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京生

於京生

於京生,男。漢族。1956年2月出生。1972年9月參加工作,199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北京公交集團公司第五客運分公司322路車隊駕駛員。於京生善於動腦,熱衷於技術革新,他不僅利用自己過硬的操作技術嚴把安全行車關,同時潛心鑽研車輛維修技術。他曾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並被授予多項標兵稱號。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於京生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總結出駕駛及車輛維修方面的經驗:注意調試剎車拔勁,根據六個剎車分泵回位的快慢,加上拉簧,使車輛跑起來既輕快,滑行又好;經常清洗空氣濾清器,保證濾清器清潔;每天檢查車輛尾氣,不開尾氣超標車運營;做好出車前例檢,消滅車輛跑、冒、滴、漏問題。於京生善於動腦,熱衷於技術革新。據統計,他先後自費購置、設計、製作了60餘套400多件各種修車工具,價值達2萬餘元。於京生注重從書本中汲取營養,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面對新車型使用電腦控制的新技術,他買來有關新車型駕駛、維修方面的書籍,認真學習新技術、新知識,並通過參加各種新技術培訓,細心觀察維修人員維修技術和向技術人員虛心請教等方法,提高駕駛及維修技術,並且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大膽實踐,攻克了許多新車型技術上的新問題。通過不斷學習和自身實踐,於京生做到車輛小故障自己動手維修,遇到其他司機請教新車技術方面的問題時,他會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們。

所獲榮譽

2000年後,於京生先後被北京公交集團授予崗位工種標兵、北京市愛國立功標兵、經濟技術創新標兵、北京市城建系統優秀共產黨員、首都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2004年1月,人事部、建設部授予他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範稱號;2004年4月,他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5年4月,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人物事跡

在行車安全上,於京生是“規範行車的標尺”。他說:“安全行車是駕駛員的天職,是企業增效的最大保證。”為此,他時刻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他的安全行車經驗首先是:出車前十檢,行車中正點,停車後盤點(所謂盤點,就是將一天所遇到的、看到的行車隱患在頭腦中放電影,分析產生的原因,從中吸取他人教訓);其次是:熟悉路況是條件,靈活運用是關鍵。為此,他走訪沿途,分析線路所轄的16個有交通信號燈和14個無人看管路口、21條人行橫道、數十個街道出口的特點,從中尋找其最佳行車規律,使其既安全又能節約燃料。同時,他還根據社會車輛的不同構成,研究跟車、併線、進站的一般規律。如跟在計程車後面,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與外地車並行,要防止其因道路不熟而亂併線。進站時,要尾隨腳踏車進站,不鳴笛、不截頭,保持足夠的耐心。注意油離配合得當,不踩急剎車。在行車中,路面情況千變萬化,油門、離合器和剎車踏板用得非常頻繁,處理不好,乘客就會前仰後合,很不舒服,甚至可能造成摔傷乘客的事故。他做到了“腦子裡有安全,心裡有乘客”。在一次乘客調查中,他被乘客評為“最受歡迎的司機”。

在增收節支上,他是“技術創新的標桿”。於京生在職工中被公認為“業餘修理工”,可大家的心理卻有一本帳 :他的修車技術並不“業餘”,甚至超過了一般的修理工。當車輛發生故障時,只要聽一聽發電機的聲音,看一看尾氣顏色,他就能準確“診斷”出車的毛病。據“新華網”資料, 1995年後,他一人就為車隊更換輪胎965條、換柴油泵258個、換馬達、發電機229個、調氣門、對火頭200次、調換噴油頭989個、修排污閥40多個。為了減少故障和提高維修水平以及協助車隊搞節油,於京生刻苦鑽研修理和節油技術。先後自費購置、自行設計製作修車工具60餘套,400多件不同類型的修車工具,足夠開一家小型汽車修理廠。特別是他研製的“省錢、省力、省工、省時”的“四省銅套拿子”,在該車隊已廣泛套用。在關心集體上,他是“業餘奉獻的標兵”。於京生愛車隊,盛過愛自己的家。他除要照顧年邁的母親外,成天 “泡”在車隊,幫助修車、幫助通下水道、幫助換紗窗、指揮車輛倒車。

當時,322路武夷花園站每天要停放16部車。於京生主動承擔起武夷花園站的運營車輛的搶修工作。他把自己電話當成“搶修熱線”公之於眾。只要車隊有事,打個電話,他馬上就到。每天下班後,他都在停車場轉一圈,一一地把車輛擺放好,再看看手剎車、看看輪胎跑不跑氣、漏不漏油,確保車輛萬無一失。北京奧運會期間,於京生不僅積極參加車隊組織的技術練兵活動,還用業餘時間和其他安委會的同志一道上車檢查駕駛員的操作,一點一滴從嚴抓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