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敏戰鬥的一生》

《方誌敏戰鬥的一生》

《方誌敏戰鬥的一生》一書是《紅色經典系列》之一,講述了方誌敏烈士戰鬥的一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方誌敏之證件照方誌敏之證件照

在建立和建設現代中國的過程中,無數的中華兒女奉獻了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我們不應忘記方誌敏面對敵人的視死如歸,不應忘記歐陽梅生和他的妻子兒女一家在大革命期間的巨大犧牲,不應忘記年輕漂亮、能文能武的女英雄趙一曼在抗日戰爭時期躍馬橫槍的英姿颯爽、富於傳奇性的革命人生,也不應該忘記一個普通煤礦工人出身的“中國的保爾”吳運鐸不顧生命危險地忘我工作和從他身上所進發出來的堅強意志。幾十年來,方誌敏這個光輝的名字為一代代革命者所敬仰。他在土地革命時期曾是模範根據地的創建者,犧牲前在囚室中寫下的動人篇章《清貧》、《可愛的中國》等更教育了無數後人。直到今天,他的高風亮節仍然是每個共產黨員、每個幹部都應該學習的榜樣。

內容簡介

方誌敏烈士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我黨和紅軍的著名領導人。本書真實具體地記錄了方誌敏投身革命、領導紅軍和白軍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經歷以及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獻身革命的高尚品質。

作者簡介

繆敏

方誌敏同志的夫人繆敏(原名繆細,曾化名李祥貞,宋大妹),1909年出生於江西省弋陽縣葛溪鄉繆家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她14歲到弋陽淑育女子國小讀書,因家庭經濟拮据,中途被迫輟學,後來在老師的推薦下,在弋陽縣國小擔任了一年的音樂教師。1926年秋,在老師的資助下,繆敏考入南昌女子職業學校預科班。次年3月在反“AB團”的鬥爭中,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她便以赤化分子等罪名被反動校長、“AB團”骨幹分子曾華英開除學籍。這時,經團組織推薦,繆敏便到中共江西省委的一個秘密機關從事交通員工作。其間,經在江西省委工作的邵式平、胡德蘭夫婦介紹,繆敏與中共江西省農委書記、省農協會秘書長方誌敏相識,並建立了戀愛關係。方誌敏贈給她一個“敏”字,繆細就改名為繆敏,以“敏”字緊緊聯繫二顆純潔的心,表示著他們在革命征途中相依相伴,生死不渝。

繆敏當了方誌敏的交通員

1927年,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6月5日,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也下令“禮送”共產黨員出境。方誌敏只得隱蔽在南昌市黃家巷4號黨的秘密機關中,繆敏當了方誌敏的交通員。這時全國農協會秘書長彭湃秘密來到南昌視察農運工作,也住在省委的秘密機關里。當彭湃從省委書記羅亦農那裡了解到方誌敏與繆敏的愛情關係時,便風趣地對方誌敏說:“共產黨人又不是和尚,緊急時刻獻衷情,只有革命者才能做得到,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就讓我做個證婚人吧”!在彭湃、羅亦農等人的撮合下,方誌敏、繆敏當晚就舉行了婚禮。彭湃贈送了一幅對聯“擁護中央政策,方繆奮鬥到底;加強農運工作,準備流血犧牲。”新婚之夜,省委的負責同志以打麻將為掩護,研究工作,並決定方誌敏到贛西開展農運工作。散會時已人靜夜深,方、繆沉浸在新婚歡愉之中,方誌敏送給繆敏一支金筆,希望她努力學習文化,並給她起化名李祥貞,自己為李祥松,以兄妹相稱,作為秘密通訊的聯絡用名。3天后,繆敏強抑制內心的感情,秘密地送走了新婚的丈夫.

繆敏的公開身份是李祥貞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中共江西省委機關在南昌難以立足,尤其是在起義中公開了身份的同志必須立即疏散,繆敏被分往贛北特委秘密機關工作。當時特委機關設在鄱陽縣城隍廟街2號,繆敏的公開身份是李祥貞,因無錢讀書,給人家作傭人,並認房東柳蘭橋為乾娘,以此來掩護工作。這年10月份,方誌敏潛回弋陽從事農民運動,並親自率人到鄱陽搞槍,碰巧遇到省委特派員劉士奇而得知黨的“八·七”會議精神,當晚在贛北特委機關與繆敏不期而遇,夫妻驚喜交集,因方誌敏要馬上回去傳達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兩人又匆匆離別。11月間,鄱陽的鬥爭形勢越來越嚴峻。一天深夜,正當特委舉行重要會議時,由於叛徒告密,敵人包圍了特委機關,當時繆敏擔任警戒,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她迅速銷毀秘密檔案,並發出報警暗號,使前來開會的省委特派員劉士奇、軍事部長鬍烈等同志得以脫險,但特委書記林修傑、組織部長周菽菡等人不幸被捕,第三天就被敵人殺害,繆敏被敵人以“事實嫌疑”的罪名關押。她在獄中經受敵人各種審訊,始終沒有暴露身份。房東柳蘭橋每天送飯到獄中,向她暗通信息,但狡詐的國民黨鄱陽縣縣長宋德對繆敏進行嚴密的監視。一天,一個特務偽裝成“共黨囚犯”來找繆敏,並送上10塊大洋,要她作為活動出獄經費,但繆敏牢記黨的秘密工作紀律,及時識破敵人的陰謀。宋德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委其侄子——鄱陽靖衛團團副宋瓊以娶繆敏為妻作幌子企圖前來刺探情況,繆敏則以婚姻大事,須經父母同意為由婉言拒絕。此時,正在組織弋橫農民暴動的方誌敏、黃道等人也在商討營救繆敏出獄的計策。一方面方誌敏以祥松兄的名義給祥貞妹寫信來迷惑敵人;另一方面針對反動派怕洋人的特點,由弋陽縣經銷美孚煤油的交通聯絡站、“萊椿油行”的經理汪輝昌和繆敏的哥哥繆鎮東裝扮洋人赴鄱陽營救,終使在鄱陽被囚禁40多天的繆敏獲得釋放。當宋德送走“洋經理”一行人的第二天,便接到國民黨弋陽縣黨部的加急電報:“方誌敏之妻李祥貞被貴縣捕獲,需嚴加懲辦。”宋德手接電報呆若木雞,等他回過神來,氣急敗壞地將電報撕得粉碎,搖頭捶胸,嗟嘆莫及,痛惜自己又失去了一次升官發財的機會。

縣蘇維埃秘書繆敏

繆敏出獄後,正是方誌敏等人創建贛東北蘇區最艱苦的時候,剛剛建立起的紅軍隊伍只能利用山間茂密的樹林和茅草與敵周旋,擔任縣蘇維埃秘書的繆敏與紅軍戰士一樣過著風餐露宿的生活。當時,駐紮在鉛山縣河口鎮的國民黨軍83團團長羅英派出一個營的兵力和弋陽縣的反動地主武裝聯合“進剿”這支年輕的革命武裝。方誌敏對敵83團軍官劉參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在大革命時期就同情工農運動,又是朱德在南昌舉辦軍官教導團的一名連長,曾多次到江西農訓班講授軍事課,與方誌敏、邵式平等人有一定的交情。現在劉與曾是自己女友的徐英在河口結了婚,通過這層關係,方誌敏冒著生命危險去河口進行策反工作,之後又派繆敏以徐英的妹妹徐呂的身份進行多方面的工作。終使劉參設法撤出了“圍剿”部隊。正規部隊一撤出,弋陽靖衛團,鏟共團就被紅軍擊潰。後來,這一營的軍隊在繆敏的策劃下,進行武裝譁變,全部投奔紅軍,使贛東北紅軍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省政府主席朱培德聞訊大驚,遂調回殘部。事後方誌敏稱繆敏為革命立了大功。經過嚴酷鬥爭的考驗,繆敏於1929年4月在弋陽芳家墩村由贛東北特委組織部長李傑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期間,繆敏先後擔任贛東北蘇區團特委秘書、列寧師範學校指導員、閩浙贛省財政部秘書長、省教育部巡視員、省委宣傳部科長、反帝大同盟主任。

繆敏不幸被捕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利,方誌敏臨危受命,擔任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軍政委員會主席,率紅十軍團北上抗日,此時繆敏又懷有身孕,不能隨軍行動,根據黨的指示,堅持地方游擊戰爭。方誌敏出征之後,曾抽空給繆敏寫信,勉勵她繼續努力,接受更殘酷的鬥爭考驗,“這次紅十軍團出征是非常艱巨的,將來的成績也是偉大的,你將在無線電中得到我們勝利的訊息。”紅十軍團走後,敵人瘋狂地加緊對贛東北蘇區的進犯,上有敵機轟炸,下有敵軍搜山,繆敏在轉戰中與親人失散了,和黨組織也失去聯繫。更不知道方誌敏和抗日先遣隊的情況。繆敏只好化名宋大妹與方誌敏原來的一個通訊員劉水生和敵人在深山老林周旋。1936年6月7日深夜由於叛徒告密,繆敏與劉水生不幸在德興萬村山棚里被捕。敵人抓到方誌敏之妻繆敏之後,如獲至寶,當天就將發高燒的繆敏押到橫峯縣國民黨軍71師師部。敵師長親自勸降,並在橫峯縣城召開“示眾”大會,要繆敏發表自首講話,當民眾看到繆敏虛弱的身子仍堅強地挺立在台前,下身還在流血時,許多人感動得哭起來,而繆敏卻用全身氣力對民眾說;“請大家不要忘記蘇維埃,不要忘記共產黨,革命一定會勝利,紅軍一定會打回來的!”敵人害怕了,便匆匆收場。1935年7月24日的江西《民國日報》頭版頭條位置刊登了“橫峰特訊”《匪首方誌敏之妻被擒經過》,同時配發了繆敏被擒照片。為勸降的需要,國民黨橫峯縣縣長謝于丹請醫生給繆敏治療,讓她住進所謂的“優待”室,還將方誌敏被捕的照片和“自述書”給她看,敵師政訓處主任還胡謅什麼方誌敏已經投降,要她照著做,夫妻便可團圓,繆敏當即戳穿敵人的陰謀。她深知方誌敏的為人,尤其是從“自述書”中看出,方誌敏決心為自己的主義和信仰抱定一死的態度,作為方誌敏的妻子,繆敏也抱定以身殉志的決心。敵人不甘心失敗,又從德興山上把方誌敏的胞姐方榮以及繆敏撫養的侄子竹崽抓來和繆敏同押,企圖以骨肉之情來軟化她,還偷拍合影照,作為對方誌敏勸降的誘餌,而繆敏的回答是“頭可斷、血可流,革命信仰的主義決不能丟。”

戴黑紗悼念丈夫

是年8月初,繆敏被綁捆押至南昌城,並在她的背上插標“共匪首領方誌敏之妻繆敏”來遊街示眾,以此來炫耀“勝利”。可是,使敵人的陰謀適得其反,繆敏昂首挺立,顯示出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贏得了市民的同情和尊敬,連當時國民黨的報紙都作了這樣報導:“方妻磊落英俊,臂膀帶有輕傷,眼光炯炯四射,大有旁若無人之概,……”由於勸降無效,繆敏被敵法庭判處無期徒刑,囚禁在南昌女子監獄。與囚禁在軍法處看守所的方誌敏只相隔咫尺,但始終未能相見。繆敏被單獨關押在暗無天日的牢房,和她做伴的只有臭蟲虱子,各種折磨使她整夜不能入眠。有一段時間,國民黨的一些要人和太太,抱著好奇的心態來獄中看“方誌敏的太太”,“土匪婆子”。為了輿論需要,監獄長不得不做些“優待”把繆敏安置在一間有陽光的囚室,做做樣子。後來,繆敏從新入獄的“政治犯”李美群處得到方誌敏8月6日被慘害的噩耗後,悲痛欲絕,戴黑紗悼念丈夫。敵人殺害了方誌敏之後,為了繼續對她誘降,要繆敏嫁給一個反動軍官,便可出獄。女看守主任對她說:“你才26歲,何況丈夫已死,為什麼有太太不做,難道要在牢中把頭髮坐白。”對於敵人的勸降,繆敏義正辭嚴地回答:“我為革命生,願為革命死,更願為革命把牢底坐穿。”此後,在獄中她和難友一起發起為改善政治犯生活的鬥爭,迫使敵人改善了獄中的生活條件。也獲得政治犯與親人通訊的自由。1937年初,繆敏接到外面一位出獄難友的一張字條:“當前對日關係緊急,全國抗日呼聲極高,你有出獄的希望,請堅信等著。”

出獄後的繆敏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爆發,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御外侮。在中央蘇區堅持南遊擊戰爭的陳毅從國民黨報紙上看到繆敏仍被關押的訊息後,便立即向國民黨江西地方當局提出釋放繆敏的要求,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迫於社會上輿論的壓力,便向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軍政部長何應欽報告,10月2日經蔣介石批示,準予釋放繆敏。黨中央得悉這一情況後,電令項英接繆敏出獄。當項英來到獄中,繆敏因與外界隔絕,不明真相,對項英的身份表示懷疑,直到看見黨中央的電報,才肯出來。繆敏出獄後,向黨組織反映,南昌獄中還關押著我黨一批黨員,請求組織營救,黨根據她提供的信息,及時給獄中同志寄款,寫慰問信,後通過交涉,使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原閩浙贛蘇維埃副主席徐大妹,財政部長張其德等人獲得新生。出獄後的繆敏,革命意志更加堅定,根據黨的指示,她先回弋陽看望了親人,隨後帶病擔任中共閩北省委秘書兼省婦委主任。1938年6月,黨中央電令繆敏帶著兩個兒子去延安學習治病,繆敏到達延安第二天,就受到毛澤東同志的親切接見。那是一天晚上,毛澤東在門口等候並親切地問候:“繆敏,你好啊!”說著一手拉著繆敏,一手撫著二個孩子。在自己的領袖面前,繆敏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一股熱淚奪眶而出,毛澤東安慰說:“莫哭,莫哭,我們勝利了,應當笑。”進屋一坐下來後,毛澤東關心地問“聽說項英接你出獄,你還罵項英是叛徒,可有此事。”繆敏坦誠地說:“是的,當時,我已判無期徒刑,準備坐一輩子牢。想不到形勢變化真快,我這個被判了無期徒刑政治犯又回到黨的懷抱里。”毛澤東大笑起來:“你呀,和志敏一樣,身上有股共產黨人的骨氣。”接著毛澤東話題一轉問:“繆敏同志,你怎么用李樣貞的名字。”繆敏說:“李祥貞是秘密工作期間,志敏同志為我取的,為懷念他,我復用李祥貞名字。”“這很好,方誌敏同志有後代,更有後人懷念他,方誌敏是人民的功臣,我們的民族英雄,他為革命作出了犧牲,我是經常懷念他的。”說著,毛澤東向繆敏介紹了他在大革命時期與方誌敏幾次見面的情景,深情地說“志敏同志確是一個好同志,他懂得怎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起來,認真地解決革命實際問題。”那一天,他們談得很晚很晚,由於激動,繆敏走時,將帽子遺忘在毛澤東住處,當繆敏去取帽子時,毛澤東笑眯眯地拿著帽子站在門口等候。這時,繆敏腦子一動,忙拿出筆記本,請毛澤東題詞,毛澤東接過筆記本,揮手寫下:“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礙人民前進的,只有奮鬥,加以堅持,困難就趕跑了。”此後,毛澤東還委託延安醫院院長傅連璋為繆敏檢查身體。鑒於繆敏的迫切要求,黨組織先後送她到中央黨校、中央社會部培訓班、中央婦女幹部培訓班學習。這期間,繆敏先後擔任延安女大政治指導員、北七縱隊供給部副政委、冀魯豫地委社會部副部長、華北野戰軍第三醫院副政委等職。

毛澤東接見繆敏

1949年8月中旬,北京西郊香山的雙清別墅,這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築,毛澤東就住在這裡,此時,他手裡拿著電報。眼睛凝望著南方,一圈圈煙霧從他口中時時噴出。這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邵式平打來的第二封電報,5月南昌剛解放,分配到江西工作的邵式平就來電說;“方誌敏的母親還健在,已接到南昌居住。”而這一份電報卻說:“方老太太在南昌住不慣,嫌天氣太熱,想回弋陽農村,尤其他老人家很惦念兒媳繆敏和孫子。希望中央讓繆敏能早一點回家看看。”毛澤東何曾不想讓繆敏早點回江西。只是想在全國安定下來以後,再讓她回江西,現在方老太太想念親人,還是讓他們婆媳早一點相聚。主席決心一下,就讓繆敏火速到中央組織部辦理調動手續,當晚就在其住處接見了繆敏。毛澤東笑呵呵開門見山說:“方老太太還健在,想你也知道了,老人家盼望你回去團聚,這完全可以理解,本來我想過了開國大典以後,再讓你母子回江西,這樣可能有違老人家心愿,江西是個好地方,江西人民為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重大犧牲,你們回去後一定要把江西建設好,贛東北的同志,能回江西工作的,儘量讓他們回江西工作,這樣穩定人心很有好處,你回江西以後,具體工作由省委安排,但務必把方老太太接到身邊讓她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繆敏回江西路過上海,特地看望了上海市長陳毅同志,陳市長對她非常關心,要送一部吉普車,她婉言謝絕。

1977年7月9日繆敏因病去世

李祥貞回江西後,復用繆敏名字,她回到弋陽湖塘村,跪在方誌敏母親金香蓮面前說:“娘,志敏不在,有我在,我是您兒媳,也是您的女兒……我臨走時,毛主席要我代他向您老人家問好!”此後繆敏一直陪伴方母度過80歲的晚年。同時,她很快地與方榮(方誌敏的姐姐)、劉水生、柳嬌蘭等人相見。1949年9月,根據省委的安排,繆敏先後擔任中共上饒地委組織部部長、省衛生廳副廳長。在組織和同志的關懷下,繆敏撰寫的《方誌敏戰鬥的一生》一書,於1958年出版發行。1977年7月9日,繆敏因病去世,終年68歲。

背景資料

方誌敏

方誌敏,1899年8月出生,江西省弋陽縣人。1919年夏以優異成績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甲種工業學校。這時,正值五四愛國運動後新思想、新思潮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他如饑似渴地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參加和組織學生運動,被選為南昌學聯的負責人之一。1922年7月,為尋求革命真理,他來到上海,同年7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3月,在南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激動地寫道:“共產黨員——這是一個極尊貴的名詞,我加入了共產黨,做了共產黨員,我是如何的引以為榮啊!從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他先後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中共江西區委工委書記、中共江西省委農民協會秘書長。1925年冬,黨組織派他回家鄉開展農民運動。1926年4月,他作為江西省代表赴廣州參加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期間,他第一次見到毛澤東和彭湃,併到東江、大埔一帶考察農民運動。1927年3月,他赴武漢,參加由毛澤東、鄧演達主持的粵湘贛鄂豫農民協會執委會和農民自衛軍聯席會議,與毛澤東、彭湃、鄧演達、譚平山等13人當選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委員會執行委員。他完全贊同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提出的思想和主張。

大革命失敗後

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8月下旬,他化裝成貧苦農民從吉安步行回到弋陽,任弋陽、橫峰等五縣工作委員會書記兼武裝起義總指揮、中共弋、橫、德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委員,傳達八七會議精神,組織農民武裝,進行暴動準備。1928年1月,他與邵式平、黃道等領導贛東北弋陽、橫峰地區農民起義,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領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0軍。1930年起,先後任贛東北省、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紅10軍政治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他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贛東北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一整套建黨、建軍和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毛澤東稱之為“方誌敏式”的根據地。

於1935年1月29日被俘

1934年11月初,以紅七軍團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到達閩浙皖贛邊區,與紅10軍組成紅10軍團,方誌敏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奉命率紅10軍團北上抗日,在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轉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重重圍困在懷玉山區。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了接應後續部隊,冒著雨雪和危險,復入重圍,尋找部隊,終因寡不敵眾,彈盡援絕,於1935年1月29日被俘。被俘時,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一塊懷表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在獄中,面對敵人的百般誘降和嚴刑逼供,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斷然表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革命而死,雖死猶榮!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方誌敏用自己的心血寫下了《可愛的中國》《清貧》《獄中紀實》等著名篇章。他寫道:“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不怕飢餓,不怕寒冷,不怕危險,不怕困難。一切難於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我能捨棄一切,但是不能捨棄黨,捨棄階級,捨棄革命事業,我有一天生命,我就應該為它們工作一天!”“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為著共產主義犧牲,為著蘇維埃流血,那是我們十分情願的啊!”這些激動人心、擲地有聲、感人肺腑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1935年8月6日,方誌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6歲。

感動中國人物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方誌敏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