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光資源有限公司

旭光資源有限公司

gMaritime ation gMaritime

基本信息

旭光資源有限公司(簡稱旭光資源)於2007年4月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為獲豁免有限責任公司,全球最大芒硝生產企業,公司創辦人兼主席、非執行董事兼控權股東索郎多吉也稱李炎。在2005年2月21日,一家名為Top Promise的投資控股公司就在香港註冊成立,由旭光資源全資擁有的維京群島附屬公司 Rich Light 全資擁有。旭光資源就透過 Top Promise,間接擁有旗下兩家中國附屬公司——川眉芒硝90.0%以及川眉特芒100.0%的權益。

公司董事長李炎簡介

李炎也叫索朗多吉,1963年出生於四川威遠縣新店區,為旭光資源的創始人、董事長、非執行董事以及控股股東,2004年通過四川華拓間接投資川眉芒硝投身芒硝行業。2001年完成四川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生課程,2004年完成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及工程研究生課程。為高級工程師及高級經濟師。李炎從2006年起擔任四川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兼職教授,

中間座者為李炎中間座者為李炎

2005年起擔任四川美術學院的兼職教授。自2003年起為自貢市政協委員,自2005年起出任自貢海外聯誼會第三屆副主席。
2005年,李炎曾在成都天府大道軟體科技園投資打造了一座華通博物館,為其私有文化產業,主要收藏為書畫、瓷器、漢代陶石、彩陶等,藏品數量達3萬餘件。

公司香港上市

2009年6月4日,全球第二大芒硝生產商旭光資源(00067.HK)在香港開始正式公開招股,上市發售股份總數為577,200,000股,集資最多14.78億港元。細心的話,可以發現在旭光資源的招股檔案中,赫然寫著:“索郎多吉(李炎),為本公司創辦人兼主席、非執行董事兼控權股東,亦為 Nice Ace 唯一股東。”
作為旭光資源此次在香港上市的保薦人之一的瑞信,去年曾經為旭光資源籌組銀團貸款,其中瑞信借出1億美元,並獲得同等價值的認股證。這次旭光資源在香港上市,在計畫發行的5.77億股當中,就有1.73億股(約30%)為舊股,分別來自大股東兼主席索郎多吉、瑞信以及其它貸款者。
公司行政總裁張大明在記者會上說,股東對公司的發展有信心,索郎多吉仍然是公司單一最大股東。招股檔案顯示,上市之後,李炎將透過在Nice Ace的股權,擁有旭光資源經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43.1%。資料顯示,Nice Ace是2007年在維京群島註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由李炎全資擁有。
實際上,為了上市,早在2005年2月21日,一家名為Top Promise的投資控股公司就在香港註冊成立,由旭光資源全資擁有的維京群島附屬公司 Rich Light 全資擁有。2007年4月,旭光資源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為獲豁免有限責任公司,以便進行全球發售。旭光資源就透過 Top Promise,間接擁有旗下兩家中國附屬公司——川眉芒硝90.0%以及川眉特芒100.0%的權益。
其中,川眉芒硝以及川眉特芒更經歷一系列的負責的重組以及股權轉讓。
川眉芒硝的前身,是國有企業眉山芒硝。2001年6月,眉山芒硝廠轉為有限責任公司,更名為川眉芒硝。2004年8月,四川華拓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川華拓”)以及邱慧英向信達、華融及眉山資產經營以公開投標方式收購川眉芒硝90.0%及10.0%股權。2005年3月,川眉芒硝90.0%股權由Top Promise收購,其後轉為中外合資企業。
李炎自四川華拓於2004年8月收購川眉芒硝控股權益以來,一直為川眉芒硝最終控權股東。目前四川華拓由四川華通擁有69.9%股權。
而在2007年6月,Top Promise 在四川省成立外商獨資企業川眉特芒,註冊資本為2905萬美元,全部由 Top Promise 以現金注資。2007年8月,川眉特芒的註冊資本增至5000萬美元,總投資額增至9000萬美元。

船隊

集團擁有及透過合營公司安排共同擁有全球最年輕的其中一支現代化大中型散裝貨船及油輪船隊,平均船齡約為2.3年。集團的主要收益來源為租金及出售船舶所得款項。集團專注經營適合長途運輸大宗乾散貨的船舶,如鐵礦石、煤炭及穀物,以及原油及精煉油,該等大宗乾散貨進行大批量海運乃最具經濟效益的運輸方法。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公司船隊包括:
三艘好望角型散裝貨船;兩艘巴拿馬型散裝貨船;兩艘超靈便型散裝貨船;三艘超大型油輪;及一艘巴拿馬型原油油輪。
擁有及營運船舶須具備有關船隊商業管理及技術管理方面的知識。商業管理指公司船隊中涉及收購、出租及出售船舶的管理,有關工作由集團的管理層獨立執行,而技術管理則為管理貨船本身的技術操作,有關工作則外判予Wah Kwong Holdings的附屬公司WKSManagement。除將技術管理服務外判予控股股東外,集團的供應商及客戶均獨立於集團,而所有其他營運職務均由公司內部負責,包括船舶的商業營運、會計及人力資源。
集團的散裝貨船及油輪平均船齡分別為1.5年及3.6年,遠低於全球平均船齡的16.0年及11.9年。集團的油輪均採用雙殼設計,符合二零一零年後國際海事組織的作業要求。集團現役船隊由11艘貨船組成,總載重噸為1,773,000噸。其中三艘為全資擁有,六艘與知名的獨立業務夥伴以50:50合營公司的形式共同持有,而餘下兩艘為以少數股東身份持有的權益。
集團船隊的現役貨船均為新購,購入時均配備造船廠提供的最新技術。年輕及現代化的船隊從擁有及出租角度而言具備多重優點。營運成本較低,因進行維修保養而導致的停租日數減少。此外,公司船隊因採用先進的船舶設計技術及設備而受益於省油船舶推進系統的最新發展,貨運能力得以最大限度提高。截至二零零五年、二零零六年及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及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九個月,公司船隊的經營中船舶(集團持有少數股東權益的船公司所持有的兩艘船舶除外)的使用率分別為100%、100%、99.6%及98.7%。
集團全資擁有及透過合營公司安排擁有而將於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一年間交付的已簽約建造新貨船包括:
兩艘好望角型散裝貨船;
兩艘超巴拿馬型散裝貨船;及七艘超靈便型散裝貨船。
公司採取維持建造新船計畫務求令船隊平均船齡維持於低水平,並確保Wah KwongMaritime Group可持續發展。自往績記錄期起,Wah Kwong Maritime Group的維持建造新船計畫令船隊的貨船數目增加淨額為3艘,另加上述已訂造的額外11艘新造貨船。計及新造貨船在內,公司船隊總載重噸為2,687,000噸。按船舶數目及載重噸計,該等已簽約建造新貨船訂單將令公司船隊分別增長100%及52%,有助提高集團的盈利能力及擴大船隊規模。
集團的所有貨船均按期租租約出租予不同國際知名承租人,包括Euronav NV、TheSanko steamship Company Limited、Bocimar Belgium NV、Glencore International AG、Noble Chartering Limited及Western Bulk ASA。Wah Kwong Maritime Group的政策為以期租租約的方式出租其船隊,租期由一至五年不等,視乎當時市況及集團對航運市場未來前景的評估而定。Wah Kwong Maritime Group的目標為在新造貨船建造期間即就其期租租約進行磋商,以便貨船在造船廠交付後即可投入使用。期租租約可避免與在現租市場經營貨船有關的波動及可能的貨船閒置。此外,為一艘貨船儘早確定未來的使用讓Wah KwongMaritime Group可為該貨船的收購融資爭取更有利的條款。此外,不同的期租租約期限讓Wah Kwong Maritime Group可把握良機出售於貨船的投資,令集團的平均船齡得以維持於較新水平。
Wah Kwong Maritime Group好望角型、巴拿馬型及超靈便型散裝貨船船隊的現時平均租金分別為每日25,150美元、42,800美元及33,250美元。於二零零七年,好望角型、巴拿馬型及超靈便型散裝貨船的五年期租租約租金分別較二零零六年增加82%、93%和75%。
鑒於公司船隊採取期租租約策略,集團的成功取決於與高質素承租人保持長期良好關係。儘管於往績記錄期並無出現承租人違約情況,惟無法保證現有承租人日後不會違反其與集團訂立的契約責任,從而可能對集團的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集團的業績亦可能受到財政年度內出售貨船數量以及售出價格的重大影響。根據市況,集團會於符合集團的業務計畫及策略的契機出現時出售貨船。集團於截至二零零五年、二零零六年、二零零七年及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四個年度分別出售十艘、一艘、三艘及一艘船舶,以及接收六艘、四艘、五艘及四艘船舶。至於本財政年度,集團預期於二零零九年一月接收一艘船舶,及同意出售一艘船舶並預期出售將於二零零八年九月完成。
集團已從事航運業務逾55年。集團的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在航運經營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並與主要造船廠、承租人、香港船東會及其他私人及政府航運團體有著長期及密切的關係,此為集團的主要優勢之一。集團的大部分職員已在Wah Kwong Holdings Group工作多年,在集團的安全、可靠及利潤豐厚的輪船經營中長時間服務,並繼續維持集團作為在全球經營船運業務及於業內擁有良好聲譽的公司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