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西田

於西田

於西田,男,1954年出生,河南周口人,現任鄲城縣秋渠鄉於砦行政村村長,曾多次被鄉里、縣裡評為優秀黨員、優秀幹部等多種榮譽稱號,曾作為村人大代表出席縣裡人代會,多次被稱為黨員幹部的楷模。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於西田,河南周口人,出生於1954年,197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鄲城縣秋渠鄉於砦行政村村長,崗位雖小,事不平凡,曾多次被鄉里、縣裡評為優秀黨員、優秀幹部等多種榮譽稱號,曾作為村人大代表出席縣裡人代會,多次被稱為黨員幹部的楷模。多年來,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政策方針,開拓進取,幹事創業,終於使於砦村甩掉了鄲城最困難行政村的帽子。他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帶領於砦村人奔小康,以身作則,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最早就很清醒的意識到“要想富,先修路,要想發,先種花”的正確發家路線。所以,先帶頭種起了菸葉、薄荷、藥村、西瓜、山藥、棉花等提高經濟的農作物。取得了可觀的成就。使於砦的公民,不再是以前那種“春眠不覺曉,處處聞槓了,夜來呼啦聲,自撥掏多少”“醉里挑燈看牌,夢回打槍桌前,八百塊一夜輸乾,五十歲賭兒壓女,還得賣老婆!一報兩報飛快,三抱不能滅槍,哪管是成還是碎,贏錢才是硬道理,回家砸鍋去”的落後貧窮而又愚昧無知出名的村子了。而成了文明村,這不得不說明領導的英明決斷啊,

繼任村長後,處理矛盾糾紛無數起,更是處理了像大義、老花一類的難以處理的事,讓他們都能安渡晚年。2004年大年三十下午,當知道本庄五保老人老花家過年難的情況下,於西田就讓自己的三兒子冒雪送去了十五塊錢,讓老兩口樂的直夸黨的政策好。2005年春天,積極回響國家“辦沼氣,省柴禾”的號召,使像黃學剛、於秀林等一些家庭出現“三年不掏麥秸、五年不拉花柴”的好現象。此外,他還大力發展養殖業,從90年代起,於砦村民基本上家家都養豬、羊,更是帶頭養起了一元豬、波爾山羊等新一代品種豬,品種羊等。還得本村以覺悟高出名的村民於金星、於西功等,依靠於金星門口的荒廢的小湖的優勢,經過開發、整修,養起了八胡鮎魚。還帶頭在村南邊的蘆草溝河裡養魚,使每年夏天,十里八鄉的村民,來此垂釣、休閒、洗澡、度假的絡繹不絕,不計其數,以至於使於砦村南邊的蘆草溝河最寬的一段(於砦人稱其為“大海子”)。它比之杭州西湖,少了些嫵媚,多了些莊重。比之桂林山水,少了些高險,多了些可親。比之珠海溫泉,少了些溫度,多了些天然。比之長江三峽,少了些奇高,多了些民俗。所以有“北西湖”的美稱。

人物影響

90年代起,無論是路邊還是沒有住房的園子裡,都種上了一棵棵亭亭玉立的白楊樹。還幾次重修於砦國小,於西田村長深深的明白“十年育樹,百年育人”的先進道理。深刻認為到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從2008年春,在支部書記黃學剛的提倡下,積極奔走,創辦了周口市首個村級“大學生基金會”讓那些從於寨走出的大學生都能為家鄉做出一點貢獻。另外,還集資修路。2003年夏,一條嶄新的柏油路在關呂路上誕生了。路的鋪成。帶動了於砦的經濟。本民支部書記黃學剛辦的三農飼料,遠銷省外。侯全的養雞場,更是遠近聞名。於砦村的養殖業、漁業、旅遊業、農業,林業,發展一條龍。成為秋渠開發區經濟的動脈。有力地推動了鄲城縣的經濟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