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四中

昌吉市四中

昌吉市四中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的一所中學,教學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曾獲得過“衛生紅旗單位”、“巾幗文明崗”等稱號。近期,昌吉市第四中學被授予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近年來,該校十分重視學校藝術教育教學工作,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突出特色,追求卓越”的辦學宗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牢牢把握學校藝術教育的主陣地,藝術教師隊伍逐步壯大,藝術教育設施設備明顯改善,藝術教育教研工作受到重視,不斷探索出了具有市四中特色的藝術教育之路,學校藝術教育得到長足發展。

基本信息

簡介

昌吉市四中

昌吉市第四中學始建於2000年8月,2001年9月正式開始招生。學校位於建國西路97號,乘42路5路52路45路車市四中站下車即到.占地面積40畝,擁有一萬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是一所按國家一類標準裝備的新型現代化學校。設有國中、高中年級。擁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微機室、電教室、閱覽室、美術室和能容納四百人的多媒體階梯教室。建立了校園網、遠程教育網和校園雙向閉路電視。活動區有四個燈光籃球場、300米的草坪田徑場。校內還設有速滑隊、田徑隊、美術特色班、跆拳道館等。校內硬體設施齊全。目前在校學生約3000人,教師181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

市四中在建校僅僅六年的時間裡,先後被評為昌吉市精神文明單位、昌吉市衛生先進單位、黨建目標先進學校、八好黨支部、民族團結先進單位、治安模範先進單位、家長學校、糾風工作先進學校、雛鷹示範學校、教育教學雙標先進學校等。

校風:愛國團結,敬業奉獻。務實創新,追求卓越。

昌吉市第四中學高中志願代碼:704

學校概況

一、學校現狀

昌吉市第四中學始建於2001年,地處建國西路97號,學校占地面積約40畝,建築面積13540平方米,現有26個國中教學班,20個高中教學班, 182名教職工,近2500名學生。是一所教學設備齊全,環境優美、師資力量雄厚、管理井然有序的全日制完全中學。

近年來,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地方乾群及廣大學生家長的積極支持下,學校在自力更生,加大經濟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圍繞“和諧理校、質量立校、教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學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信譽有了顯著的提高,逐步走上了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學校先後被授予自治區級“文明單位”、“模範教工之家”、“衛生紅旗單位”;“州級“德育示範校”、“巾幗文明崗”、“花園式單位”;市級“先進學校”、“綠色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先進學校”,連續六年獲得市級“黨建目標考核先進單位”、“教育教學雙目標管理先進學校”和“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二、發展思路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的義務教育法”精神為指針,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目標,堅持以德育為首,以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教育科研為抓手,規範管理,最佳化過程、創新發展,努力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內在統一。

三、發展目標

1、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突出特色,不斷超越

2、辦學宗旨:讓每位學生都能成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3、育人理念: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終身幸福而奠基

4、德育工作:確立“德育人人、人人育德”的理念,突出廉潔教育,爭創市級“廉潔校園”。

5、體衛藝工作:開齊、教好、上足體衛藝各項課程,正常開展體藝訓練隊的訓練,做到“人人有特長、個個有發展”。

5、隊伍建設:加強師德建設,師表滿意度達90%以上;推進校本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切實加強德育常規工作,建設一支過硬的班主任德育隊伍。

6、特色建設:樹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名品意識,精心打造體藝特色品牌。

四、 規劃措施 學校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決貫徹“鞏固、深化、提高、發展”八字方針。一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二是提高質量,堅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提高教育質量上來;三是鞏固成果,深化改革,不斷提高教育體制的生機活力;四是從嚴治教,強化管理,保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這四個方面歸結起來,就是要以人為本,促進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教育工作的“兩個為本”,即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為了使上述目標能變為現實,具體規劃和措施如下: 1 、遵循質量、數量並重的原則 。 在今後的發展中,堅定不移的堅持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的理念,突出抓教學質量的提高。全面貫徹昌吉市教育的總體規劃,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轄區內國中純入學率 100%,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99.2%以上。初三畢業生高中階段入學率達90%,高中普及率達95%以上,養成教育合格率98%以上,重大安全事故、違法犯罪率為0;杜絕教大安全事故發生。

2 、師資隊伍建設 。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所學校的發展, 關鍵是教師, 一所學校優質的教學成果首先來自於優秀教師的素質,一所學校要持續不斷迸發活力和生命力,更是來自於教師滿腔熱情的高質量的奉獻。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集聚一批高素質創造性人才是當前乃至於永恆的一項根本性任務。因此我校在今後五年內全力打造一支樂於奉獻,敬業奉獻,銳意進取,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 不僅在數量上有突破,更重要是在質量上有大的提升。教育科研工作五年內有國家或省級教育、教學科研項目1—2個,市級項目2個;五年內編輯出版校本教材1—2冊;區級學科帶頭人1人,州級骨幹教師3—6人。教師發表國家、省級論文每年不少於1篇。目前,學校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80%左右,這部分青年教師優點是頭腦靈活,教學熱情高,易於接受新事物。未來將發展成為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因此,他們在短期內的提高至關重要。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參加崗位培訓,力爭10%的青年教師能取得研究生學歷 學校以體藝教育為特色,目前在全市嶄露頭角,但要認真經營, 改革深化, 形成特色學校,並向品牌特色方向發展。

3、加強科組的建設。

在特強學科的建設上,學校要在五年內,建設5個特強學科。 即:以政史地組、數學組、美術組、音樂組、體育組為突破口,實施特強學科的建設。在實施特強學科的建設中,各學科要找突破點,如:美術、音樂、體育教師學科要抓業務功底,政史地學科要抓教師的讀書,數學學科要培訓教師的思維方法,力爭五年後,各學科形成鼎盛的局面。4 、逐步完善教學設施 。

我們在迎“兩基”時,學校的各項設施、設備都嚴格按照標準來配置。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教學設施。(1)在每一層樓內建1—2間電教室。並安裝兩個學生電腦室的空調系統。(2)進一步充實各功能室的設備。各實驗室的器材要充實,尤其是生物實驗室、綜合實踐室和綜合電教室。(3)加大體育設施的投入。體育器材要更新換代和添置,特別是運動場要重新鋪設。

5 、以人為本,繁榮校園文化 。 今後五年內,要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依託學校人文環境,開展有實效的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是育人的場所,而我校又是新建學校,在未來五年內,學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上一個台階,在校園基本定形的基礎上,學校著力建設文化大校,美化綠化校園,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繁榮校園文化。維護好現有的景點文化,如已有的固定雕塑,石碑,亭等,不斷增加教育內涵建設。全面完善校園網頁建設,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校園論壇”、“心理諮詢”等功能,並有專人維護,以擴大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校長、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校長、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渠道。 提高校園閉路電視的利用率,通過培養學生做校園電視台的台長、記者、編輯等工作,強化學生素質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建設壁廊文化,讓校園的每一面牆壁,每一條走廊,每一間校舍都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陣地。 建設報刊文化,辦好校報,校園電視台,廣播站,及時反映校園生活,以高雅的文化藝術淨化學生的身心。 開展影視文化活動周,學校文化活動月,重大節日紀念活動,堅持每年辦好有特色的藝術節,全力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形成特色的校園文化,向社會展示名校風采。要提升學校的文化內涵,加強圖書館建設和管理。五年內,再充實幾萬冊圖書。同時建立規範的管理制度,實現科學化的管理。 6 、建立完善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 科學管理產生新的生產力。 未來五年, 學校立足於實現管理、師資、校舍、設備等優秀資源的最佳組合, 學習引進科學的管理體系 ,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運行機制。建立目標管理機制,引導學校將德育、教學、後勤保障結合,按照過程控制進行管理。 修改和完善學校組織機構,明確規定各部門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堅持過程管理原則,最佳化具體管理目標,強化質量意識,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教學質量、並加以實施和保持,擴大辦學成果,持續改進。進一步發揮教職工當家作主的積極性,開好每年的教代會,最佳化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嚴格執行各項人事制度。 7 、貫徹新課程標準、落實教學任務、最佳化教學過程 學校在今後五年內,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關於高中教育新課程改革精神,追求精品教學的目標。全面落實教學任務,落實教學工作持續改進原則,不斷完善備課、授課、輔導、作業批改、考試五個環節的評價制度,建立起教學質量目標體系,量化工作要求,利用表格等統計形式,堅持教學過程的跟蹤、檢查、記錄、匯總,結合學生滿意度調查,控制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形成可信度高、科學性強的結果評估,獎勤罰懶,用優汰劣,激勵教學人員爭優創先,積極創新,樂於奉獻,形成嚴謹治學,奮發向上,有所作為的教學氛圍。最佳化教學過程,實現教育教學觀念的現代化,課程設定多樣化,教學方法靈活化、藝術化,教學手段多樣化,綜合化,學生學習主體化。提高教學質量,全力打造名師隊伍,精品課堂,培養出更多的名生。 8 、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堅決貫徹“ 鞏固、深化、提高、發展 ”的八字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今天,世界各國都面臨著一個艱巨的挑戰,就是培養的人如何能真正適應21世紀的要求。要適應這一歷史性的挑戰,必須高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旗幟,使德智體美等方面有機統一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強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受教育者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首、全面發展的要求,必須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探索深層次思想教育方法途徑,完善對教師和學生綜合評價制度。各個部門要通過通力協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一個健康的環境,一個發展的環境。學生的需要就是教學工作的全部內容,圍繞學生髮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衡量學校工作的重要指標是學生髮展。學校為各類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成長氛圍,為各類學生成長搭建平台。在尖子生的引領下,激發所有學生的熱情,挖掘所有學生的潛力, 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1)善於了解,解決動機。 (2)教育有方,解決方法。(3)指導督察,培養習慣。(4)激發鼓勵,挖掘潛能。(5)為人師表,耳濡目染。教師指導、監督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①養成制定計畫目標的習慣。②養成會聽課會學習的習慣。③養成會記憶會思考的習慣。④養成會收集會消化的習慣。⑤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9、積極加強對外交流。

今後五年,我們將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讓更多的教師走進先進學校校園,感受濃厚的學習氣氛。接觸學科與前沿,體會教學科研的魅力。分期分批到省內的一些有特色的、教學效果顯著的學校參觀學習。同時,選派部分骨幹教師到省外,甚至走出國門,去學習先進的管理,教學理論,來提高我們的學習水平。另外,我們將積極聯繫辦學水平較高的兄弟學校,互派教師,蹲點學習,互相交流,從而達到提高教師素質的目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