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灣南海漁村文化旅遊區

日月灣南海漁村文化旅遊區

日月灣位於海南省萬寧市加新、田新二管區之間,西連陵水縣,以牛嶺為界,是萬寧市新開發建設的旅遊度假勝地,一處具有特色海洋景觀(海門奇石)和海灣風情文化相結合的旅遊景區。日月灣南海漁村文化旅遊區於2016年被摘除A級景區資質。

基本信息

簡介

日月灣漁家文化旅遊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古村,“老村漁火遠,一步一百年,螃蟹爬上床,頭枕波濤眠”;在這您可以看到我們漁家文化旅遊區的漁港、漁區、漁宅、漁鹽、漁市漁節漁史漁諺漁俗、漁具、漁服、漁飾、漁船、漁風、漁食、漁風、漁歌、漁瑤,漁號子。每個漁字都是一本書,都是一筆寶貴的遺產。

領略漁家文化,聽海濤、觀海潮、沖海浪、祭海神、淘海寶、吃海鮮。日月漁家文化旅遊區歡迎您的到來!

景點介紹

觀海長廊

一筆藏於日月灣曲折動人的海岸線上的劃痕,三百米的觀海長廊如皇冠上的珍珠鑲嵌在長達1.6公里的潔白沙灘上,廊下沙灘裹白銀,浪來了又去,廊間陽光映斑駁,風吹椰影動……

南海漁村

始建於明清,距今已有500年歷史,後因漁民廣泛“下南洋”而逐漸沒落,現存為修復的清代末年建築,主要由祭祀的大廚房、日常居住屋、勞動休息地以及乾貨晾曬場等組成,是海南目前保存最好的漁村故居!

媽祖廟

隨紅色城牆宛轉而上,見一方簡單古樸廟宇,供奉著南海漁民的保護神——媽祖。

虔誠拈香,祈福。

漁民集市

漁民集市漁民集市

漁家風韻的集市,自產自銷的漁家特產,琳琅滿目,純天然,無添加的漁家珍寶,難得來此一趟,就把漁家的心意、健康帶走吧!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曾經滄海掛雲帆,千里迢迢說了一個南海驛站故事。

始於兩漢、形成於隋唐、發展於兩宋、壯大於明清的“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對外開放、對外貿易、對外交往、文化交流的極為重要的商船通道、歷史航道和文化渠道,而海南則是聯結“海上絲綢之路”遠洋航船的極為重要的中轉站、補給站。

耕海牧漁館

景區指示牌景區指示牌

南海是中國最深、最大的海,擁有眾多島嶼,物產豐富、資源富饒,開發利用價值巨大;同時又因位居太平洋、印度洋之間航運要衝,經濟、國防也十分重要戰略要地。

“耕海牧漁”通過把“海上作業”延伸到“海底世界”,以漁民視角管窺南海,別有一番風情。

海上民兵連

組建於(1953)年,連部人員全部由漁村漁民組成,編制128人,分連部(8人)、四個排(每排31人)、12個班(每班10人),漁船12艘,定期組織訓練,閒時為為民、戰時為兵是本區海洋建設的生力軍和維護海洋權益的戰鬥隊。

歌舞節日

祭海開漁節,玩嗨

這是一場大型請海神拜龍王的儀式,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漁民在漫長的耕海牧漁生活中創造的一種獨具地域特色的漁家文化和民俗活動。每年祭海節過後,漁民在進行修船、添置漁具等準備工作就緒後,就開始蓄帆向海,準備打魚了!

哩哩美歌舞

海南臨高、陵水一帶的民俗漁歌,現已於2008年入選海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傳說是為紀念“嚨么哩”漁漢和海龍王的七公主的化身“哩哩美”的愛情故事而唱。又一說,南宋紹興年間,當時的臨高縣令謝渥,體恤民眾,重視漁業,漁業生產連年豐收,漁村處處迴蕩著漁姑賣魚的甜甜的叫賣聲,這種叫賣聲成了“哩哩妹”漁歌的最初旋律,後來,漁民在生活和勞動中,如趕海、織網、婚嫁等,仍以該旋律為音樂主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