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鞋

概述

旗鞋-滿族先民有"削木為履"的習俗。至清初已發展成為高跟木底的女鞋,形似"花盆"的,稱"花盆底"鞋;形似馬蹄的,稱"馬蹄底"鞋。

紅鞋緞繡花卉高底鞋紅鞋緞繡花卉高底鞋

老年婦女的旗鞋,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一般鞋幫、鞋面都鑲彩邊或串珠圖案。滿族素有"女履旗男穿靴"的習俗。官員穿方頭靴,平民穿尖頭靴,靴子用緞、綢、布、革製成。
滿族民間男子喜穿" 勒鞋",此鞋多用獸皮縫製而成,內絮 勒草,穿起來輕便、暖和,適於冬季狩獵、跑冰時穿用。

滿族的特別文化

“旗袍”與“馬褂兒”
“發冠”與“旗鞋”
“六合一統”瓜皮帽
“滿洲餑餑”與“滿漢全席”
救駕傳說與敬狗崇烏鴉
努爾哈赤與八旗制度
尊祖敬宗修家譜
原始多神的薩滿教
雪地走”與“采珍珠

旗鞋款式

其中旗鞋是旗女最有特色的服飾之一,上至宮廷貴婦,下至民間婦女都可穿著.旗鞋在清初還沒有出現,天聰八年皇太極在賞給班額附格格的衣服中,有:"釘有金花的靴三雙,倭緞靴九雙,縫的靴三雙,緞靴三十二雙,毛青靴八雙,股皮靴十雙,並無高底旗鞋的記載.這種高底旗鞋的形制顯然是不適合於遊牧生活的,其出現時間應在滿族入主中原以後.常見的有花盆底、馬蹄底、船底、平底,元寶底等樣式.

月白色鍛繡花卉料石花盆底鞋月白色鍛繡花卉料石花盆底鞋
這種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清代后妃女鞋依木底形狀分元寶底鞋高底鞋花盆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

習俗起源

月白色緞繡竹子元寶鞋月白色緞繡竹子元寶鞋
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關於這種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占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於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緻美觀,成了後來這種樣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