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介遺址

旌介遺址

旌介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代文化遺址。位於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中國山西省晉中市下轄縣]綿山南麓旌介村以西,靈石縣城東北15公里處。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遺址內發現仰韶、龍山文化和東周遺存,並廣泛分布商至漢代墓葬。遺址中商墓銅器的銘文可能是一種族徽符號,反映了商代晚期與商王朝共存的北方方國的文化面貌。

基本信息

發掘歷史

旌介遺址旌介遺址
1976年發現商代晚期墓葬一座,出土有等銅器30餘件。

1985年1月,在村東取土場又發現兩座商代墓和一座車馬坑,經考古發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等。有兩座商墓為少見的一槨多棺,出土銅、玉、陶、骨器138件,其中青銅禮器40多件,多鑄有“亞羌”銘文。

1996年,旌介遺址國務院發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遺存

..

兩座商代墓均為土坑豎穴墓,葬具有棺、槨。1號墓,一槨三棺,正中為男性墓室,仰身直肢,兩側各一具女性屍骨,均為側身葬,面向墓主。2號墓,一槨二棺,男性墓主靠南,仰身直肢,女性靠北,側身面向男性。兩墓填土中都有殉人、殉狗、附葬牛腿。墓底有腰坑、殉狗。

兩墓出土有青銅器鼎、簋、尊、卣、觚、爵、羊頭小刀銅器等140餘件。玉器有魚、燕、鳥、虎、璜等10餘件。從出土青銅器的器形、紋飾和羊頭青銅小刀等分析,此墓葬屬於商代晚期北方青銅器石樓類型。且其中40餘件青銅器上面有族徽“VV”,可釋為鬲,說明靈石一帶在晚商時期為鬲族方國所在地。兩座墓主為其統治者。另外2件爵有銘文羌字,說明這一帶當時也在羌人活動範圍之內。一件青銅簋底鑄有陽線條馬的圖案,這與甲骨文中常見的馬羌有關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