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旅順口國際森林公園位於千山山脈的最南端,地處渤海海峽北岸,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遼寧省轄市]旅順口區境內,1988年8月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0年8月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正式建立成為國家森林公園,占地面積4.11萬畝,森林覆蓋率93%。

基本信息

簡介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旅順口風景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遼東半島南端,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包括大連海濱與旅順口兩個景區,由海濱45公里公路聯成一體,陸域島嶼面積105平方公里。

大連市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港口,海濱景區海岸線長達30多公里,島嶼、礁石婷立海面,氣象萬千。白雲山莊蓮花狀地質構造地貌和岩溶礁石構成的黑石礁如同“海上石林”,為世所罕見。大連風景之冠為老虎灘公園。星海公園則以游泳場見勝,細沙微浪,最宜健身,場地規模可供2—3萬人同時下海沐浴。公園西南的小山有處海蝕洞穴,登幾十米的台階可直通海洞。人從洞中出入,確有身臨仙境之感。星海公園春色最好,櫻花遍開,優美雅致。

大連市東北有大黑山,為市境第一高峰,拔海而起,氣勢壯觀,景色絕佳,半島以南山海秀色,以北山清水秀,峰巒疊起,擁有“一洞二廟三十景”,景點比比皆是。棒槌島沿岸海蝕現象千姿百態,似象似龜,又像蟹洞鷹窩,還有夏泉河子海水浴場等著名景點。還有大連灣、大魚溝和普蘭店等5座國家森林公園。

歷史文化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旅順口是中國歷史上的海上門戶,地形雄險壯闊,文物古蹟眾多,景區內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其中有中國近代史上記載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以及日本侵華戰爭的各種工事、堡壘等戰爭遺蹟多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旅順口外礁島棋布,口內峰巒疊翠,自然風光綺麗。長海縣海洋珍貴生物自然保護區和蛇島老鐵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都是知識寶庫,蛇島距旅順區20多海里,島上盤踞五六萬條蝮蛇,以候鳥為食。老鐵山青山碧海,可觀日出。旅順還有著名的甘井石區漢代古墓。

在市屬莊河縣,景觀景點也不少。有建於明萬曆年間的仙人洞廟,遼金時代的千佛洞,芙蓉山下的冰峪溝,步雲山上的礦物溫泉,蛤蠣島,以及石器時代的古墓,戰國時代的青銅器,大荒地石棚等名勝古蹟。

市屬長海縣,位於黃河北部的海面上,縣府所在地為大長山島鎮,由112個島、砣、礁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有25個島,統稱長山群島,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的海島縣。環島風光秀麗,景色優美,奇礁怪石,多姿多態。天然浴場,到處皆是。農曆正月十三日,旅順漁民有為海娘娘送“觀海燈”的習俗,熱鬧非凡。

歷史沿革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旅順口歷史悠久,晉名“馬石津”,唐謂“都里鎮”,元稱“獅子口”。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雲、葉旺鎮守遼東,自山東跨海在此登入,取海上旅途順利之意,遂改稱為旅順口“至今。

公元1880年,清政府在此興辦北洋水師,修軍港、建炮台、築船塢、紮營盤,旅順口成為軍事要賽。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都在旅順口歷史上留下了滄桑一頁,使旅順口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史的露天博物館。旅順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在169公里海岸線上,山、海、灣、灘、島緊密相連,蛇島、鳥島、老鐵山鳥棧和黃、渤海分界線蔚為世界奇觀;在500平方公里土地上,新石器時期遺址、漢代牧羊城、唐代鴻臚井和近代戰爭遺蹟展示著歷史的久遠。旅順口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和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軍港,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都發生在這裡。歷史上曾被日、俄長期占領,直到1955年,蘇軍才從旅順全部撤回。這裡除了眾多著名的人文景觀外,還有崢嶸突兀的礁石、海島、層巒疊嶂的群山,有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蛇島鳥島。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雲、葉旺鎮守遼東,自山東跨海在此登入,取海上旅途順利之意,遂改稱"旅順口"至今。公元1880年,清政府在此興辦北洋水師,修軍港、建炮台、築船塢紮營盤,旅順口成為軍事要塞。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都在旅順口歷史上留下了淪桑一頁,使旅順口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近代史的露天博物館。

旅順口風景區總面積為244.22平方公里,是大連市最大的風景名勝區,共有8個景區、72個景點。旅順口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在169公里海岸線上,山、海、灣、灘、島緊密相連,蛇島、鳥島、老鐵山鳥棧和黃、渤海天然分界線蔚為世界奇觀;在500平方公里土地上,新石器時期遺址、漢代牧羊城、唐代鴻臚井和近代戰爭遺蹟展示著歷史的久遠。旅順一游,勝讀半部近代史。

公園特色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林業部1990年命名。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總面積3&nbsp755公頃.其中有林地330公頃,森林覆蓋率78%。全境劃為老鐵山、後石山高地、黃川、大石洞4個景區。境區山巒疊翠。景色壯觀。老鐵山上喬木高大,灌木密生。有清朝建造的燈塔。在此可觀黃海和渤海的分界線、全區主要樹種有日本黑松、柞、刺槐。胡枝子等,草本植物有黃被草、石竹等,計44科147種。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僅鳥類達21目46科210餘種,但多為候鳥,春秋兩季南北遷徙時途徑此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