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兒童社會規範教育的合理性研究

早期兒童社會規範教育的合理性研究

《早期兒童社會規範教育的合理性研究》是 2009年12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裘指揮。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早期兒童社會規範教育的合理性研究 早期兒童社會規範教育的合理性研究
《早期兒童社會規範教育的合理性研究》是在本人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研究的選題來源於幼稚園社會規範教育的實踐與理論,因為當我投身於幼稚園生活實踐時,我發現“混淆各類規範的功能和規範範圍”、“侵犯幼兒個人領域”、“規範價值訴求的工具性和滯後性”、“忽視規範的建構本質”等不合理現象的存在。“前台”不合理現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後台”理論研究的不夠深入。對於這一問題我們該如何去解決,研究從理論根源上進行探尋,從社會學、哲學等多學科中吸取營養,理論分析表明:社會規範的合理存在應是“形式”、“實質”與“實踐”三位一體的合理性存在。這為分析幼稚園規範教育的合理性提供了有機的理論框架,即合理的幼稚園規範的應是“形式合理、實質合理和實踐合理”三者的有機統一。形式、實質合理關注規範的意識、靜態層面,而實踐合理關注規範的實踐、動態層面,形式與實質合理在實踐合理中達成了有機結合。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幼兒社會規範教育合理性問題的凸顯
一、形式層面:規範類型缺乏劃分、表述不合理
二、實質層面:規範價值訴求的工具性及對個人領域的侵犯三、實踐層面:忽視規範協商生成的特性
第二節關注的視閾和框架
一、以往研究的反思
二、方法和結構
第二章幼兒社會規範教育合理性的分析框架
第一節合理性及其範疇
一、合理性的內涵
二、合理性的範疇
第二節幼兒班級規範的合理性分析
一、幼兒班級規範的合理性內涵
二、幼兒班級規範的合理性分析框架
第三章構建與規範類型相適應的教育
第一節幼兒班級規範類型劃分的必要性
一、從幾則“違規”說起
二、“混淆”規範類型
三、“單一化”的反應
四、規範教育實效低下
第二節幼兒班級常規的類型劃分
一、規範類型劃分的理論基礎
二、班級規範的具體劃分
三、規範間的相對獨立性和關係
第三節幼兒與教師對各類規範的理解和反應
一、幼兒對各類規範的理解和反應
二、教師對各類規範的反應
第四節構建與規範類型相適應的教育
一、做出與規範類型相適應的反應
二、生成與規範類型相適應的課程
第四章規約的限度與幼兒個人領域的形成
第一節個人領域的界定及其特性
一、個人領域的界定
二、個人領域的特性
第二節幼兒個人領域受侵犯現象之透視
一、幼兒個人領域受侵犯的現象
二、幼兒個人領域受侵犯的緣由分析
第三節幼兒與教師對個人領域的理解和反應
一、幼兒對個人領域的理解
二、幼兒和教師面對個人事件的反應
第四節規約的限度與尊重幼兒的個人領域
一、凸顯幼兒的個人領域
二、監督的需要與幼兒個人領域的形成
第五章自由與平等、秩序與效率的價值訴求
第一節透視規範價值訴求的不合理現象
一、價值訴求的工具性
二、價值訴求的滯後性
第二節規範價值訴求的理論依據
一、社會層面:“小公民”素養的要求
二、幼兒層面:身心需要的滿足
第三節規範的目的性價值:自由與平等
一、目的性價值:自由
二、目的性價值:平等
第四節規範的工具性價值:秩序與效率
一、工具性價值:秩序
二、工具性價值:效率
第六章班級常規制定中的幼兒參與
第一節幼兒參與規範制定的前提性分析
一、作為生活共同體存在的幼兒班級
二、規範生成的建構性本質
第二節幼兒參與班級規範制定的實踐探索
一、三類班級中幼兒參與的分析
二、幼兒參與規範制定的指導策略
第七章規範協商生成的博弈分析
第一節共同參與的博弈
一、博弈論的視角
二、博弈論的內涵
第二節規範協商生成的博弈分析
一、互惠的規範價值定位
二、規範協商生成的前提條件
三、規範協商生成的路徑分析
第三節規範博弈生成中的教師指導
一、“行為窗”與問題歸屬
二、規範協商生成中的教師指導策略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附錄2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