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父

族父

1.族父本義,指的是曾祖父的親兄弟的孫子,即伯叔曾祖父(即族曾祖父)的孫子,即曾祖父的侄孫(即從孫),是祖父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兒子,即堂伯叔祖父(即族祖父)的兒子,即祖父的堂侄(即從子),是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 2.族父裹義,指的是比“本義族父”血緣關係更遠的父輩男子。

基本信息

本義含義

族父本義,指的是曾祖父的親兄弟的孫子,即伯叔曾祖父(即族曾祖父)的孫子,即曾祖父的侄孫(即從孫),是祖父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兒子,即堂伯叔祖父(即族祖父)的兒子,即祖父的堂侄(即從子),是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

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上古漢語稱為族祖父(“族祖”+“父”的意思);

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上古漢語稱為族父(“族”+“父”的意思),分為族伯父和族叔父,簡稱為族伯和族叔;

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晉代稱為再從父(“再從”+“父”的意思),分為再從伯父和再從叔父,簡稱為再從伯和再從叔;

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晉代泛稱為從父(“從”+“父”的意思),分為從伯父和從叔父,簡稱為從伯和從叔;

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唐代稱為從堂伯父和從堂叔父,簡稱為從堂伯和從堂叔;

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唐代簡稱為從伯父和從叔父,簡稱為從伯和從叔;

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現在稱為從伯父和從叔父。

父親的從兄(即從祖兄),上古漢語稱為族祖父、族父、族伯父(簡稱為族伯),晉代稱為再從父、再從伯父(簡稱為再從伯),泛稱為從父,唐代稱為從堂伯父(簡稱為從堂伯),簡稱為從伯父(簡稱為從伯),現在稱為從伯父;

父親的從弟(即從祖弟),上古漢語稱為族祖父、族父、族叔父(簡稱為族叔),晉代稱為再從父、再從叔父(簡稱為再從叔),泛稱為從父,唐代稱為從堂叔父(簡稱為從堂叔),簡稱為從叔父(簡稱為從叔),現在稱為從叔父。

父親和本義族父是同曾祖父的兄弟關係(即從祖兄弟),父親和本義族父的曾祖父都是高祖父。

親屬關係在五服之內,本義族父死後的喪服為緦麻。

族父本義示例

《爾雅·釋親》:“父之從父晜弟之妻為從祖母,父之從祖晜弟之妻為族祖母。”

析:根據“父之從祖晜弟之妻為族祖母”可以補出“父之從祖晜弟為族祖父(族祖父古義)”。

《爾雅·釋親》:“父之從父晜弟為從祖父(從祖︱父本義),父之從祖晜弟為族父(族父本義)。”

王力《古代漢語·古漢語通論(二十一)》:“祖父的伯叔是族曾祖父(族曾祖父本義),稱為族曾王父;其妻是族曾祖母,稱為族曾王母。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族祖父本義),稱為族祖王父。族祖父之子為族父(族父本義)。族父之子為族兄弟,這是同高祖的兄弟。”

王力《古代漢語·古漢語通論(二十一)》:“男子為族曾祖父(族曾祖父本義),族曾祖母,族祖父(族祖父本義),族祖母,族父(族父本義),族母,族兄弟,為外孫(女之子),外甥,婿,妻之父母,舅父等都是緦麻。”

族父裹義含義

族父裹義,指的是比“本義族父”血緣關係更遠的父輩男子。

親屬關係在五服之外,裹義族父死後無服。

族父裹義示例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玄漢更始皇帝劉玄)悉拜置諸將,以族父(族父裹義)良【劉良】為國三老。”

沛郡豐縣劉氏世系表
劉啟【西漢孝景皇帝】劉發劉買劉外劉回劉欽劉秀【東漢世祖】
劉良劉栩
劉徹【西漢世宗】劉據不詳劉詢【西漢中宗】劉欽劉玄【玄漢更始皇帝】
附: 1.劉徹,本名劉彘。 2.劉詢,本名劉病已。

南梁·蕭子顯《南齊書·列傳第三十·王奐傳[從弟(從父弟)繢]》:“睿【殷睿】族父(族父裹義)恆【殷恆】,字昭度,與睿同承融【殷融】後。”

陳郡殷氏世系表
殷識殷羨殷浩殷涓無子
殷融殷康殷顗不詳
殷仲文不詳
殷師殷仲堪不詳殷元素殷寧殷睿
殷茂殷道裕殷鐵殷道矜殷恆不詳
殷允殷穆殷淳殷孚殷臻不詳
殷沖不詳
附: 1.殷顗(yǐ),又名殷覬(jì)。 2.殷康,又名殷歆。 3.殷鐵,字景仁。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第四十五·荀崧傳[子蕤(ruí)、羨]》:“(荀崧)葬母於密山。服闋,族父(族父裹義)籓【荀籓】承制,以崧監江北軍事、南中郎將、後將軍、假節、襄城(郡)太守。”

潁川郡荀氏世系表
荀遂不詳荀曇荀彝荀攸荀緝荀彪⊕
荀適荀彪⊕不詳
荀淑荀儉荀悅不詳
荀緄荀彧荀惲荀甝荀頵荀崧荀蕤
荀羨
荀霬荀愷荀烈不詳
荀顗無子
荀粲無子
荀爽荀棐荀肸荀勖荀輯荀綽不詳
荀藩荀邃荀汪
荀組荀奕不詳
註:人名後加⊕,表示存在過繼、收養等關係。 附: 1.荀爽,又名荀諝(xū)。 2.荀彪,生父是荀緝,嗣父是荀適。

兩義區別

“本義族父”和自己的父親是共曾祖父的兄弟關係,而“裹義族父”和自己的父親是共高祖父以上(含共高祖父)的兄弟關係。

演變過程

族父含義演變過程1

表1-1: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王父親同姓
高祖王父族曾王父族祖王父族祖父族昆弟 族兄子/ 族弟子 族兄孫/ 族弟孫 族兄曾孫/ 族弟曾孫
曾祖王父從祖王父從祖父從祖昆弟 從祖兄子/ 從祖弟子 從祖兄孫/ 從祖弟孫 從祖兄曾孫/ 從祖弟曾孫
王父世父/叔父從父昆弟 從父兄子/ 從父弟子 從父兄孫/ 從父弟孫 從父兄曾孫/ 從父弟曾孫
昆弟兄子/弟子兄孫/弟孫 兄曾孫/ 弟曾孫 兄玄孫/ 弟玄孫
曾孫玄孫
表1-2: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親同姓
高祖父族曾祖父族祖父族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祖父從祖父從祖兄弟族子
祖父伯父/叔父從父兄弟從子族孫
兄弟兄子/弟子從孫族曾孫
曾孫玄孫
註: 1.以上兩表是上古漢語較為原始的親屬稱謂,中古漢語對親屬的稱謂變得多元化、複雜化了,因此,表中的族曾祖父、族祖父、從祖父、族父、族兄弟、從子、從孫、族子、族孫、族曾孫,都是本義而不是裹義或新義。 2.據表可知,在上古漢語親屬稱謂中,自己的從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兄子/弟子,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從子,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族子。
親屬稱謂表2-1: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親同姓
高祖父族曾祖父族祖父族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從祖兄弟族子
祖父伯父/叔父從父兄弟從子族孫
兄弟兄子/弟子從孫族曾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2-2: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再從曾祖父族祖父族父親同姓
高祖父從曾祖父再從祖父再從父族兄弟族子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再從兄弟再從子族孫族曾孫族玄孫
祖父伯父/叔父從兄弟從子再從孫再從曾孫再從玄孫
兄弟兄子/弟子從孫從曾孫從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3-1: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再從曽祖父三從祖父三從父四從兄弟四從子
高祖父從曾祖父再從祖父再從父三從兄弟三從子四從孫四從曾孫四從玄孫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再從兄弟再從子三從孫三從曾孫三從玄孫
祖父伯父/叔父從兄弟從子再從孫再從曾孫再從玄孫
兄弟兄子/弟子從孫從曾孫從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4-1:五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再從曽祖父族祖父族父親同姓
高祖父從曾祖父再從祖父再從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再從兄弟族子族孫族曾孫族玄孫
祖父伯父/叔父從兄弟再從子再從孫再從曾孫再從玄孫
兄弟從子從孫從曾孫從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4-2:五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再從曽祖父三從祖父三從父四從兄弟
高祖父從曾祖父再從祖父再從父三從兄弟四從子四從孫四從曾孫四從玄孫
曾祖父從祖父從父再從兄弟三從子三從孫三從曾孫三從玄孫
祖父伯父/叔父從兄弟再從子再從孫再從曾孫再從玄孫
兄弟從子從孫從曾孫從玄孫
曾孫玄孫

族父含義演變過程2

表1-3: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親同姓
高祖父族曾祖父族伯叔祖父族伯叔父族兄弟
曾祖父從祖祖父從祖伯叔父從祖兄弟族子
祖父 伯叔父 從父兄弟從子族孫
兄弟 兄子/ 弟子 從孫族曾孫
曾孫玄孫
註: 1.上表是上古漢語較為原始的親屬稱謂,中古漢語對親屬的稱謂變得多元化、複雜化了,因此,表中的族曾祖父、族祖父、從祖父、族父、族兄弟、從子、從孫、族子、族孫、族曾孫,都是本義而不是裹義或新義。 2.據表可知,在上古漢語親屬稱謂中,自己的從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兄子/弟子,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從子,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族子。
親屬稱謂表2-3: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從伯叔 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親同姓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從伯叔祖父再從伯叔父族兄弟族侄族侄孫族侄曾孫族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從伯叔父再從兄弟再從侄再從侄孫再從侄曾孫再從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從兄弟從侄從侄孫從侄曾孫從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2-4: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同堂伯 叔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親同姓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 同堂伯 叔祖父 再從伯叔父族兄弟族侄族侄孫族侄曾孫族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同堂伯叔父再從兄弟再從侄再從侄孫再從侄曾孫再從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同堂兄弟同堂侄同堂侄孫同堂侄曾孫同堂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3-2: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從伯叔 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三從伯叔父四從兄弟四從侄四從侄孫四從侄曾孫四從侄玄孫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從伯叔祖父再從伯叔父三從兄弟三從侄三從侄孫三從侄曾孫三從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從伯叔父再從兄弟再從侄再從侄孫再從侄曾孫再從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從兄弟從侄從侄孫從侄曾孫從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3-3: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堂伯叔 曽祖父 從堂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親同姓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堂伯叔祖父從堂伯叔父族兄弟族侄族侄孫族侄曾孫族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堂伯叔父從堂兄弟從堂侄從堂侄孫從堂侄曾孫從堂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堂兄弟堂侄堂侄孫堂侄曾孫堂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親屬稱謂表5-1:近代、現代漢語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堂伯叔 曽祖父 從伯叔祖父族伯叔父
高祖父伯叔曽祖父堂伯叔祖父從伯叔父族兄弟族侄族侄孫族侄曾孫族侄玄孫
曾祖父伯叔祖父堂伯叔父從兄弟從侄從侄孫從侄曾孫從侄玄孫
祖父伯叔父堂兄弟堂侄堂侄孫堂侄曾孫堂侄玄孫
兄弟侄孫侄曾孫侄玄孫
曾孫玄孫

爭議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十四·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費禕,字文偉,江夏(郡)鄲(縣)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費伯仁】。姑,益州牧劉璋母也。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二十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第十六》:“侯霸,字君房,河南(郡)密(縣)人。族父淵【侯淵】以官宦有才辨任職。元帝【西漢孝元皇帝】(劉奭)世佐石顯等領中書,號曰太常侍。”

唐·杜甫《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族父領元戎,名聲國中老。”

唐·盧僎《秋曉坐閣,遇舟東下揚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陽令》:“族父江陽令,盛業繼前修。”

中華民國·錢基博《辛亥南北議和別紀》:“學部郎中顧棟臣,忠琛【顧忠琛】族父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