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月魚

旗月魚

旗月魚(學名:Velifer hypselopterus)為輻鰭魚綱月魚目旗月魚科旗月魚屬的魚類。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非洲東岸、日本、中國南海、台灣、印尼、菲律賓、澳洲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長崎。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縱高而側扁。頭小,吻短,頭長為吻長3.4-3.6倍,為眼徑2.6-2.8倍。口小,唇較厚。兩頜無牙,咽部具細齒。第一鰓弓上鰓耙粗鈍,鰓耙數4+12。體被小圓鱗,極易脫落,頭部只頰部具鱗,側線完全。背鰭起始於鰓孔上方,鰭棘2,短小;鰭條分二部分,前部鰭條22—23個分節而不分枝,均很細長,平倒時部分可收藏背部鱗鞘內,後部鰭條10個,短而分枝。臀鰭具一短棘,鰭條與背鰭同亦分兩部分,前部鰭條15個長分節而不分枝。後部鰭條8個短而分枝。胸鰭短小。腹鰭長大,其末端超過臀鰭起點。尾鰭分叉。體背部深黃綠色,腹部色較淺。體側有8—9條褐色橫帶,背鰭和臀鰭鰭膜間具有若干暗色縱條紋。

旗月魚 旗月魚

旗月魚個體不大,一般在400毫米以下。最醒目的是它有像旗或帆一樣的背鰭和臀鰭,真是樹大招風,因為這些“旗”太細弱了,稍不留意,就馬上破碎。於是旗月魚就只得在背緣用鱗片築一條槽溝,當“旗”不用時,收入溝中“放好”。

生境

為棲息於較深海底棲魚類。棲息於大陸架斜坡砂泥底質水域,棲息深度約在20-110米間。

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馬達加斯加,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灣分布於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漁業利用

罕見魚種,不易捕到。可食用。 體小肉薄,無經濟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