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啟刻彩色套印本《蘿軒變古箋譜》

明天啟刻彩色套印本,全書各圖均彩色套印,兼用餖版與拱花二法。餖版即將畫稿按深淺濃淡不同之色,各刻一版,依次套印成圖。拱花則如現今印刷術之凸版,將紙壓在版上,花紋則現紙上,以此法表現圖中行雲流水、蟲鳥文玩,精巧絕倫。編印者吳發祥。據《金陵通傳》,“吳發祥江寧人,居天闕山下,恂恂儒者,學極淵博,日手一編不倦。”書前有天啟丙寅(1626)顏繼祖撰小引,書即成於此時,共上下兩冊。上冊分畫詩、筠藍、飛白、博物、折贈、琱玉、鬥草、雜稿等標目,下冊分選石、遺贈、仙靈、代步、搜奇、龍種、擇棲、雜稿等,共有圖 178幅。各圖寫形工致,鐫刻勁巧,設色絢麗和諧,印製精良。其中飛白與琱玉全用拱花版,尤為精彩。

明天啟刻彩色套印本《蘿軒變古箋譜》

正文

全書各圖均彩色套印,兼用餖版與拱花二法。餖版即將畫稿按深淺濃淡不同之色,各刻一版,依次套印成圖。拱花則如現今印刷術之凸版,將紙壓在版上,花紋則現紙上,以此法表現圖中行雲流水、蟲鳥文玩,精巧絕倫。編印者吳發祥。據《金陵通傳》,“吳發祥江寧人,居天闕山下,恂恂儒者,學極淵博,日手一編不倦。”書前有天啟丙寅(1626)顏繼祖撰小引,書即成於此時,共上下兩冊。上冊分畫詩、筠藍、飛白、博物、折贈、琱玉、鬥草、雜稿等標目,下冊分選石、遺贈、仙靈、代步、搜奇、龍種、擇棲、雜稿等,共有圖 178幅。各圖寫形工致,鐫刻勁巧,設色絢麗和諧,印製精良。其中飛白與琱玉全用拱花版,尤為精彩。拱花版各圖均印有“蘿軒珍藏”、“蘿軒制”、“蘿軒摹”等字樣。
彩色套印技術,向稱明崇禎時胡正言《十竹齋箋譜》《畫譜》為首創,此書與 《十竹齋箋譜》、《畫譜》同刻於南京,而早於十竹齋十餘年。木刻套印技法,在中國印刷史上實開一新紀元,影響深遠。近代上海朵雲軒、北京榮寶齋猶繼承此法,又加發展創新,作品遠及海內外。
此書1963年發現於浙西,原海鹽張宗松清綺齋舊藏。前此不見著錄,僅日本藏有殘本半部。1981年上海朵雲軒(今上海書畫出版社)據此書摹刻重印,圖形逼真,精巧無比,又從徵得殘書中,補入拱花4幅,計182幅,共印 300部。原書今藏上海博物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