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氏父子進士祠

昂氏父子進士祠

“父子進士祠”建於清嘉慶初年。 昂紹善:字元長;安徽昂集人。 昂秀芬:(公元1947~今),女;安徽合肥昂集人。

父子進士祠
巢湖西邊,離肥東縣城約15公里的西山驛鎮昂集村中,有一座昂氏“父子進士祠”。據《昂氏宗譜》載:昂氏先人來自遼東少數民族。元末明初,因避戰亂遷至合肥東鄉尖山腳下(今昂集村)安居。這裡山清水秀,田園平坦,土地肥沃,宜耕宜牧。 清康熙年間,昂集村曾走出父子進士——昂紹善、昂天曾。
肥東共有三對父子進士。其餘兩對分別是:包令儀與包拯;李文安與李鴻章。這兩座父子進士祠早已蕩然無存,唯獨昂紹善、昂天曾父子進士祠因在解放初改為昂集國小,故而至今保存完好。
《廬州府·志文苑傳》記載:“昂紹善,字元長,合肥人,性穎異,博通五經。”昂紹善於康熙六年中進士,官居內閣中書,位列公輔高位;昂天曾於康熙二十四年中進士,官居山東德州平原縣知縣。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帝連下二道誥封,贈昂氏父子皆為文林郎;封昂紹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妻閻終溫為孺人。同時,準入祀鄉賢祠,人稱“父子進士祠”。不僅如此,皇帝還贈御書匾額四塊:“父子進士”、“昂氏宗祠”、“承先啟後”等,分別高懸於祠堂大門及堂屋門楣上。可惜的是,除“父子進士”匾額仍清晰可見外,其餘三塊均在文革中被毀。
“父子進士祠”建於清嘉慶初年。儘管距今已有300年,但其屋樑上的雕花彩漆依然鮮艷奪目;柱礎上的石刻雕紋亦栩栩如生。前進大院之中,東西花台上兩株百年以上的文竹仍然枝繁葉茂。2001年,肥東縣人民政府將“父子進士祠”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 安徽人民政府將“父子進士祠”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父子進士祠”,為浮槎山下重要人文景點。
昂姓
分彝族和漢族,彝族分布於雲南以及緬甸等地。漢族昂姓,在今河北獲鹿、安徽巢湖、合肥有分布,其來源有三:
一、《姓考》曰:“周大夫昂叔之後。”《姓氏詞典》據《稀姓錄》以為此源於姬姓。如此,則昂當為周邑,以邑為氏。顯然是黃帝後裔。 二、《姓源韻譜》注云:“宋公子昂之後。”《中華古今姓氏大辭典》曰:“昂,為春秋時宋穆公之子。此當系出子姓,乃以祖父名字為氏。”也是黃帝後裔,因為子姓出自黃帝。 望出滎陽。漢代有昂疏、昂祗。
三、 北方的蒙古族,元末明初,先人因避戰亂自遼東遷徙至合肥肥東縣西山驛鄉安家落戶,起初聊姓,逐漸漢化,多數村落改姓昂,並形成昂集村(柘皋廟崗至今有聊姓村落,與昂同宗同源)。西山驛昂集村,是巢湖、合肥昂氏的發祥地。北京郵電大學書記,昂秀芬教授,就是那裡人。合肥昂集、巢湖柘皋與蘇家灣的昂姓是一家人。
昂姓人物
昂紹善:字元長;安徽昂集人。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進士,官居內閣中書,位列台輔高位。
昂天曾,昂紹善之子,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進士。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農曆7月19日,康熙大帝連下二道誥封,贈昂氏父子皆為文林郎;同時,準入祀鄉賢祠,敕建宗祠,即民間所謂“父子進士祠”。
昂 揚:(1939-):復旦大學數學系教授。
昂秋青:著名心理醫學專家。職業心理醫生,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美國印地安那-普渡大學博士後。曾在國內外發表論文、著作數十篇,並獲得政府、學術界和醫藥工業界多項嘉獎。1998年,昂秋青和丈夫舒偉潔合作寫了《恍惚的世界——二百部電影中的精神疾病案例分析》一書。2004年入選由墨爾本大學-哈佛大學主辦的《世界心理衛生事業的未來領袖項目》。
昂秀芬:(公元1947~今),女;安徽合肥昂集人。著名中共黨務工作者。
1990年2月6日,國家郵電部任命昂秀芬為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
1992年6月29日, 昂秀芬兼任北京郵電大學函授分院黨委書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