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與天才

早期教育與天才

《早期教育與天才》通過一個個天才誕生的生動事例,澄清了一些教育誤區,闡述了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不同尋常的綜合素質,觀點精闢,具有極強的可讀性與可操作性。他一生致力於兒童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研究,日本皇室在給他授勳時盛讚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國民的素質。《早期教育與天才(權威珍藏本)》編輯推薦:兒童早期教育鼻祖木村久一最具影響力的經典著作,被教育界奉為“家教聖經”。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部優秀的教子經典,每個家庭的枕邊書。

本書通過一個個天才誕生的生動事例,澄清了一些教育誤區,闡述了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不同尋常的綜合素質,觀點精闢,具有極強的可讀性與可操作性。

對於本書,不僅讀,還要去做。而且,越早讀。越受益;越早做,越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作者簡介

木村久一,日本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1883年生於日本山形縣,191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曾在旱稻田大學、明治院、青山女子學院等教授心理學、偷學和英語,又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又是日本百科全書《大百科事典》的最早編撰者。他一生致力於兒童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研究,日本皇室在給他授勳時盛讚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國民的素質。 木村久一著作頗豐,其《早期教育與天才》是他最有影響力的經典著作,曾在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早教風暴。這本書也是最早、最完全、最詳盡的早期教育理論集大成之書,近一個世紀以來,被教育學界奉為親職教育“聖經”,一代又一代的人從中受益。至今,它仍極具實效性,是父母們的教育子女的首選著作。

圖書目錄

如何尋得“點石成金手”

教育是一門藝術

第一章 生之喜悅,教之歡愉

第二章 父母們一直尋覓的教育寶典

第三章 斯特娜:我因孩子而著名

第四章 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平庸者居多

第五章 家庭才是天下最好的學校

第六章 父愛是天空,母愛是大地

第七章 早期教育下的燦爛之星

早期教育與天才解釋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鋼琴應該從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從3歲開始學習最佳。

不管是出自何種原因兒童天生的好奇心遭壓抑後,孩子就會變得自閉,這對孩子的一生來說是很大的損失,而且永遠無法彌補。

編輯推薦

《早期教育與天才(權威珍藏本)》編輯推薦:兒童早期教育鼻祖木村久一最具影響力的經典著作,被教育界奉為“家教聖經”。

文摘

第一章生之喜悅,教之歡愉

神童一過20歲就是凡人嗎?

1914年,是美國哈佛大學的豐收年。這一年,哈佛大學招收了好幾個少年天才。其中一個名叫威廉-詹姆士·賽德茲,年僅15歲,是著名心理學家鮑里斯·賽德茲的兒子。他的學歷說來令人驚奇:1歲半接受啟蒙教育,3歲就能用母語流利地讀寫;5歲時他看到家裡的骨骼標本,對人體結構發生了興趣,開始學習生理學,不久後就在執業醫師考試中獲得了優秀的成績;6歲那年春天,他和其他孩子一樣進了國小。入學那天上午9點他還是一年級的學生,可是當他母親中午去學校接他的時候,他已被學校編入三年級了。當年他就從國小畢業了。7歲時他想上中學,但學校不願意接收年齡太小的學生,他只好在家自學,課程主要是高等數學,因為語言學他已經學過了。8歲那年,他終於進了中學,各科成績都很出色,入學不久就獲準免修數學,還幫老師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在中學念書時,他還參與了編寫天文學、英語語法和拉丁語語法等教科書。他很快就學會了中學的全部課程,不久後便名聲在外了,全國各地的人都來測試這位天才,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甚至用自己在德國讀博士時遇到的難題考他,但他很快就說出了答案,人們無一不驚訝而歸,此時他剛滿9歲。

9歲、10歲這兩年他在家自學,11歲進入了哈佛大學。入學不久他就為同學們講解“四維空間”這一著名的數學難題,教授們大為震驚。他父親賽德茲博士曾在《俗物與天才》一書中,寫到他當時的大致情況:他今年只不過12歲,卻擅長連大學教師們都感到頭痛的高等數學和天文學。他還能用希臘語背誦《伊利亞特》《奧德賽》等。他精通古希臘文,閱讀埃斯庫羅斯、羅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像其他孩子讀《魯賓遜漂流記》一樣輕鬆。他還精通比較語言學和神學,熟悉邏輯學、古代史、美國史,通曉政治和憲法等。

1914年,賽德茲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大學畢業,不久升入該大學的研究生院,準備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另外一位天才也是十幾歲的少年,名叫阿道夫·巴爾,是塔福托大學神學教授巴爾博士的兒子。他13歲半進入哈佛大學,比賽德茲稍晚,但他只用了3年時間就學完了4年的全部課程,現在也在該大學的研究生院研修法學。這一年哈佛大學還出了一個人才,他是哈佛大學斯拉夫語教授威納博士的兒子諾伯特·威納。他上大學的年齡比賽德茲更早,10歲就進入塔夫脫大學,14歲畢業勒附近一個叫洛肖的村莊。他父親也叫卡爾·威特,是該村的牧師。威特的父親雖然身處鄉村,卻在培養孩子方面有著驚人的獨到見解,尤其是他的教育遠見更令人欽佩。我無法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是怎樣形成的,但我知道他一直抱有這樣的信念:教育孩子應該從嬰兒時期開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對子女的教育必須隨著嬰兒智力曙光的出現開始”,這樣,即使天分普通的兒童都能成為不平凡的人。他還沒當父親的時候就常說:“我要是有了孩子,就會從嬰兒時期開始教育。”後來他有了一個孩子,但很快夭折了。他的第二個孩子就是小威特。這個眾所周知的天才在嬰兒時期顯得非常痴呆。老威特悲傷地說:“我犯了什麼罪,上帝竟賜給我一個痴呆的兒子?”鄰居們表面上勸慰他“想開點”,但私下裡大家都認為小威特真的是個傻子。

然而,老威特並沒有放棄,他仍堅持按自己的計畫教育小威特。剛開始人們對此並不看好,連他的妻子也不贊成:“這樣的孩子再怎么教都沒有用,成不了什麼材,只會浪費精力。”可是,就是這個痴呆兒,不久就使鄰居們大吃一驚。小威特八九歲時就熟練地掌握了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6種語言,並擅長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特別是數學。9歲那年,他考入萊比錫大學。1814年4月,不滿14歲的他就發表了自己的數學論文,並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兩年後,16歲的威特又被授予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在到柏林大學任教之前,他得到了普魯士國王的一筆賜款,作為他留學義大利的費用。他在佛羅倫斯留學期間對但丁發生了興趣,他發現,全世界包括義大利對但丁都存在著很多不公正的誤解。他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於1823年發表了《但丁之誤解》,指出了當時但丁學家們的許多謬誤,為後世研究但丁重新開闢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雖然他的專業是法學,但他在鑽研法學的同時並沒有丟棄,後進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學習,18歲獲得該學院的哲學博士學位。

看了以上幾個事例,大家也許認為他們就是公認的所謂神童了。但古語道:“10歲是神童,15歲是才子,但一過20就是凡人。”這幾位神童都處於風華正茂的時期,難道再過幾年他們也將成為普通人?

其實這句古語並非絕對正確。這些天才並不是偶然產生的,而是某種特殊教育的成果。巴爾和威納的兄弟姐妹們也是得到了這樣的教育,一個個在少年時就學有所成。巴爾的姐姐麗娜,15歲時,也就是在巴爾上大學那一年,進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學,並於1914年和巴爾同時從大學畢業;他們14歲的妹妹米勒姆和12歲的弟弟盧道夫也於1915年進入大學學習;威納的妹妹康斯坦斯也是在1915年14歲時就考進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學,他的另一個妹妹貝爾特則是於1916年12歲時進入該大學。這些現象難道是偶然的嗎?不是的,這些幸運的小天才們無疑都是得益於某種有效的教育。

那么究竟什麼樣的教育如此有效呢?經過仔細研究,我確定,這就是由卡爾·威特牧師開創的早期教育。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照這么說,這種教育還可能是溫室培養式的教育呢。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是在人工培育下早熟的,所謂人工神童而已,他們會不會“一過20就是凡人”呢?

我不想花太多的時間來論證這種想法的錯誤,但從無數激動人心的早期教育的例子來看,我認為這些少年的未來是無限光明的。

早期教育要從嬰兒期開始

其實,世界上一直有很多人因為接受過有效的早期教育而變得聰穎過人,比如德國法學家卡爾·威特。他於1800年出生在哈掉研究但丁的愛好,後來,他成了但丁學權威。

1820年,威特從義大利回到自己的祖國。1821年,他受聘在布賴斯芬大學擔任法學教授,並在這個崗位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11年後,他應邀到哈勒大學做客座教授。1883年,83歲高齡的威特逝世了,但他的名字卻依然為人們所深深銘記。他的一生,除了學術上的貢獻外,還有一個傑出貢獻就是作為早期教育的典範。威特的父親由此寫出了《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詳細記錄了他對威特進行早期教育的經過。但是,這本書在當時默默無聞,因為那時的人們還不能接受早期教育這一概念,所以原作幾乎沒能保留下來。後來有人曾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珍品室看見過一冊,據說這是世界上唯一一本原作。

威納博士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因工作之便,他仔細閱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然後運用書中的教育法則對自己的孩子進行了系統的早期教育。賽德茲博士是神童賽德茲的父親,他也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在讀了威特父親寫的書之後,他大喜過望,也按照書中的方法去教育賽德茲。另外天才兒童巴爾的父親巴爾博士可能也與哈佛大學有關,從他寫的《家庭學校》和《親職教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的巨大影響,由此可以推斷,他也是在威特父親的啟發下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

從以上事例來看,老威特的教育法則是多么行之有效啊。

歌德等天才從小是這樣教育的

威特以及賽德茲、巴爾、威納等人所受的教育,其實就是早期教育。用老威特的話來說,就是隨著兒童智力曙光的出現而開始的教育。賽德茲博士、巴爾博士跟老威特的看法一樣,都堅信早期教育造就天才,說起來,他們的這一信念是有著充分依據的。

翻開希臘歷史,雅典的天才多如繁星。然而,雅典的人口卻少得令人驚訝,即使在全盛時期也不過50萬人左右,而且其中4/5的人是奴隸。公元前490年,波斯國王大流士派出精兵12萬、戰船600艘,準備一舉踩平雅典。而雅典派出抵擋的軍隊只有區區1萬人。

……

媒體評論

從種種事實來看,天才還是庸才,與其說是由先天的遺傳、稟賦等因素所決定的,莫如說是由後天的環境影響和教育等因素所決定的。早期教育就是一個事實根據。

——木村久一

孩子生來都是天才,往往在他們求知的歲月中,是錯誤的教育方法扼殺了他們的天才。

——愛因斯坦

即使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法)哲學家愛爾維修

序言

在世界上,曾經有一個令人矚目的天才,而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天才在剛出生的時候曾經被所有的人認定為白痴,那么是什麼讓這個先天不足的孩子最後成長為世界公認的天才呢?

這個著名的神童叫卡爾·威特,他的父親,也就是這個天才的培養者曾將他的育子經驗寫成了一本書,遺憾的是原書已經在時光流逝之中湮沒了,但就殘存的資料來看,書中的許多理論即使在今天也有相當的借鑑意義。在認真總結這些理論的基礎上,我仔細地研究了世界上其他天才兒童的教育實例和教育史上各種著名的教育學理論,得出了自己的教育法則,這些法則都曾被日本各地的家庭實踐過,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本書就是對我多年來的研究成果的詳細闡釋。

其實教育是一門藝術,這些年來,國人普遍接受了早期教育這一理念,但為什麼還是有那么多的孩子沒有發揮出他們的潛能而最終成了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呢?我認為是教育方式的問題,在國入,特別是許多父母的誤解下,早期教育反而成了孩子破壞自然成長的工具,成了父母的負擔和扼殺孩子們天分的惡行。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們按父母的意願被動選擇生活,他們中許多人雖從小就具有超強的創造力,卻從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我們還常常看到這樣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心理卻非常脆弱,有的甚至根本不能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這樣的孩子,即使將來能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就,他的一生也絕不會幸福。

那么怎樣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呢?我在這本書中詳細地剖析了世界各地的天才兒童們的教育實例,我發現在各種教育方法中,卡爾·威特父親的教育最具創造意義,堪為典範,其他人的教育方法或多或少都受到威特父親的教育法則的影響,但也有不少自己的觀點,我在本書各章中對他們的教育法則多有對比和介紹。由於時代的進步,威特父親的教育法則有一些已經過時了,我結合時代環境,把對今天的父母們最有參考價值的方法進行了整理,並列舉出來,相信能對天下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有所幫助。

木村久一

1917年4月

讀者感言

書中小賽德慈的母親在教小賽德慈"快樂、興奮、幸福"時,小賽德慈流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覺得這幾個詞都差不多,所以母親在多次講解後仍不能明白他們的差別。母親用迷人的吉他聲告訴他,小賽德慈專注的聽著,母親輕鬆地彈奏了一連串的音符,並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上彈奏的:"你明白了嗎?這就是快樂的感覺。快樂是個形容詞,快樂就像一弦上彈奏出來的音符。""哇!原來是這樣!"從那以後小賽德慈在對辭彙意義的把握上顯得很輕鬆。也許有的家長認為那是因為小賽德慈的母親會彈吉他,可以藉此教育,如果我們不會音樂那怎么辦呢?在此我想說的是,音樂是能夠直接觸動人心弦的工具,我們可以利用音樂來達到很好很有效的教育效果。所以教育孩子的另一個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

我在書的扉頁寫下“新的學習。”,作為即將為人父母的感概,活到老,學到老。這本書看了兩章,覺得很好,真是有點心情澎湃、壓制不住的期望,很重要的一本書!既有理論,更有很多案例,使自己對孩子早教的方法廣泛性有了很好的啟發!

我已與太太就書中的內容天天共同學習、探討、總結,結合自家的特點,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這就是這本書的魔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