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饅頭山

昌黎饅頭山

饅頭山別名饅頭山圓墩墩的形狀,很高很陡,很不好上。 饅頭山也叫“千佛山”,半山腰的石頭上刻著許許多多佛像。 那佛像刻在面朝東的一面石壁上,共四、五幅。

饅頭山簡介

饅頭山,海拔152米,因山形似饅頭得名。別名“東饅首山”、“千佛山”。其東壁上曾鐫有十八羅漢像、觀音菩薩像等。
昌黎饅頭山






饅頭山別名

饅頭山圓墩墩的形狀,很高很陡,很不好上。從東面看去,方方山石突兀顯現,就象一張微笑的老人臉,模樣很慈祥。饅頭山也叫“千佛山”,半山腰的石頭上刻著許許多多佛像。那佛像刻在面朝東的一面石壁上,共四、五幅。為坐像。高度2尺左右。圖案幾乎與山石同色,不易分辨。
昌黎饅頭山

如今饅頭山

站在饅頭山下,只見高高聳立、裸露到頂的白花花岩面,饅頭山幾乎失去半邊,原來的觀音菩薩石像、十八羅漢石像和許許多多的山岩佛像都早已毀壞,不知去向。剩下的只是腳下這寬闊平坦、空寂冷落的石場。當年這裡終日“叮叮噹,叮叮噹”,鐵錘敲石的聲音;每天中午“轟隆隆,轟隆隆”的開山爆破聲;還有看山石屋旁為石匠工具添鋼加刃的小鐵匠爐那熊熊的火焰,如今都已成為記憶。

觀景聖地

離開石場,向北再向西,爬上一面小坡,便踏上了一條山路。這裡坡上坡下松樹遍地。南面是陡峭的饅頭山北坡。在勝利渠左側山岩上,有一個三角形洞穴。口寬四、五米,最高處約2米,深3米左右。從下面可攀爬上去,但要小心。坐於洞內憩息,可避曬避風避雨,一覽巍巍碣石、碣陽湖之好山好水美景。實為蒼天所賜。

歷史文化

繼續沿著山腰向南轉,在“勝利渠”渠首東側山岩上,有一處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用小篆體鐫刻的《碣石門辭》。原文系公元215年秦始皇到碣石一帶巡視求仙時,丞相李斯受皇命撰寫,意在為秦始皇紀功。另外,再往前走不遠,在半山腰的一處岩面上,還醒目地鐫有“碣石門”三個隸書體大字。這兩處刻石,再現和展示了古老的碣石文化及其深厚底蘊。為遊人觀賞留影,發思古之幽情必去之地。此外,就在附近的峭岩上,還曾刻有“蓬萊第一關”五字,為元代官至大學士的昌黎名儒張勖題寫。可見,自古以來,饅頭山直至整個碣石山區的景致該是多么旖旎秀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