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醫院

昌吉市人民醫院

昌吉市人民醫院創建於1952年,為昌吉市市屬最主要的非營利性綜合醫院,地處昌吉市寧邊西路135號,醫院占地面積24552.24平方米,建築面積17454.73平方米,承擔著昌吉市城鄉農牧區各族門診,住院患者的醫療服務任務及職工的醫療保健、預防、教學科研等工作,先後被自治區評審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自治區級文明醫院、自治區級文明單位、2000年建成“愛嬰醫院”。

基本信息

簡介

昌吉市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非營利性綜合二級甲等醫院,醫院占地面積14936.67平方米,建築面積22191.36平方米。定編床位295張,實際開放床位450張,現有在崗職工42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88人,衛技人員占總人數的91%;正高級職稱7人,副高職稱48人,中級職稱66人,退休職工105人。院黨總支下設6個黨支部,黨員84名,團總支下設 6個團支部,團員130餘人,黨團員占職工總數的49.6%。

全院設臨床、醫技、職能等56個科室。醫院擁有全身螺鏇CT機、C形臂、500毫安影像增強X光機、全身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發光免疫分析儀、電子胃腸鏡、血液透析機、血液透析漏過機、動態心電圖、纖維支氣管鏡、呼吸機、多參數監護儀、眼科手術顯微鏡、纖維喉鏡、腹腔鏡、高壓氧艙、中心供氧及輔助設備等大中型醫療設備100多台(件)。

醫院現為昌吉州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商業保險、新農合、農六師醫保,工傷、計畫生育等保險的定點醫療機構,是昌吉州衛校、石河子衛校實習基地和教學單位。承擔著寧邊西路1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鄉鎮衛生院的技術培訓、業務指導等工作。

我院始終堅持“醫療為本、技術立院、質量第一、追求卓越”的質量方針;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實行誠信服務、優質服務、滿意服務,“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大力實施“科教興院”戰略,重視學科建設和發展,注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引進中高級人才,更新醫療設備,加強設施建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先後獲得“自治區級文明單位”、“文明醫院”、“愛嬰醫院”、“行風示範視窗”、“自治區AAA級誠信單位”、“模範職工之家”;州級“十佳醫院”、“五一勞動獎章模範集體”、“五四紅旗團總支”;市級精神文明建設、黨風廉政、糾風、雙擁、扶殘助殘、綜合治理、城市解困、“雙目標”先進單位及集體契約履約示範單位、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等;市衛生系統醫療機構“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基層滿意的“五好單位”等榮譽稱號。院領導班子2003-2005年連續三年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好班子”。2006年12月通過了ISO9000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中心的審核,取得質量管理體系資格證書。

歷史沿革

昌吉市人民醫院的前身為昌吉縣衛生院。

1952年10月1日,根據迪化專署1764號文,正式成立昌吉縣人民衛生院。

1953年5月,根據新疆省人民政府衛生處醫字第0822號函規定,編制為6人,李萬生任院長。

1954年1月15日迪化專署民人字3號通知由康輔忱任院長,上級撥款修建了門診部,面積為377.56平方米,編制增至25人。

1955年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將昌吉縣人民衛生院改為昌吉州人民衛生院,增加病床20張。

1956年4月,與昌吉州醫院分開,分院後工作人員13人。

1958年實有編制為34人,由牛錦玉任院長。

1960年,根據1959年2月自治區衛生廳行政會議精神,縣醫院與昌吉州婦幼保健站合併,改組為昌吉縣醫院,設4個股,編制45人,牛錦玉任院長。

1968年駐昌吉衛生系統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到縣醫院期間,劉芳金任主任,徐淑花任副主任,楊友娥、杜秀英、楊泰金為革委會委員。

1971年由王德明任主任。

1973年牛錦玉同志歷史問題經縣委1973年2月23日研究意見,歷史問題維持社教結論,現解放予以恢復組織生活,並擔任革委會副主任。

1976年11月7日昌吉縣革委會研究決定,郭蘭生同志任縣醫院黨支部書記。

1977年3月14日縣委組織部任命張佛元任門診部副主任,楊友娥任住院部副主任。

1979年劉立超任昌吉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兼黨支部書記,王秉乾任副院長,全院職工81人,設黨支部、團支部各一個,同時起用新公章,“新疆昌吉縣人民醫院革委會”印章作廢,撤消縣醫院“五七製藥廠”,並宣布“縣醫院藥廠”公章作廢。

1981年,新調張合部、常儉書為副院長,歷時三年建成一幢三層病房樓,面積3300平方米。

1984年,按市人民政府通知,朱振華任醫院院長,原領導班子職務免除,病房樓竣工,設定病床101張,職工人數達94人,因我市進行體制改革,昌吉縣人民醫院改稱昌吉市人民醫院。

1989年全院人員編制數182名,領導職數2-3人。

1990年根據市委、市政府決定更換領導班子,陳占光任黨支部書記,董曉紅任副書記,王書山、李列英、劉保軍任副院長,實行黨支部領導下院長分工責任制,綜合目標管理,定編為182人,當年增加編制10人,正式職工176人,臨時工9人,退休人員17人,黨員31人,團員15人,固定資產179萬元,床位編制130張,設大小科室18個。

1993年領導班子換屆,劉保軍任院長,董曉紅任書記,李列英、王書山任副院長,實行院長負責制、聘任制,編制192人,定編床位130張,固定資產390萬元,年收入310萬元。

1994年6月14日成立黨總支,下設三個支部,董曉紅任總支書記,劉保軍任副書記、院長。在職黨員33名,王書山副院長調走,魯繼東任副院長。

1996年全院在編人數192人,當年大中專學生分配追加編制4名,編制總數增至196名,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年收入500餘萬元。

根據昌市政乾字(1996)8號文任命魯繼東、張建文為副院長,總工會批覆昌市總工字(1996)12號文王利明為工會主席,姜作宜兼付主席。昌市黨任(1996)50號文董玉玲同志任昌吉市人民醫院黨總支副書記。

1997年大中專學生分配,追加編制4名,編制總數達200名。

2000年,劉保軍院長調走,七月三日根據昌吉市人民政府昌市政乾字(2000)2號檔案,魯繼東提任昌吉市人民醫院院長。同年昌吉市委昌市黨任(2000)40號檔案,任命劉家君同志為昌吉市人民醫院黨總支書記。

昌吉市總工會批覆王利明同志任昌吉市人民醫院工會主席,曾秀鳳同志為副主席,領導職數4人,編制總數200名,專業技術人員170人,床位編制130張,固定資產總值1331萬元。年業務收入1257萬元。臨床科室16個,醫技科室4個,職能科7個。

2002年昌市政乾字(2002)14號文任命魯繼東為院長。昌市政乾字(2002)24號文任命申志揚為業務副院長。

昌市黨任(2002)46號文董玉玲同志享受正科級待遇。

昌市衛字(2002)65號文聘任李秀梅為廟爾溝鄉衛生院院長。

人員編制205名,衛技人員工168人,行管工勤人員37人。

實有職工人數301人,領導職數5人,床位編制130張,開放床位260張。

2002年12月申志揚被公選為昌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同時聘任陳欲曉為內科主任,高永俊為麻醉科主任。曾秀鳳為黨辦主任。

2003年工會主席董玉玲,副主席熊健。

昌市總工字(2003)第10號《關於昌吉市人民醫院第六屆工會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報告》批覆,同意董玉玲同志任工會主席。

2003年經市人民醫院通過,報市組織部、人事局批覆聘任郭麗莉同志為昌吉市人民醫院行政副院長,醫院聘任馬振華為內科護士長,田新華為總護士長。

職工在編人數205人,實有人數250餘人,專業技術人員198人,副高17人,中級89人,年收入1600餘萬元。

2004年昌市政乾字(2004)28號文聘任申志揚同志為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聘期三年。本院完成了部分中層幹部的競聘工作,傅振英任內一科主任,楊東明任內二科主任,劉學健任護士長,楊燕任外一科護士長。

2004年職工人員編制205名,實有人數281名,衛技人員251人,行管後勤人員41人,副高21人,中級職稱75人,初級146人,醫院占地面積24552.24平方米,建築面積16300平方米,開放床位260張,臨床科室19個,職能科室7個,醫技科室7個,萬元以上設備60多台,固定資產值達3800萬元。

2005年經市局黨委審核通過,批准聘任熊健同志任昌吉市人民醫院內二科主任。

2006年增編2名,增編後昌吉市人民醫院差額撥款事業編制數為207名,其中領導職數5名。

為加快學科建設與發展,滿足病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2007年醫院新增外三科、外四科、內四科及感染科,婦產科分為婦科、產科。積極發展內鏡與微創診療技術,心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加快糖尿病、腫瘤、腎病、泌尿、傳染病、醫學美容、整形、心理諮詢門診等專科建設。

2007年9月,建立新一屆領導班子。院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院幹部職工,開拓創新,銳意進取,2008年年底,在國家《新醫改方案》還未出台之前,院領導班子未雨綢繆,置身於醫院的新定位、新機遇,從發展大局出發,以開闊的眼界、開闊的思路,大膽地提出“搶抓千載難逢的機遇,促進醫院科學、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開啟第二次創業的步伐,推進醫院規範化、精細化、專業化管理”的核心和主題,並付諸於行動。電子病歷的實施,檢驗LIS系統和放射局域pacs系統的運行,使醫院信息化管理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形成了科學、高效、權責利統一、高速運轉的管理體制,實現了各項業務指標的穩步增長。引領醫院實現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跨越。尤其是醫療技術方面有了質的飛躍。醫院10個重點學科,6個特色專科,能開展心臟、腫瘤介入診療及除心臟手術以外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和具有一定難度的手術,在腹腔鏡微創外科、泌尿外科、骨科顱腦手術等方面走在了全州縣市級醫院的前列,引進的腹腔鏡、關節鏡、宮腔鏡、前列腺等離子電切鏡,開創了醫院微創外科良好的發展前景。腎透析血液淨化業務的開展,解決了慢性腎病人看病難的問題。2009年8月,醫院被衛生廳確定為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臨床套用準入醫療機構,心血管內科藉助大型C型臂X光機開展了冠狀造影、腎動脈造影、冠脈支架置入、永久及臨時起博器置入等診治技術,開通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的綠色通道。《大隱靜脈雷射腔內閉合術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科技項目獲得昌吉州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9年,醫院獲批建設十二層22289.58m2泉昌樓(綜合病房樓),該項目列入昌吉市2009年重大建設項目及昌吉州暨烏昌財政重點扶持項目。該項目自2009年9月份動工建設,2010年9月完成主體工程。該項目的建成將床位數增至600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