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員養廉

財政名。清制,自雍正始,凡八旗官員及外省官員, 除正俸之外, 另支給養廉銀。清廷每年額定以銀八萬六千兩,作為在京八旗大臣之養廉銀。自領侍衛內大臣以下,各都統、前鋒統領、護軍統領、副都統、內大臣、散秩大臣等以至各營,分別等差,給予養廉銀自歲支九百兩至一百兩不等。其八旗參領、印房章京等各應得養廉銀,以八旗大臣分支後之餘額勻給。各駐防將軍、都統、副都統以下官,亦支給養廉,歲額不等,以盛京將軍為最多,歲給兩千兩。惟西藏辦事大臣歲給養廉銀二千零六十兩,遇閏增加五百兩;駐西寧辦事大臣歲給養廉以及辦公費銀二千兩。此兩處為特例。凡八旗大臣官員之養廉,每年按春秋二季關支。春季於二月十五日以前大檔過部, 三月初一日關支。秋季於九月十五日以前大檔過部,十月初一日關支。參領等員之養廉,於年底一次支給,每年於十一月三十日以前大檔過部,十二月十六日關支。按定製,凡王、貝勒管旗務,不支旗下養廉,若由領侍衛內大臣或別旗都統等兼署者,僅支給一份養廉銀而不支給本兼雙份之養廉。參見“養廉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