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邦華

施邦華

施邦華,出生於1931年12月。浙江黃岩人。擅長中國畫、年畫、書畫鑑定。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個人概述

姓名:施邦華
生卒:1931.12-
描述:中國著名書畫家、鑑定家
籍貫:上海

施邦華(1931.12—),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中國著名書畫家。1949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國畫系,195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浙江美院)實用美術系。先後在山東省美術創作室、山東畫報社、省工藝美術研究室工作,曾任山東美術館副館長、一級美術師。曾受指導於黃賓虹、潘天壽、劉海栗、汪聲遠、來楚生、關良諸教授,擅長金石書畫、年畫、及書畫鑑定。其書法受業於李健,深得李派頓挫澀筆法真傳,善用澀筆,頓挫行筆,蒼勁厚拙;主攻南北朝碑版摩崖,遠宗鄭道昭、王遠、行草追蹤二王,跌宕秀逸,後復醉心於西陲簡牘。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畫院高級畫師、藝術顧問,山東蘭藝書畫研究院院長,山東中山書法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美術職稱評定委員會成員,山東省藝術品鑑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際文人畫家總會常務理事,中國美協、書協、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山東美術設計家協會副主席,山東東方藝術院書畫藝術委員會藝術顧問,山東大學書法研究院院長。

職業生涯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山東省美術館原副館長
山東畫院藝術顧問、高級畫師
山東東方藝術院書畫創作研究院院長
山東蘭藝書畫研究院院長
山東中山書畫研究會副會長
山東美術設計家協會副主席
山東省藝術品鑑定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美術專業高級職務評審委員
國際文人畫家總會常務理事

個人榮譽

1988年,被文化部授予“民間美術開拓者”稱號;1989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2011年,山東省文聯授予“藝術終身成就獎”。

個人影響

20世紀40年代,施邦華考進了上海美專,得到了黃賓虹、潘天壽、劉海粟、汪聲遠、來楚生、關良諸等大師的指導。
上海美專畢業後,考取浙江美院,在眾多名師指導下,他在魏碑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在學院中,凡是需用魏碑體字的地方,無不找施邦華來“承包”,同學們親切的送他外號“魏碑施”,年輕的他開始在魏碑書法方面初露端倪。
浙江美院畢業後,分配至山東文聯,從此和剪紙、木版年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後創造了年畫《水庫好》、《公社漁歌》、《友誼橋》、《讓拖拉機走得更方便》均獲獎,年畫《征服自然的人》入藏中國美術館。
文革後,任山東省美術館副館長,專注於國畫研究及創作,更是將詩詞、篆刻融於繪畫創作,主張要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在山水、花鳥國畫方面有了深厚造詣。為了使魏碑在山東長久發揚光大,繼續傳承下去,一直致力於魏碑的書法研究,對魏碑有深厚的理論功底。

作品先後由文化部、中國書協等選送至日、韓、新、美、墨等國展出,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獎。
國畫《豐收之後》由對外文委選送至東歐12國巡展;國畫《蘭竹》及書法行草參加荷澤國際牡丹花會書畫精品大展,分獲一等獎;書法《秦王勒石》獲加拿大首屆國際書法創作展楓葉獎;書法《陶淵明句》分獲第五屆國際書法展金獎、祖國頌國際書畫攝影大賽特等獎,並在全國書鵝軒書法大賽中獲金獎。年畫《水庫好》獲全國銀獎。
年畫《征服自然的人》入編《中國新文藝大系1949-1969美術集》,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著有《年畫技法》,主編並撰寫了《山東省志文化志美術書法章》、《齊魯民間藝術通覽民間美術章》等。
1988年,被文化部授予“民間美術開拓者”稱號;1989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2011年,山東省文聯授予“藝術終身成就獎”。

人物評價

他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他固守著自己幽靜的天地,安享這難得的心靈感受,他甚至有些與當下時代格格不入,喧鬧紛雜的市場和鋪天蓋地的炒作場上都少有他的身影,他用自己沉默的吶喊書寫著一個老藝術家的情懷,這就是書畫名家施邦華。
藝術啟蒙
施邦華從小就喜歡畫畫,父親是上海商務印書館職員,上海淪陷的時候,年幼的他隨父一起遷到香港,一住就是9年,在這期間,他的繪畫天賦開始逐漸顯露出來,“當時就是用鉛筆在牆上畫,也沒有少挨母親的訓責,但是父親卻支持了我,不但支持我繪畫,還主動給我提供紙筆,”回憶這個時期,他說“我舅舅本身也是一個畫家,當我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就托舅舅幫我請了一個專門的老師,教我畫畫,相當於現在的家教吧,這個時期,主要是學習了一些繪畫的基本理論和技法,也沒有什麼創作,就是以臨摹為主,然後請老師來指導。我小時候就認為,我是和繪畫有緣份的,那個時候,就是喜歡畫,想畫,相當畫家的願望非常強烈,我就是為畫畫而生的。”
初露端倪
上世紀40年代,施邦華考進了上海美專,得到了潘天壽、劉海粟等大師的指導,他很珍惜與大師們接觸的機會,他說:“光老師們的講稿我就記了好幾大本,這些筆記是我一生的財富,”這個階段主要掌握了繪畫的構圖等一些專業知識,由於老師們認真地教導,施邦華進步很快,直到現在,他還非常感謝上海美專的老師們,他說:“老師們把最經典、最精華的藝術心得全部無私的傳授給了我,如果沒有這些大師,我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成就。”
上海美專畢業後,他又考上了浙江美院,眾多名師的指導,使他在魏碑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在學院中,凡是需用魏碑體字的地方,無不找施邦華來“承包”,同學們親切的送他外號“魏碑施”,年輕的他開始在魏碑書法方面初露端倪。
不解之緣
施邦華不是山東人,卻與山東結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緣。浙江美院畢業前夕,他看到同學從山東帶來的剪紙和木版年畫,感覺很有民間傳統的味道,正好山東省文化部門來招人,施邦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並順利的被錄取。從此,他便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齊魯大地。
文革後,他到山東省美術館擔任副館長,業務繁忙,沒有時間搞大畫,他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相對靈巧的花鳥畫創作上來,談到這裡,他說:“書法主攻魏碑,繪畫上花鳥、山水最用心,這是我最擅長的,特別是魏碑,搞的人比較少,我想在這方面總結出一些理論型的東西來,留給後人。”
藝術理念
在上學期間,不但要學習繪畫和書法專業知識,更要學習詩詞、篆刻等,這些對施邦華後來藝術風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他主張要將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正如王維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在西畫和中國畫結合的問題上,他認為:“把一些比如水彩等西畫的因素加入到國畫創作上來時可取的,但是一定要融合得好,關鍵是和諧,折中並不是一件壞事,要讓老百姓看得懂,喜歡看,這就是評判標準的關鍵。”
這么多年來,施邦華一直堅持“讓百姓喜歡”的觀點,不善炒作的他過著與世無爭、淡薄名利的生活,反映在他的畫裡,就是一個“靜”字。

作品展示

水庫好水庫好
征服自然的人征服自然的人
魏碑魏碑
蘭花蘭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