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編纂的幾個基本問題

中國地方志之所以能源遠流長,並保存下來如此眾多的志書,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官修制度的建立,保證了志書編修的延續不斷。 最早出版的縣級志書中,有採用先分期再分類記述的。 橫排豎寫的編纂方法,是由地方志記述對象的廣泛性、複雜性決定的。

一、方誌概說

方誌是地方志書的總稱,是系統記載各地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技術、社會、歷史狀況,或某一項、某一範圍的重要文獻典籍。方誌以其所載信息量大,堪補史書之闕,具有存史資治、利國益民的功能。因為它源遠流長,亘貫古今,延續不衰,卷帙浩繁,歷來被視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方誌作為社會文化產物,在其漫長的發展歷史進程中,經過歷代人們的不斷充實、完善、提高,而逐漸演進成今天各種形式的方誌。

經過20餘年的辛勤努力,新編地方志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著鮮明的特點:

  • (1)新志普修面廣。不僅省市縣各級行政單位負有修志任務,其他部門或系統也開展了修志工作。如水電部自1982年即開始了我國江河水利志的編修工作,並於1984年在中央各部委中率先成立了“中國江河水利志研究會”,負責編寫江河水利志的組織和研究工作,同時成立了長江、黃河、珠江、淮河、海河等志的編纂委員會。1983年1月,文化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也聯合行文發出《關於編輯出版中國戲曲志的通知》,要求各地組織地方戲曲志分卷的纂寫工作。其他如交通部系統開展了中國交通史志的編寫工作,科委、科協系統成立了“中國科技史學會地方科技史志研究會”,教育系統成立了“全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分別組織和指導全國各地的科技史志和教育史志的編寫工作。1997年以後,又陸續有《中國煤炭志》、《中國科技志》、《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志》、《中國菸草通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志》等全國性的部門行業志編修和出版。這些部門志、行業志的編修,對本部門、本行業的發展沿革作了系統的調查,蒐集整理了大量的資料,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
  • (2)機構組織健全。
  • (3)有統一的修志條例供各地參照執行。
  • (4)注重人才的培訓和理論的研討。
  • (5)創造並堅持了志稿評審制度。

二、方誌的體例

人們評價一部志書的優劣和得失,一個很重要的著眼點就是論其體例,是否符合志書的要求,能否很好地表現志書的特徵和內容。但是志書的體例是什麼呢?古人對此雖論述較多,但論述多零散而不成系統。或以體例而言篇目,或以體例論體裁,或以體例述志書的語言文字,或以體例評志書的類目設定,都沒能給志書的體例下一個比較科學的定義。隨著方誌編修實踐活動的深入發展,人們對方誌理論的不斷探討,大家普遍認識到所謂的志書體例就是志書區別於其他著述形式的整體表現形式,它具體體現在志書的類型、篇目、體裁、章法、語言文字等各個方面。

三、方誌編纂的制度與規範

中國地方志經過長期的發展,志書編修逐漸形成了一些傳統與規範:

1.有系統的官修制度。

  • 中國地方志之所以能源遠流長,並保存下來如此眾多的志書,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官修制度的建立,保證了志書編修的延續不斷。

2.重視志書編纂的宗旨和目的。歷代志家修志必須先明確修志宗旨、目的,即所謂的凡例。修志凡例有多種形式,除每部志書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凡例外,全國和地方性的條例亦歷代不乏。新方誌的凡例主要包括:

  • (1)指導思想;
  • (2)志書斷限,必須明確告訴志書撰稿者、資料收集者,使其首先從總體時間觀念上,明確這部志書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所處的方位;
  • (3)志書文體,用記敘文體,述而不論;是用語體文,記述體。所謂語體文,即運用現代漢語著述的文體。記述體是指把事物的特點、事情的發展、變化的過程和人物的經歷,如實地表述出來的一種文章體裁。記述體有六個必要的因素: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和結果。在記述文體中,作者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交代清楚這六個問題,否則就不能圓滿地達到記載和敘述人物、事件的目的;
  • (4)志書內容,主要指全志包容量,即由幾大塊組成,專業志篇章的設定、排列順序,各篇的機構沿革、內容述要的安排及有關內容的編寫要求等,其寫法要高度概括,言簡意賅;
  • (5)編纂原則,志編纂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包括必須遵守的某些原則,如求實存真、詳今略古、體現時代特點、突出地方特色等;
  • (6)立傳標準。人物篇是志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物立傳標準、入傳範圍、收錄內容、排列順序,都應有一個原則的說明;
  • (7)行文規定。志編寫中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規定,如人物稱謂、統計數字、計量單位、紀年方法、地名使用、行文處理、語言文字、標點符號、專業名詞及其他特殊用語;
  • (8)介紹資料,即資料來源、收錄經過、材料的考證、鑑別及使用情況,特別是要說明一些特殊材料的來源,以便後人查考研究;
  • (9)特殊問題的處理說明。主要指上列各項沒有談到而又必須說明的問題,如一些政治方面的問題。志書是流傳千古的,一些問題在今人看來不成問題,而在後人看來,就可能成為難點、疑點。

3.述而不作,秉筆直書。

  • 這是中國地方志編修的一個優良傳統。所謂“述而不作”,是指志書行文不允許撰者妄加評論,而是如實記錄,但在編修中且要注意不可絕對化。

4.生不立傳。

  • 修志最感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纂寫人物傳記。

5.不越境而書。

  • 嚴格限制在特定的行政區域內,但也不要絕對化。

6.橫排豎寫與縱橫結合。

  • 橫排是指按事物的性質橫向分類;豎寫是指以時間為序縱向記述。縱橫問題實際上是指在志書中如何處理時與事的關係問題,即在擬定篇目、安排層次時,先分期還是先分類的問題。在新編地方志工作開展早期,方誌理論解曾開展過這方面的討論。有的認為應先分期再分類,有的認為應先分類再分期。最早出版的縣級志書中,有採用先分期再分類記述的。隨著方誌實踐和理論探討的深入,方誌界已形成共識,即先分類後分期,也就是橫排豎寫。
  • 橫排豎寫的編纂方法,是由地方志記述對象的廣泛性、複雜性決定的。地方志為一方之“百科全書”,要記述一方自然、政治、經濟、科教文衛及社會各個方面的歷史與現狀,頭緒多,內容繁,為使之條理化、科學化,非橫排豎寫,難以為之。篇章目都要堅持這一原則。首先按照“事以類聚”“類為一目”的原則,按事物性質劃分章節目層次,然後再進行縱向記述。這樣劃分的層次、章與章、節與節、目與目之間一般為橫向並列關係,各自記述某一類事物;而章、節、目之間一般為縱向關係,章轄節、節轄目,這樣即顯得門類清晰,又顯得條理清楚,還可避免內容重複或遺漏。
  • 橫排豎寫是新方誌應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但由於新方誌所記述的事物具有複雜性和特殊性,所以在記述一些具有特殊的事物時,應靈活掌握這一原則,做到宜橫則橫,宜縱則縱,縱中有橫,橫中有縱,縱橫結合,使篇目既符合志體,又便於把事物寫清楚。

7.橫不缺項與縱不斷線

  • 新編地方志要求橫陳百科,縱述歷史,所謂橫不??的一項重要原則。方誌的一個基本特徵之一是“全”,所以稱它為一方之全書。它所記載的是一地、一行業之全貌,舉凡一地自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人物等等,無一不在方誌記述範圍之內,缺一項就不成其為方誌。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達,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行業越來越多,社會結構越來越複雜。我們在擬定篇目時,要做到儘其所有,無所不包,廣辟類目,注重科學,做到橫不缺項。
  • 縱不斷線時編纂地方志需要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則。地方志是一方之全書,橫向看,方誌反映一方之全貌,縱向看,方誌反映斷限內一方包括各行各業的興衰起伏和歷史發展脈絡。因此,斷線與缺項一樣都會影響志書的質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