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筆記

之所以取名為"旅途筆記",其中的詩都是我的旅行記錄。 這類詩歌意識,也可稱為"合併的意識"。 隨著"合併意識"的滋長,內在與外在的能量逐漸合而為一。

內容介紹

旅途筆記-序
這是我在廣州流寓近八年來出版的第三部詩集,定名為<<旅途筆記>>。之所以取名為"旅途筆記",其中的詩都是我的旅行記錄。有的確有其地,對景對物之詩;有些則無其地,其景其物,但它們都是我的精神之旅的所思所想,凝結成型的。
美國詩人羅伯特-布萊有一篇隨筆叫<<死去的世界和活著的世界>>,我想我的詩,大體也是書寫這兩個世界的。所有的詩人都是如此。其實,對景對物又何不如此呢?這么一概括,無論是實指或虛擬的詩,大概都逃離不了這個範圍的。
布萊將詩歌的意識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是帶來"人類內心的訊息"的意識("懺悔型"詩人的詩歌意識即屬此類);一種是帶來"宇宙的訊息"的意識。即是指的是人的內心世界和客觀世界。後一類詩歌要求詩人深入內心,"回到頭腦深處",在這種"深處",詩人可能會發現布萊所說的那些"跟自己有關的壞訊息,以及長期以來被自己凌亂的理智抵禦的極度痛苦。"然而詩人不能停留在那裡(即痛苦之上)。詩人必須得不斷深入,"穿透自我......同時意識到諸多別的存在。"最終詩人將抵達那樣的深處:在那裡,"頭腦中的世界與外在的世界"並存於"同一時刻"。詩歌便在這感知的時刻,在這感知者與被感知者相互作用的"主體之瞬間",詩歌便成型。這也就是說,詩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的關係下,才能產生詩歌。詩人假若離開客觀世界(現實),苦思冥想,是無法寫出詩來的。詩人必須隨時隨刻關注現實,與外部世界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互相作用,這種"主體之瞬間"才能產生。
說到我的詩歌,我應該不是懺悔型的詩人。我的詩是屬於布萊所指的第二類詩歌意識,即較為關注現實,關注外在各種存在和自然界的變更迭變以及人類生存境遇,用批判的態度去對待客觀現實社會的存在,揭露社會和人類心靈中的黑暗醜惡等等。這類詩歌,是作家、詩人主體感知的產物。這類詩歌意識,也可稱為"合併的意識"。即試圖將自我、他人以及文化的和實體的世界整合為一體。在美學上,這種"合併的意識"認同直覺和主觀性,精神上的整合是首要的問題。也就是說,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摹寫與抒情,而它們是在較高層次上的精神與意識的整合,綜合與反映客體最本質最深層次的東西。這種"合併的意識"(也可稱"整合的意識")與隱喻不同,隱喻更為概念化,是從修辭學角度建構的東西,它的喻旨與喻體涇渭分明,而"合併意識"則將喻旨與喻體糅合在一起,而且常常是糅合在看似矛盾的形式中,也可能把毫無相關的事物或詞語並置在一起。明顯對立的東西,特別是內在與外在,精神與肉體,作為原型的人與物,逐漸融為有機的整體。由此,詩歌變成了"合併意識"的延伸,創造它並詮釋它。永遠沒有"抵達",永遠處在"生成"的過程中,"合併的意識"不斷擴大,深處的躍動意象為這一"生成"的過程賦形,並且不去打斷它。試舉我的<<飄逝的聖歌>>中的幾節詩:
"......
我的頭髮迎風招展,熄滅
一隻不完整的獾是
我年輕的朋友
倒行逆施的飛行世界
我的目光盈滿,但羞澀
而猶如牙膏之悲哀
而大陸的內臟和滅火器
我的幽靈般的急剎車
將烏雲的欺世之談放倒在嗜睡的森林之下
我在曠野的年代挖掘烏鴉的腦袋"
詩與外在的風景和諧地融為一體之前,內心風景的整合非常必要。這種整合的實現,需要澄淀,需要沉潛,需要一個緩慢而長期的積累、催化過程,且會伴隨著個體化生命的痛苦過程。這種過程常常是通過一種自然界的旅行得以體現,包括了一種精神的旅行。布萊說:"所有的詩歌都是旅行。最好的詩歌是長途旅行。我喜歡那些向著另一個世界旅行的詩,那個世界可能會是一處有如蜜蜂翅膀一樣被忽略的地方。"詩人在旅行的過程中,不斷地將風景人文社會內在化。
自然的旅行也是精神之旅的延伸與拓展。自然的旅行是可以完成的,精神之旅則不能一次完成或結束,它是一種個體化的旅行,總是在不斷發生的進程之中。隨著"合併意識"的滋長,內在與外在的能量逐漸合而為一。主體的思想不斷地擴展,而固定的分界線,也隨其周圍那不斷波動之世界的能量震動而消弭。對孤立事物的識別,讓位於世界內在化所依賴的那種互動,每一個向心的舉動都在將詩人不斷擴張,以至於他的作品可以從不斷變大的"精神倉庫"中不斷湧出。詩人的旅行,是將生命的、自然的、社會的三位一體地囊括了的,因而客觀世界與主體精神思想相互作用,相互碰撞,更增加了詩人的閱歷和生活經驗,這才是產生詩歌的基礎。
好的詩歌,優秀的詩歌,它在於詩人對人類心靈和社會現實以及自然界的體悟而誕生的。好的詩歌它能讓人聯想到大量有待釋放的能量。這樣的詩歌它至始終貫穿著"有待釋放的能量",啟迪人們的思想和智慧。詩人則是憑藉著黑暗與光明、"內在之我"與"外在之我"的整合來實現這種能量的。這也是實現詩歌意識的途徑。這種詩歌的意識將會對撫慰人類心靈、對人類社會進步、淨化人類心靈和自然環境起到良好的作用的。
以上文字,是為序。
北海2010年1月於廣州南郊寓宅

作者介紹

北海(1943-)白族,原名張繼先,男,雲南大理市人。自由作家,詩人。2005年至今已出版五本書:《把身體寄放在那裡》(詩歌丶散文合集.2005年8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北海詩選》(2007年香港金陵出版社出版)、《北海遊記選》(2008年8月香港金陵出版公司出版)丶《時間的詞語》(詩集.2008年8月美國恵特曼出版公司出版)。<<旅途筆記>>(詩集,2010年1月香港博思出版社出版)
本人1943年8月生於雲南大理市郊區的一個叫呈莊的小村莊,農民家庭。曾當過農民、機關幹部、記者、編輯。長期從事文學創作。
2003年7月至今寓居廣州。
電話:020-84224712
手機:13682252744
信箱:chinabeihai@yahoo.c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