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轉輪藏

明代轉輪藏

轉輪藏位於智化寺二進院西側的藏殿。這裡的“藏”,表容納收藏之意。轉輪藏是能旋轉的收藏佛經的櫃櫥,佛教取輪常轉,自強不息之意。

歷史沿革

(圖)明代轉輪藏明代轉輪藏

智化寺始建於明正統九年(1444年),距今已有560餘年的歷史,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轉輪藏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具明代轉輪藏,雕工精湛,佛教色彩濃厚。

來歷

轉輪藏位於智化寺二進院西側的藏殿。這裡的“藏”,表容納收藏之意。轉輪藏是能旋轉的收藏佛經的櫃櫥,佛教取輪常轉,自強不息之意。將藏經書架做成旋轉之形,始於梁代。據《釋門正統》卷三《塔廟志》說:“初,梁朝善慧大士傅翕愍諸世人,雖於佛道頗知信向,然可贖命法寶,或有男女生來不識字者,或識字而為他緣逼迫不暇披閱者。大士為是之故,特設方便,創成轉輪之藏,令信心者推之一匝,則看讀同功。”簡言之,轉輪藏實際上是為那些不識字,或者識字但沒有時間閱讀佛經者提供的一種簡便易行的辦法。

形式結構

轉輪藏有兩種形制:一種是帶有機關裝置的可旋轉經櫥,信徒用手推動即可旋轉;一種是經櫥不能動,需要信徒圍繞書櫥順時針行走,代表轉輪藏轉動。智化寺藏殿內的轉輪藏就屬於後者,它全高4米有餘,為金絲楠木質地的八面稜柱體,從下至上分為三部分:

底部為漢白玉石須彌座,層次繁縟,每層雕琢紋飾為卷草、蓮瓣,束腰處琢二龍戲珠紋飾,地檐上刻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八寶。佛八寶又稱八吉祥,即法 輪、法螺、法傘、白蓋、蓮花、寶罐、雙魚、盤長。具體而言,法 輪喻佛法,圓通無礙,運轉不息,能摧破眾生的煩惱;法螺,即螺貝,螺聲之遠聞,廣廣被眾生;螺聲勇猛,以表示大法之雄猛;法傘,張弛自如,曲覆眾生;白蓋,又稱天蓋,佛、菩薩及講師的高座上懸有飾以寶玉的天蓋;蓮花,象徵西方極樂世界;寶罐,尊稱佛具之瓶;雙魚,佛說堅固活潑,能解脫壞劫;盤長,象徵纏綿不斷。八個轉角處又各鏤雕金剛力士,肌肉遒勁,姿態英武,看上去正是他們協力扛起了巨大沉重的經櫥。

中部為藏經櫃,是轉輪藏的主體部分。金絲楠木質地,抽屜式的經櫥,每面橫9排豎5列共45個抽屜,八面則是三百六十個,可收藏三百六十部經卷,恰好與一年的天數基本吻合。圍著轉輪藏走一圈,就表示讀完了一年要讀的經書。如同前文介紹這是佛教信徒們為了儘快成佛,儘早登上極樂世界想出的一個很簡便的方法。每個抽屜的外立面上浮雕一尊佛像,並按照千字文的順序排列,以便於所藏佛經的檢索。

經櫥八個角柱從下至上依次雕有像(口含蓮花)、獅、四不像、菩薩或金剛。護法諸天按照兩金剛、兩梵王的順序交替。各種“座”根據承托對象的不同而不同。象的座是海水江崖,獅子座為荷葉覆蓋下的仰蓮,四不像座是仰覆蓮帶須彌座的形式,四不像上飾以捲雲,菩薩等立於如意祥雲中。頂部雕有大鵬金翅鳥、龍和龍女,雕工精湛,層次分明,尤其是大鵬金翅鳥,向外傾斜,雙翅大展,仿佛隨時可以振翅而飛,顯示無窮的護法威力。2004年,北京文博交流館對其表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清理,當除去多年附著的污垢以後,工作人員發現除經櫃抽屜表面雕刻的佛像為漆金以外,其他所有外露的木結構表面均用陰刻填金技法裝飾梵文和蓮花、八寶圖案。雖然目前這些紋飾已退去昔日的瑰麗,但仍可想見轉輪藏當年的奢靡與華彩。

頂部有蓮瓣數層,上坐一尊圓雕毗盧佛,面東而坐,面貌豐滿秀麗,衣紋洗鍊流動。由於高高在上,幾乎隱藏進藏殿的藻井內,因此不易被遊人察覺,宗教的神秘色彩極為濃重。

藏品數量

北京現存三副轉輪藏,除智化寺外,另兩副分別在雍和宮和頤和園。它們都是清代所制,比智化寺的要晚了百餘年。

修復情況

智化寺內的北京現存惟一明代木製轉輪藏由於經過560餘年的風雨,這件轉輪藏的部分經櫥已經殘缺,結構缺失,色彩也已經出現部分脫落,2005年市文物局撥出專款對這具轉輪藏進行清洗修復。整個修復工程預計2005年“十一”前完工。

此次修復工程由北京文物古建工程公司承接,修復中將本著清洗乾淨、保持原貌、適當修補的原則,配齊所有經櫥蓋板,補齊所有抽屜拉手,同時將智化寺庫藏的轉輪藏原物歸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