是美國上中西部氣候的典型。冬季嚴寒並且乾燥,而夏季溫暖,有時炎熱,而且常常很潮濕。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明尼阿波利斯屬於夏季溫暖的濕潤性大陸氣候。各種天氣情況都會在該市發生,包括雪、冰雹、冰、雨、雷暴、龍捲風、霧等等。明尼阿波利斯歷史上記錄的最高氣溫為42.2°C(1936年7月),最低氣溫為-40.6°C(1888年1月)。最多雪的冬天是1983–84年,降雪量達到2.5米。

由於地處美國北部的位置,並且缺少大型水體緩和空氣,明尼阿波利斯在冬季經常遭受寒冷的北極氣團的襲擊,尤其是在12月、1月和2月。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都市區的年平均氣溫為7°C,成為美國本土年平均氣溫最低的都市區。

人口

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

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

明尼阿波利斯的居民極為多樣化,祖先來自五個大洲。在1850年代和1860年代,明尼阿波利斯的新移民來自新英格蘭和紐約,1860年代中葉,新移民來自北歐瑞典、挪威和丹麥。後來,新移民來自德國、義大利、希臘、波蘭和東南歐。來自俄國和東歐的猶太人起初主要聚居在該市北部,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大批移居到西郊。亞洲裔來自中國、菲律賓、日本和韓國。有2個族群曾經暫時被美國政府重新安置:

1940年代的日本人,和1950年代的印第安人。1970年以後,亞洲裔來自越南、寮國、高棉和泰國。從1990年代起,大批拉丁美洲裔人口和非洲難民(尤其是索馬里難民)來到該市。

進入21世紀前後,明尼阿波利斯仍然延續了歡迎新移民的傳統。在1990年到2000年之間,該都市區在國外出生的居民增長了127%。

2005年,美國人口統計署估計明尼阿波利斯的人口為372,811人,比2000年下降了2.6%。都市區議會估計2005年人口為387,711人,2006年為387,970人。1950年以前,人口持續增長,峰值達到521,718人,此後直到1990年前後,由於居民向郊區遷移造成人口持續下降。黑人、亞洲裔和西班牙裔的人口有所增長。現在非白人占總人口大約五分之一。

與2005年美國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明尼阿波利斯的白人、西班牙裔、老年人和失業者比重較低,而18歲以上人群和大學程度以上者比重較高。

與2000年相比,該都市區的統計數據趨於離散,改換職業的比例較高,年輕人和白人較多,失業率較低。少數民族在教育方面落後於白人,只有15%的黑人和13%的西班牙裔擁有學士學位,而白人擁有學士學位的比例達到42%。明尼阿波利斯的生活水準仍在上升,收入水平是美國中西部最高的,但是黑人家庭收入的中值($17,000)低於白人家庭。黑人和西班牙裔居民擁有房屋的比例只有白人的一半,三分之一的亞洲裔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經濟

主要來源

明尼阿波利斯的經濟基礎是商業、金融、鐵路與公路運輸、醫療、工業,以及出版、麵粉、食品加工、形象藝術、保險、和高科技產業。工業產品包括麵粉、金屬、汽車、化工、電子產品、電腦、精密醫療設備機械。

AmeripriseFinancial設在左側的IDS中心, 右側是富國銀行集團財富500強中有5個公司的總部設在明尼阿波利斯:塔吉特百貨公司(TargetCorporation)、美國銀行公司(U.S.Bancorp)、可賽能源公司(XcelEnergy)、AmeripriseFinancial和ThriventFinancialforLutherans。列入財富1000強的則有PepsiAmericas、Valspar公司和Donaldson公司。塔吉特百貨公司是從尼科爾大道上1902年開設的喬治·戴頓商店發展而來嘉吉食品公司(Cargill)、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Mills)等公司有時也被認為是明尼阿波利斯的企業,儘管它們是設在郊區。

2005年,明尼阿波利斯在交通問題的解決、醫學試驗、大學研究與開發經費、工作人口擁有的高等學位、無線區域網路的利用,以及能源節約等方面,都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大眾科學(PopularScience)將明尼阿波利斯稱為美國的“高科技城市”。2006年,明尼阿波利斯在《吉卜林個人理財》(Kiplinger'sPersonalFinance)投票中列為全美最佳居住城市的第2名和年輕專業人士的“最酷7城”之一。

金融商業

明尼阿波利斯明尼阿波利斯

雙子城地區的年生產總值達到1485億美元,貢獻明尼蘇達州生產總值的63.8%,人均收入排名美國第8位。這一地區正在從2000年全國不景氣中恢復過來,2005年個人收入增長了3.8%,不過還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該年第四季度,該市的就業率回到最高水平。

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及其設在赫勒拿(蒙大拿州)的支行)服務於明尼蘇達、蒙大拿、北達科他、南達科他,以及威斯康星州和密西根州的部分地區。這是聯邦儲備銀行12個聯邦儲備區中最小的一個,經營一個全國性支付系統,監督會員銀行和銀行控股公司,扮演美國財政部的銀行家角色。明尼阿波利斯穀物交易所成立於1881年,坐落在河畔,是硬質春小麥期貨和期權唯一的交易所。

1993年美國《財富》雜誌將明尼阿波利斯評為具有最佳國際商業環境、最利企業發展的美國十大城市之一。在《財富》雜誌列出的500家大公司中,31家的總部設在這裡。

藝術

明尼阿波利斯明尼阿波利斯

明尼阿波利斯"假日酒店"

明尼阿波利斯是美國第三大戲劇市場,人均擁有的劇院則僅次於紐約市,居美國第二位,擁有TheatredelaJeuneLune、幻想劇團、叢林劇團、混血兒劇團、日蝕劇院、BraveNewWorkshop、明尼蘇達舞蹈劇團、TheaterLattéDa,和兒童劇團。1965年,法國建築師JeanNouvel為位於明尼阿波利斯的另一個百老匯--格斯里劇院(GuthrieTheater)設計了一座三層舞台的新建築明尼阿波利斯收購併修復了亨尼平大道上的歐菲姆(Orpheum)、州立和潘特吉斯(Pantages)劇院以及電影院,現在用作音樂會明尼阿波利斯擁有為數一打的大型的藝術、文化、科學與歷史博物館,還有一些較小的美術館、博物館,4個大型的芭蕾舞、舞蹈和民間舞團體,以及電影攝製者團體,和無數的戲劇團體。

王子(音樂家)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協會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市中心的南部,建於1915年,是一個巨大的美術館,其永久收藏達到100,000件。其擴建部分由MichaelGraves設計,完成於2006年,擁有更寬敞的空間,展出當代與現代作品。靠近市中心的沃克藝術中心在2005年將規模擴大了一倍,魏斯曼藝術博物館(WeismanArtMuseum),由弗蘭克·蓋里為明尼蘇達大學設計,在1993年開放。其擴建部分也由蓋里設計,預期在2009年投入使用。王子是一位爵士樂音樂家和一位歌手的兒子,是明尼阿波利斯最著名的音樂後裔。

教育

明尼蘇達大學

明尼阿波利斯的公立初等與中等教育系統共招收36,370名學生,學區管理大約100所公立學校,包括45所國小、7所國中、7所高中、8所特殊教育學校、8所另類學校、19所契約另類學校(contract alternative school)、5所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等。教育署從州立法機關得到授權,負責制定政策,選擇學校負責人,監督學區的預算、課程、人員和設施。在家說90種不同語言的學生們使用英語、苗語、西班牙語和索馬里語。除了公立學校以外,該市還擁有超過20所私立學校、學院和大約20所附加特許學校(additional charter school)。

明尼阿波利斯的學院區以明尼蘇達大學為主,那裡擁有超過5萬名在校學生,20個學院。該校成立於1851年,起初是一所預科學校,今天以工程學、套用數學、管理學、衛生學和經濟學著稱,設有140多個研究機構。

友好城市

聖地牙哥 (智利),1961年 庫奧皮奧 (芬蘭),1972年 茨木市 (日本),1980年 新西伯利亞 (俄羅斯),1988年 圖爾 (法國),1991年 哈爾濱(中國),1992年 烏普薩拉 ( 瑞典 ),2000年 埃爾多雷特 ( 肯亞 ),200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