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75戶,實現增加值530億元,增長9%。 持續開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年”活動,確保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00億元以上。 實施市級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0項,續建65項,新開工35項,計畫完成投資570億元。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在奮力拚搏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良好開端
2009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為困難、最具挑戰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面對自身發展中的諸多困難和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發展信心,創新工作舉措,有效應對挑戰,積極化解矛盾,千方百計“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跨越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經濟建設逆勢而上,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0億元,增長12%;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1.6億元,增長1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創歷史最高,完成1600億元,增長52%。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0元,分別實際增長13%和9.7%。與此同時,招商引資再創佳績,工業突破有序推進,城鄉建設成績斐然,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先後榮獲“聯合國宜居生態城市”、“中國最具軟實力城市”、“中國十佳投資創業城市”、“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中國最佳休閒宜居綠色生態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多項稱號。
(一)城鄉統籌邁出新步伐。以實施“543倍增計畫”為重點,培育壯大縣域經濟,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農業增加值111億元,增長5.8%。糧食總產量113.1萬噸,烤菸收購總量179萬擔,鮮切花產量37.6億支,蔬菜產量190萬噸,畜牧業產值71.9億元。14個縣(市)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2.5億元,增長18.3%。完成《昆明市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總體規劃》等一批規劃編制,全面啟動“4210工程”。國家、省、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分別達11戶、37戶和222戶,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完成農村公路路面硬化570公里,路基改造914公里。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工27件。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新增補充耕地710.6公頃。完成近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及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解決2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設沼氣池2萬口,完成節柴改灶2.3萬眼。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341個自然村。解決2.3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鞏固提高8.7萬低收入貧困人口溫飽水平。
(二)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45億元,增長38%,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8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75戶,實現增加值530億元,增長9%。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418億元,增長14%;實際收儲土地10平方公里,新增“五通一平”13平方公里;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8.2億元。高新區成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區,經開區成為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啟動主城企業“退二進三”搬遷改造試點工作。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戶、完成認定90戶。支持25戶企業建立完善技術中心創新平台,國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新增1個、10個和16個。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4.5%。
(三)第三產業增創新優勢。實現增加值872億元,增長1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4億元,增長2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8。老螺螄灣市場平穩有序搬遷,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一期建成開業。成立45家小額貸款公司。開通“96155”家政服務網路中心信息平台。完成10個標準化農貿市場改造。累計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1067個,鄉鎮覆蓋率達99%,行政村覆蓋率達70%。“家電下鄉”累計銷售總額1.2億元。接待國內外旅遊者30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21億元,分別增長15.6%、12.1%。昆交會、旅交會、房交會、農博會等100多項大型展會在昆成功舉辦,累計交易總額約240億元。昆明榮獲全國“中華美食名城”稱號。
(四)改革開放創造新業績。完成雲變電氣、昆明電機、昆明電纜等68戶國企改革任務,成功引進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等多家戰略合作夥伴,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01.7%。投融資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實現政府性融資962億元,是2008年的7倍多。下放市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62項,東川、石林被列為全省擴權強縣試點縣區。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實施。財政綜合改革全面深化,“鄉財縣管”改革穩步推進。集體林權主體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實際利用外資7.28億美元,增長21%;實際引進市外到位資金706億元,增長33.1%。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50億美元。新增對外投資項目12個,協定投資總額5600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5項,契約金額5000萬美元。深化友城合作,我市與寮國萬象市和高棉金邊市、晉寧縣與印尼卡羅縣締結友好城市。
(五)城鄉建設展示新形象。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市規委會通報、審議項目254項。完成《昆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昆明中心城區建築高度控制專項規劃》等一批重大規劃編制設計。出台《昆明市城鄉規劃管理督察制度》等一批管理制度,對規劃實施嚴格監督管理。加大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100項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413.7億元。建成二環快速系統、西壩路、海埂路等一批重大項目,完成主城三期交通微循環改造工程93項,對緩解主城交通擁堵發揮了重要作用。西南繞城、環湖公路、三環閉合工程、18條二環三環支撐性道路、32條片區重要幹道加快建設。國道東連線支線2、3標段建成通車,西北繞城公路開工建設。“四環十七射”骨幹路網逐步形成。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國家批覆,首期工程1、2號線開工建設。昆明鐵路樞紐擴能改造征地拆遷工作加快推進。虹山煤氣儲配站搬遷工程完工。主城區11個汽車客運站完成搬遷,5個新建汽車客運站投入運營。主城公交出行分擔率達34%,城鄉公交“鎮鎮通”提前1年完成。啟動改造68個“城中村”,拆除建(構)築物398萬平方米,開工23個“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設項目,4個回遷安置房項目主體工程完工。呈貢新區建設加快推進,二期路網基本完成,大學園區入駐師生5萬多人。空港經濟區完成征地21平方公里,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空港大道等13項重要基礎設施,新機場高速路等外部配套設施建設同步推進。圍繞“四創兩爭”,加強城市管理。主城和呈貢新區新增綠地面積1595公頃,種植喬木175.9萬株、攀緣植物267.6萬株,建設小遊園63個,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6.8%和40.5%。大力開展拆臨拆違建綠透綠,著力整治違法加層和無序建房,拆除臨違建築271萬平方米,對15條出入城道路進行綠化,252塊城市綠地列入永久性、強制性保護,完成297個綠化未達標小區補綠工作。恢復衛生監督崗2800個,加強背街小巷衛生整治。主城新增垃圾中轉站10座、公廁43座、環衛專用車82輛。開工建設縣區垃圾處理項目4個,“組保潔、村收集、鄉(鎮)運轉、縣處置”模式初見成效。開工4個、竣工1個廢舊物資回收處理中心。治理占道經營、店外經營,拆除戶外廣告6萬平方米。
(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滇池治理“十一五”規劃項目完成30項,在建34項,累計完成投資66.2億元。完成第一至第六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第七、八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主城區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10.5萬立方米。滇池環湖乾渠截污實現基礎閉合,北岸工程累計鋪設管網187公里。落實“河(段)長負責制”,綜合整治36條出入湖河道,截污整治4103個排污口,鋪設截污管123公里,入湖河道水質污染程度明顯減輕。牛欄江、清水海調水工程進展順利。建成73座再生水利用設施,全市封停地下水井199口。“四退三還一護”工作取得突破,退塘、退田4.15萬畝,退房49.6萬平方米,退人9476人,完成環湖生態建設5萬畝。滇池流域範圍內停止採礦權審批,累計關停普通建材礦山509家。在“一湖兩江”流域關閉搬遷畜禽養殖戶1.5萬戶。實施城市水源區生態恢復工程,重點開展生態防護林種植、河岸生態濕地恢復、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等工作。植樹造林2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0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均完成目標任務。建成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100%,優級天數105天。
(七)社會建設開創新局面。實施科技創新“4531工程”,開展10大重點科技創新行動,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貢獻率分別達37.1%和54.6%,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工作示範城市”。農村中國小標準化建設開工106所。昆八中整體搬遷項目建成招生,昆三中呈貢新校區即將建成。排除中國小D級危房12.7萬平方米。統籌解決來昆從業人員子女入學問題。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突破3萬人,招生數量超過普通高中。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在校生規模達25.8萬人。完成29所鄉鎮衛生院和57個“雙百”社區衛生建設項目,建立21個省級、市級社區衛生服務示範點,成為國家“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城市。民營醫院投入營運111家,開設病床6800張。建成縣、鄉計畫生育服務站(所)14個,人口自然增長率5.5‰。組建昆明廣播電視、昆明報業傳媒等五大文化產業集團,完成30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420個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和160個農家書屋改造建設,各類博物館總量達100個。解決1371個自然村、15萬人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問題。成功舉辦市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大會在昆明成功舉辦。社會保障力度加大,提供有效就業崗位18.6萬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3萬人,再就業3.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以內,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4.2萬人。全市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平均增長9.6%,城鎮居民醫保覆蓋率90%,新農合參合率95.88%,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加人數11.4萬人,10.3萬農村困難人口全部納入低保。新建廉租房1.2萬套、經濟適用房144萬平方米。推進“平安昆明”建設,以打擊“兩搶一盜”、“黑惡勢力”為重點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明顯。信訪工作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加大。安全生產管理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富有成效。民族、宗教工作深入開展。第二次經濟普查工作有序開展。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雙擁、消防、人防工作穩步發展,工青婦、老齡、殘疾人、氣象、檔案、外事僑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八)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制定26件、清理155件地方性法規、規章、規範性檔案,16項制度創新性檔案上升為地方性法規。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依法執行市人大決定決議。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建議案、提案,辦復率100%。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開展“行政效能提升年”、“幹部作風改進年”活動,公務員隊伍綜合素質和拼搏精神明顯增強。市級行政審批項目進一步精簡到86項,辦理時限再次壓縮三分之一,在省會城市中繼續保持審批項目最少、時限最短、收費最低。全面實施“陽光政府四項制度”,開通“96128”政務信息和行政審批查詢專線。強化“兩集中、兩到位”,繼續推行“五公開”、“五辦理”制度,業務受理和業務諮詢辦結率分別為99.96%和100%。全面落實“八個百分之百”,認真整治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嚴格執行“無車年”規定,停止一般公務用車購置審批。加強對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監督,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頂風違紀的幹部進行嚴肅處理。建立統一招投標監督管理機制。加大糾風治亂力度,對醫藥購銷、醫療服務、征地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中損害民眾利益等問題進行認真糾正。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頑強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和外地來昆建設者,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向中央和省級駐昆單位、各兄弟州市、駐昆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昆明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明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與目標任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決戰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奪取“十一五”全面勝利、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至關重要。總的來看,我們面臨的外部發展環境依然嚴峻,世界經濟復甦基礎並不穩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我國經濟雖已進入企穩回升新階段,但回升內在動力不足。對此,我們必須準確判斷、認真應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從我市情況看,還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總量小與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並存,經濟發展方式亟需轉變;出口增長和服務貿易面臨諸多困難;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高,交通、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城中村”改造難度加大;“三農”工作較為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日趨凸顯,植樹造林、節能減排、滇池治理任重道遠;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民生問題備受關注,統籌兼顧各方利益難度加大;社會管理基層基礎還需夯實,維護社會穩定責任重大,和諧社會建設面臨新課題;政府自身建設、民主法制建設仍需加強,機關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對於這些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挑戰和困難面前,需要我們樹立決戰決勝的信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全球經濟已初顯復甦跡象,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及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實施;我省確定“兩強一堡”發展戰略,昆明將成為雲南綠色經濟強省的龍頭、民族文化強省的樞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化門戶和橋頭堡城市,這些都是做好今年工作的有利條件。同時,我們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有現代新昆明建設業已打下的良好基礎,有全市人民追求發展的強烈願望,只要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全力攻堅,就一定能夠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八屆八次全會、市委九屆六次全會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科學發展新跨越目標,繼續實施大投資方略、強化大項目支撐,著力做大經濟總量、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擴大對外開放、深化改革創新,著力推進城鄉一體、統籌區域發展,著力實施科教引領、促進文化繁榮,著力保障民生改善、構建和諧社會,著力治理滇池污染、建設生態家園,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為“十二五”期間更好更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左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比上年削減2%以上。
三、以攻堅克難的精神做好2010年工作
重點抓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加強項目與投資工作
強化項目支撐作用。持續開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年”活動,確保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100億元以上。實施市級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0項,續建65項,新開工35項,計畫完成投資570億元。其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項,續建4項,新開工2項,計畫完成投資11億元;道路交通設施工程27項,續建17項,新開工10項,計畫完成投資299億元;生態和環境保護工程27項,續建17項,新開工10項,計畫完成投資106億元;市政設施工程9項,續建5項,新開工4項,計畫完成投資75億元;社會公益事業18項,續建9項,新開工9項,計畫完成投資30億元;園區基礎設施續建項目13項,計畫完成投資49億元。新開工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0項,竣工30項。通過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提高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力。
強化項目資金保障。全面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做大做強投融資平台,整合盤活政府資源,廣泛拓展投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作的能力和水平。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以資金補助、財政貼息和以獎代補等方式,撬動社會投資,確保地方財政預算支出中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低於20%。用活用足國家擴大內需政策,鞏固加強與駐昆金融機構的聯繫合作,以大項目、好項目吸引金融資金。放寬社會資本準入門檻,推行投資便利化政策,儘可能多地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城鄉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保護和社會事業等領域。始終保持對國家和省出台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及時調整策略,最大限度爭取中央和省的資金支持。積極爭取國際金融機構、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貸款支持。規範投資行為,切實提高投資效益。
強化項目組織管理。市縣兩級政府都要把項目推進工作作為第一要務,納入主要議事日程。實行領導對口聯繫重大項目制度,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圍繞我市“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制定,及時掌握國家、省的政策導向、投資方向和重點,精心策劃一批政策支持項目。爭取和引進項目要有毅力、有耐心,持之以恆,堅韌不拔,力爭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的投資計畫。完善重點項目遴選機制,提高項目儲備水平,優先儲備標誌性、基地型、樞紐型項目,優先儲備技術含量高、關聯度大、支撐引領作用強的項目,優先儲備投資規模大、產出效益好、要素成本低的項目。強化項目督查工作,建立健全統一招投標監督管理機制,嚴格落實“八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進行全方位、深層次跟蹤督查。
(二)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圍繞一板塊率先跨越、二板塊競相發展、三板塊迅速崛起的目標,全面落實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19個系列檔案,加快實施都市型現代農業“4210工程”和縣域經濟“543倍增計畫”,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立差別化的考核獎勵機制,加強對各區域發展的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以農民增收為核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穩定糧食產量,發展現代菸草農業,擴大無公害蔬菜、水果和特色花卉種植面積,發展壯大畜牧業。培植生物資源開發、蠶桑等新興產業。加快林業發展,全面實施“森林昆明”建設。開發建設石林台灣農民創業園,啟動嵩明、宜良、晉寧、富民、尋甸等園區建設。實施斗南花卉園區項目,建設中國雲南斗南國際花卉園藝博覽會場館。發展一批優勢農產品深加工示範企業,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4戶、省級7戶、市級20戶,建設一批區域性、國際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扶持發展5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實施“1+3工程”,加速人口集聚,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改造鄉鎮農貿(集貿)市場20個。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733公里、路基改造1214公里,力爭建制村通公路達90%以上。全面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工程,開工建設20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0萬畝,解決2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繼續抓好1.5萬戶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鞏固提高6萬貧困人口溫飽水平,重點實施省、市整村推進項目340個。
(三)推動工業經濟加速發展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6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100家。實施園區倍增計畫,力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全面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退二進三”搬遷改造工作。實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三年提升工程,年內收儲土地20平方公里以上。加快空港經濟區等有條件的省級園區申報國家級開發區進程。積極構築“兩軸多板塊”工業布局體系。調整工業產業結構,優先發展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光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鞏固提升菸草及配套、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磷化工、建材等重點產業,培育發展煤鹽鈦化工、石油化工、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加快推進中緬油氣管道和煉化基地項目建設。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重點培育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鼓勵企業通過上市、參控股、兼併等手段,最佳化資源配置,實現低成本擴張。加強對駐昆中央和省屬企業的服務,支持其做大做強。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加大扶持和服務力度,放寬市場準入,激活民間投資,加速總量擴張,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45%以上。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一批行業“小巨人”。完善信用擔保體系,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
加強商業布局規劃,全面提升中央商務區(CBD)、區縣中心商圈、特色商業街和鄉鎮商業網點四個層次的市場載體功能,加快推進螺螄灣商業片區業態升級改造暨二級CBD建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高標準規劃建設現代物流園、信息軟體園、創意產業園、總部基地、服務外包基地等集聚區。全面發展銀行、保險、證券、期貨、擔保等行業。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推進社區商業建設,促進發展特色餐飲業、家政服務業和特色連鎖經營。鞏固傳統消費,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引導消費結構升級。落實國家家電汽車機車下鄉、以舊換新、農機具補貼、住房消費等促進消費的若干政策,千方百計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民眾的消費能力。推進主城12家生豬屠宰場整合搬遷,規範牛羊屠宰市場。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繼續推進重大旅遊項目建設,重點推動轎子山、陽宗海開發,整合石林至九鄉片區、西山至民族村片區旅遊資源。啟動“數字旅遊”平台建設。繼續加大海內外旅遊市場開發,加強對東亞、東南亞、南亞旅遊市場的促銷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