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樹忠烈士

在瀋陽讀中學時,他曾組織同學們與日本人作鬥爭。 1943年,他考取了長春偽“康德新聞社”記者,被派駐四平。 1945年“八一五”祖國光復後,四平市成立了中蘇友好協會,被選為會長。

青少年時期就讀於瀋陽。父親被日本侵略者殘害致死。在他幼小心靈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在瀋陽讀中學時,他曾組織同學們與日本人作鬥爭。中學畢業後,他開始接觸和閱讀《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籍,提高覺悟。他還先後寫了《邊陲線上》等進步的作品,抨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1943年,他考取了長春偽“康德新聞社”記者,被派駐四平。他參加“東北青年愛國團”從事反日愛國活動。1945年“八一五”祖國光復後,四平市成立了中蘇友好協會,被選為會長。在主持工作期間,創辦出《遼北大眾》報、《火炬》雜誌等,積極宣傳民主思想,與此同時,他還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東北人民解放同盟”,成為共產黨在四平的地下情報人員。1946年1月,國民黨“接收大員”利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進駐四平市,建立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和四平市政府,並收編偽滿“鐵石部隊”。他利用公開身份做掩護,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借接近蘇軍之便,了解國民黨軍政動態,向東北民主聯軍提供情報。運用多種方式同敵人針鋒相對鬥爭。1946年3月13日,國民黨特務趁他歡送蘇聯紅軍撤離四平之機,將其綁架並殺害於四平火車站前的轆轤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