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缺食

日缺食

日缺食是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時,被月球陰影外側的半影覆蓋的地區,所見到的太陽的一部分被月球擋住,就是日缺食。

基本介紹

日缺食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稱的日偏食,因為發生日偏食時太陽就像是缺了一部分,所以日偏食也就是日缺食。
它是最常見的日食現象,說它最常見,是因為不論是日全食還是日環食,
或者是更複雜的日食,在全(環)食帶以外的絕大部分地區以及日全(環)食帶內從初虧後到復圓前的絕大部分時間,所見到的都是日缺食,而更多的日食也只是月影本影或其延長線並不經過地面,只是月影外側的半影經過地面,那么在地面上就只有日缺食了。

名詞解釋

初虧

 由於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日食總是在太陽圓面的西邊緣開始的。當月面的東邊緣與日面的西邊緣相外切的時刻,稱為初虧。初虧也就是日食過程開始的時刻。

食甚

 日食開始以後,月輪繼續東移,當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相距最近時,就達到食甚。對日偏食來說,食甚是太陽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時刻。

復圓

食甚之後,月面開始移離日面,太陽被遮蔽的部分逐漸減少,當月面的西邊緣與日面的東邊緣相切的剎那,稱為復圓。太陽又呈現出圓盤形狀,整個日全食宣告結束。

食分

太陽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是以太陽的直徑,即太陽看上去大小為1來計算的,例如食分為0.4,就是說太陽的視直徑被月球遮去了40%,日偏食或日環食的食分都小於1,而日全食的食分大於或等於1。

食帶

由於月亮的影錐又細又長,所以當它落到地球表面時,所占的面積很小,它的直徑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當月球繞地球轉動時,影錐就在地面上自西向東掃過一段比較長的地帶,在月影掃過的地帶,就都可以看見日食。這條帶就叫做“日食帶”。帶內發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帶;帶內發生日環食的,就叫環食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