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明光市年平均降水量850-950毫米之間,降雨日數130-150日,為明光梅魚產卵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明朝,梅魚被作為珍饈獻給皇帝膳用,被稱為“貢魚”。 明光梅魚,學名“鮊魚”,又名“貢魚”,“梅鮊魚”,俗稱“梅白魚”、翹嘴白,明光梅魚相比翹嘴紅鮊,明光梅魚體型較大,側扁,體長且豐滿,頭背面平直,口上位,略上翹,體兩側腹部銀白色,背部淡黃色,鱗小,色澤光亮。 2017年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明光梅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學名“鮊魚”,又名“貢魚”,“梅鮊魚”,俗稱“梅白魚”、翹嘴白,明光梅魚相比翹嘴紅鮊,明光梅魚體型較大,側扁,體長且豐滿,頭背面平直,口上位,略上翹,體兩側腹部銀白色,背部淡黃色,鱗小,色澤光亮。明光梅魚產在梅雨季節,此時是梅魚獨具鮮嫩,因其“色白如銀,漿汁似奶,肉嫩味鮮,絕無僅有”而一直被列為席上珍品。經過檢測,明光梅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17.8-18.6克/100克,脂肪含量0.43-0.58克/100克,總胺基酸含量15.5-17.1克/100克。

藥用價值

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對翹嘴鮊的藥用功效評價頗高:“可治肝氣不足,補肝明目,血助脈。”現代中醫學研究證明,春夏季捕獲的翹嘴鮊可全魚入藥,其肉性味甘、溫,有開胃、健脾、利水、消水腫之功效,可治療消瘦浮腫、產後抽筋等症。

產地環境

水文特徵

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

明光市池河下游是面積15萬畝的女山湖,屬於淮河水系,是明光梅魚主要生長水域。女山湖東湖畔有古火山口,因火山爆發而形成了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富含大量的礦物質的火山灰大量沉積於湖底,使得女山湖底泥以沙壤土為主,水草茂盛,從而使女山湖特具有獨特的地理特徵。池河發源於肥東青龍山區,水源主要來自於發源地和上游鳳陽縣、定遠及周邊的山丘地區天然降水的匯集。一般池河在冬、春、秋季節水位較低,夏季河水受天然降雨的影響,水位逐漸提高,入湖口高程為13.8米。最大水深6.3米,平均水深3.5米。池河透明度一般在0.8-1.2米之間。

氣候特點

明光市處於季風副熱帶濕潤性氣候區,四季風和,光照充足,年光照時在2273小時,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從4-10月,平均氣溫在15℃-18℃,全年無霜期達成220天。平均地溫為18℃。最冷的1月份地溫為2℃,最熱的7月份地溫有33℃。地溫日夜變化較大,但隨深度增加而日夜變化減少。由於熱量資源豐富,且時空頒布差異明顯,有利於土地肥力提高和生物繁衍。由於河面較為遼闊,下墊面與陸地性質不同,冬季水溫比氣溫高3-5℃,夏季水溫比氣溫低低2-4℃。

降水:明光市年平均降水量850-950毫米之間,降雨日數130-150日,雨量季節間分布不均衡,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40.0%,夏季占30.0%,秋季占20.0%,冬季占10.0%。尤其是5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這也是淮河流域地區的氣候特色,為明光梅魚產卵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明光環境 明光環境

風:明光梅魚保護區屬季風性氣候區,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多刮偏北風,夏季以偏南風為主,常年多刮東北風和西南風。平均風速在3.1-3.2米/秒,風速在晚冬至初春為最大,秋季次之,夏季為最小。

歷史淵源

明朝,梅魚被作為珍饈獻給皇帝膳用,被稱為“貢魚”。

清朝,《崧廈志》載:“萬曆府志:梅花時有之,梅魚、鯔魚,數異品也。”

2007年,滁州水產研究所開始了“梅鮊魚資源保護和開發研究”的攻關,開展了梅鮊魚形態學、生態學和繁殖習性等全方位的科學研究。

2009年,滁州水產研究所完成了梅鮊魚運輸、馴化、短期強化培育、催產激素配比、產卵、孵化方式等技術研究,獲得了可繁親魚3組。

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

2010年,明光市採取人工增殖放流辦法,增加池河漁業資源總量,保護瀕危梅魚。

生產情況

明光梅魚 明光梅魚

截至2017年底,明光市明光梅魚養殖面積1730公頃,年產量110噸。

產品榮譽

2013年,明光梅魚主要生長區域和產卵區被評為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

2017年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明光梅魚”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明光市境內池河馬崗閘以下至女山湖上游湖口段,涉及明光街道辦事處張灣村、趙府村;明西街道辦事處馬崗村、山許村、蔡崗村、王巷村;橋頭鎮查渡村;蘇巷鎮戴巷村等4個街道辦事處(鎮)8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7°57′02″-118°10′56″,北緯32°45′53″-32°54′55″。

質量技術要求

•安全要求

明光梅魚在捕撈、銷售過程中,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草鰱鱅鯉鯽魴生產技術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相關規範、法律、法規進行操作。

•特定生產方式

場地特徵:周邊環境及生產布局:池河周邊植被豐富,工業基礎薄弱,無明顯污染源。周邊區域主要為零星的自然村莊、山林和農田,山林地表涇流對湖水不構成污染,農業主要作物為玉米、花生、小麥、水稻,農藥、化肥很少隨水土流失,歷史從未出現過周邊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對池河污染的情況。沿池河兩岸基本都是農田,無資源開發項目,對河水不構成污染影響。

品種規定:明光梅魚苗種來源:一是主要依靠下游15萬畝女山湖自然繁育,5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也是明光梅魚溯游而上、進入池河繁育季節。二是以當地明光梅魚作為親本,在滁州水產研究所進行人工繁育,並培育成魚種,每年春季在池河進行增殖放流。

生產管理:主要採用自然繁育和人工放流與增殖的生產模式,確保明光梅魚獨特的飲食風味。明光梅魚魚种放流規格6-12厘米/尾,放流時間一般為每年3-5月。加強漁政日常管理工作,在池河保護區內,嚴厲打擊偷、毒、炸、電等違法行為,及時清除河內垃圾及漂浮物,保持生態環境。

捕撈及運輸:生產過程中根據市場需求採取集中捕撈與常年捕撈相結合的模式。由於明光梅魚在女山湖魚類食物鏈中屬於頂端,在過去屬於害魚,為保護女山湖魚類品種多樣化,適度捕撈明光梅魚成魚,保持平衡。商品魚生長周期為2年以上,確保商品明光梅魚最小起捕規格在1.0千克以上。成魚捕撈採用張網、籪塘等方式捕撈。成魚在運輸過程中採取活魚、冷鏈運輸方式,運輸用水應符合以下標準:水質清新,無污染,符合GB11607要求,其中,溶解氧要求≥5.0毫克/升。運輸量應根據路途、水溫、運輸時間合理安排。

專用標誌使用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明光梅魚地理標誌:

生產經營的明光梅魚來自確定的地域保護範圍;

已取得登記明光梅魚相關生產開發經營資質;

具有明光梅魚市場開發能力。使用明光梅魚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及相關責任義務。

明光梅魚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可以在產品及包裝上使用明光梅魚地理標誌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等;

可以使用登記的明光梅魚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保證明光梅魚品質和信譽;

正確規範使用明光梅魚地理標誌。

明光梅魚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明光梅魚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