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崗鄉

方崗鄉

方崗鄉位於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南至三峰山,西抵伏牛山,東部、北部分別與梁北鎮、火龍鎮為鄰,南部、西部與鴻暢鎮、文殊鄉接壤,總面積44平方公里。方崗鄉西部、南部有緩崗起伏,屬典型的平原緩崗區,西部有東爐水庫,灌溉條件好,但南部崗區水源較差,易受旱災,全鄉耕地面積42540畝。

基本信息

概況

方崗鄉隸屬於河南省禹州市,位於禹州市西南部,南至三峰山,西抵伏牛山。東、北分別與梁北鎮、火龍鎮毗鄰,南、西與鴻暢鎮、文殊鎮接壤。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39503人(2006年)。轄方東、方南、方北、呂溝、楊南、西李莊、徐家門、楊北、黃莊、西薛莊、朱莊、朱溝、劉崗、韓崗、段、楊莊、貼溝、和溝、劉屯、昌王、東爐、西爐、石灰趙、石坑24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北臨許(昌)洛(陽)公路,禹(州)呂(溝)、禹(州)方(崗)公路於境內交會。有三峰山、角子山、禹山。名勝古蹟有曹廣權墓、王舉人大院、方氏祠堂、禹王湖風景區等。

歷史沿革

方崗鄉明屬玲瓏都富城裡,清屬義讓里,民國置方崗鎮,1948年解放設第二區,1958年屬三八人民公社(火龍),1968年分屬文殊公社和火龍公社,1977年設方崗公社,1984年改為方崗鄉。方崗鄉管轄24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24個行政村是:方東、方南、方北、楊莊、朱溝、段村、韓崗、劉崗、昌王、劉屯、和溝、帖溝、石灰趙、東爐、西爐、石坑、朱莊、薛莊、黃莊、楊北、楊南、呂溝、徐門、李莊。

人口民族

2000年,方崗鄉戶籍總人口為41455人,共10288戶,其中,男22150人,女19305人,非農業人口為4149人。方崗鄉人口中99%都是漢族,其它少數民族只有回族。

自然資源

全鄉總面積44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2540畝,平原地帶土地肥沃,中部地下水資源豐富,南部水資源較差。東爐水庫坐落在東爐、西爐之間,面積186760平方米。

植樹資源

藥類:本地槐、花椒、石榴、白芷、南星、車前草、蒲公英、冬瓜、絲瓜、小茴香、仙人掌
栽培類:大管楊、鑽天楊、毛白楊、大葉楊、小葉楊、旱柳、胡桃、榆、無花果、泡洞、香椿樹、白椿樹、杏樹、柿樹、蘋果、梨樹
菜類:菠菜、菲菜、蘿蔔、紅蘿蔔、芍菜、黃心菜、白菜、菜瓜、黃瓜、甜瓜、冬瓜、南瓜、大蔥、大蒜、芹菜
花類:芍藥、月季、臘梅、小大紅、鳳仙花、菊花、迎春花
糧食類:小麥、大豆、玉米、紅薯、高粱、綠豆、黃豆、黑豆
油料類:芝麻、花生、油菜
野生其它:勾勾秧、馬齒菜、野玉米菜、抓地龍、汪汪狗、蒿草、燈籠棵

動物資源

家畜:豬、羊、馬、驢、貓、狗、兔
家禽:雞、鴨、鵝
鳥類:大雁、小燕、麻雀、貓頭鷹、斑鳩、吃杯茶、喜鵲、布鵒
哺乳類:蝙蝠、野兔、老鼠
蟲類:蜈蚣、蠍子、蛇、蚊蠅、麻蜂、蜜蜂、蝴蝶、飄蟲、螞蟻、蛾、蟾蜍
水類:魚、青蛙、螃蟹

名勝古蹟

“禹王廟”又叫“拉王廟”,相傳遠古時期,這裡一片汪洋,海眼出水,泛濫成災,大禹搬來此山,區住海眼,制服水患,為紀念大禹治水有力,上神從別處拉來一座大殿,說時夜清晨,家家牛都累得倒地不起,大汗淋淋,主人以為牛病了,用手摸嘴,取出一個大元寶,乃上帝用牛拉廟所賜,後才發現,山上平地升起一座廟宇,故又叫“拉王廟”。老人都記得,在禹王廟東側過去每到夏天雨季,半山坡上山泉噴發,傳說是海眼從山縫裡嘣出的清泉。西爐村東頭有一口水井,供全村人食用,天再旱從來未乾涸過。傳說打通了海眼細脈。後經世人不斷擴建建成氣勢宏大的禹王廟。文化革命前曾為西爐村中學校地。文化革命“禹王廟”已被毀於一旦。現經崔光濤等人重建,仿照原樣建成“禹王廟”。新建前後、正、中三座大殿,供有禹王、藥王、菩薩、祖母等神,每月初一、十五,香菸繚繞,香客不斷。

鎮區建設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大電廠建設的有利機遇。鄉黨委把小城鎮建設擺到重要議事日程,我們以鄉政府所在地建設管理為軸線,以龍崗電廠開發為主,建成方崗商貿一條街,高標準地進行水、電、路綠化、美化工程,全面啟動小城鎮建設規劃的框架。現已規劃建設了幾十戶商品房,一條高起點、高標準的商貿街已初步形成,使之成為方崗經濟發展、市場繁榮的閃光點。

經濟發展

農業

方崗鄉有24個行政村,以崗區為主,耕地面積2836公頌,農業人口29941人,1998年糧食總產量達19443噸,農業總產值實現7296萬元,人均純收入達2500元。
全鄉的農業工作,以十五屆三中全會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依靠科技進步,加大農業投入,調整種植結構,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同時,以建設高效示範園區和中藥材種植為突破口,大力發展“一優雙高”農業,依照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生產路子,確保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

工業

一是抓住煤炭形勢復甦的有利機遇,大力發展煤炭業,抓好安全生產。為鄉辦、村辦及私有煤礦吸引資金,搞好煤礦的硬體建設,積極配合上級各部門對我轄區的各個煤礦進行的檢查驗收。全鄉已驗收礦井3對,全鄉煤炭生產達到16萬噸,創經濟收入近2000萬元,創稅金收入240萬元。
二是以典型示範帶路,具體抓好了航天集團的快速發展。航天集團除了發揮其煤炭、煉鐵、紡織、鑄造等優勢外,還著重展開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一是投資130萬元,對所屬興華鋼鐵廠進行技術改造,使其年產鋼鐵能力達到2萬噸,2001年利稅達到百萬元。並且與大專院校聯姻掛鈎,發展高科技產品,年產萬噸的糧油加工廠和年產值2000萬元的日用化工廠已通過論證,建廠在即。
三是培植了新的經濟成長點,鄉黨委、政府在整個經濟行勢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抓住龍崗電廠營運時機,搞好運輸業、勞務輸出等方面服務,鄉政府成立了方正物業有限公司並正式掛牌營業。積極發展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我們既有力的支持了大電廠的建設,也相應增加了農民和地方財政收入。其次,我們還抓了礦泉水項目的建設在繼續發展老廠的同時,今年又多方吸引資金130萬元建設了第二礦泉水廠,明年產品即可投入市場。再次,是積極鼓勵支持非公有制和第三產業快速發展。能工則工,宜農財農、工、商、貿、種、養、加工、勞務輸出等多方位發展,第三產業多輪驅動,千軍萬馬齊上陣,在方崗經濟發展中各顯其能,成為方崗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鄉鎮企業與私營經濟

方崗鄉位於禹州市西十三公里處,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煤炭、石炭岩、礦泉水儲量豐富,為全鄉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鼓勵發展規模企業,強力推進第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全鄉鄉鎮企業呈現出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態勢,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方崗鄉南部以煤炭資源為主,西部是建材工業區,北部以劉屯為中心的陶瓷工業區,中部以韓崗為中心的銅加工,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小項目,比較落後,規模和效益也十分有限,科技含量不高,高新技術寥寥無幾,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技術改造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面對鄉鎮企業這個薄弱環節,從1994年開始,鄉黨委、政府以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積極發展鄉鎮企業為指導思想,大力支持,正確引導,逐步規範,並抓住大電廠建設的機遇,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老企業進行改造,2000年度,企業個數達到80個,職工人數4768人,營業收入1839萬元,利潤1518萬元,增加值5361萬元,上繳稅金161萬元,固定資產9380萬元。

商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方崗鄉的商業發展迅猛,代銷、經銷店遍布全鄉各個村莊,平均每村達四至六個之多,其它手工業和集體企業也發展起來。
韓、劉崗兩村的銅加工業發展很快,他們的銅製品暢銷大半箇中國。
楊南、楊北、呂溝、李莊村的煤礦業發展迅速,是方崗鄉的支柱產業,也是方崗鄉地稅、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呂溝航天集團的創立為方崗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趙莊、石坑村建材礦的開採,也為方崗鄉的經濟發展添上了翅膀。
近幾年來,方崗鄉的養殖業也同樣發展迅猛,方東的養雞廠,方東、方北、劉屯的養兔、養豬等養殖業都十分火紅。
帖溝的賣襪村,和溝村的收樹村聞名禹州市。
商業的發展不但促進了方崗鄉的經濟,富裕了個人,有利於國家,而且增加入地方稅的收入,為方崗鄉的財政收入也創造了有利條件。

交通郵電

方崗鄉屬山崗區,道路崎嶇不平,特別是西部的幾個村,沒有一條象樣的道路,嚴重影響了民眾的出行,廣大民眾對此頗有怨言。鑒於此,鄉黨委、政府在去年修好6個行政村19公里的柏油路的基礎上,今年又在全鄉範圍內掀起了整修鄉村道路高潮,在年底修修通了方崗至石坑及其它村的柏油路面,達到村村通油路,徹底改變了方崗道路差的現狀。郵政、電信發展迅猛,現在全鄉擁有固定電話6740部、手機 2600餘台。

財稅金融

方崗鄉屬煤炭資源型鄉,稅收收入大部分來自煤礦,受國家對煤炭行業進行安全整頓的影響,2000年度該鄉僅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536千元,實現一般預算支出1716千元,工資性支出得不到保障,財政狀況十分緊張,金融機構有方崗農村信用社,辦公設施先進,現代化程度高,所有材料全部都用微機管理。

人民生活

人民物質生活條件,包括衣、食、住、用、行等,絕大部分己達到小康標準;現有農民穿衣要穿純棉、純毛;雞鴨魚肉己不是奢侈品;出門以車代步,機車、小轎車己進入部分農戶。
人民民眾精神生活大大豐富,電視機、音響、VCD進入千家萬戶,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檯球、撲克、麻將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在民眾中廣為流行,全鄉人民文化素質、道德水平不斷提高,農村民風純樸,打架、罵人現象己很少發生。

社會事業

教育

全鄉現有國中3所,國小24所,國中在校生總數1740人。其中,國中一年級760人,國中二年級550人,國中三年級430人。全鄉國小在校生數3970人,其中,國小一年級870人,二年級840人,三年級798人,四年級693人,五年級769人。
全鄉共有教師250人。公辦教師中,獲中級職稱者51人,其中中學一級24人,國小高級27人,初級職稱199人,國小一級75人,國小二級40人,中學二級45人,中學三級19人,以工代數10人。
方崗鄉成人教育工作,初期開展了掃盲和養殖業,培訓技術工作,從1995年開始,成人學校主要開展了農作物栽培技術,庭院經濟技術,家電維修技術,特種養殖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等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人數都在1500人次以上。培訓對象主要是村組幹部,回鄉初高中學校,各類種植養殖專業房。1996年,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努力,順利通過上級部門掃盲達標驗收,在實用技術培訓方面,成績顯著,湧現出一批致富能手,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

科技

方崗鄉強調科技興農,科技致富,注重決策的科學性,充分發揮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專家智囊的作用,學科學、用科學在全鄉蔚然成風。科技進步在全鄉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逐漸增大,科學化種植、養殖己初具規模,己顯示出較強的活力,全鄉小麥良種覆蓋率己達95%,成規模養殖大戶己實現良種化。

文化

鄉文化站占房5間,辦公室、活動室、圖書室、籃球場、門球場等占地570平方米,備有各種體育器材,藏書2000多冊。
文化中心己基本形成三個,方崗文化中心、呂溝文化中心和楊店文化中心,有電影隊2個,雷射廳1個,呂溝影劇院1個。呂溝、黃莊、楊南、方南、段村、東爐等十幾個文化大院,獅舞隊7人,民間藝術隊3個。
鄉政府歷來重視文化建設。政府下設文化站,負責全鄉的文化建設,鄉計生辦成立有專業宣傳隊,不斷到村里進行義務演出,既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又宣傳了計畫生育政策。

衛生

1976年方崗設鄉,成立方崗鄉衛生院,院址設在方崗方南方家大院,為方崗境內醫療系統領導機構。
1978年三中全會召開,方崗衛生機構進行大的改革,執行"一村一所"或"一村多室"的醫療罐,保證一個行政村,有一個醫療所多個衛生室,從醫人員達六十多人,專業化程度逐步提高。
方崗鄉衛生院,現有在職職工22人,退休職工20人,共31人,在職職工中,幹部級別4人,醫師2人,醫士6人,工人級別18人,高工2人,中工10人,初工4人。
科室設定:"七科一所"配置,"七科"有內科、外科、急診科、五官科、醫技科、婦產科、財務科,"一所"有防保所
醫療設備:500MAX光機一台,B超機、心電圖機、顯微鏡、五孔無影燈各一台,洗胃機一台,氧氣瓶一個,冰櫃、冰櫃各一台,簡易手術台一張,手術器械若干。
業務用房及辦公用房:門診病房大樓建築面積990平方米,其他用房600平方米,占地總面積3300平方米。

體育

方崗鄉民眾體育基礎較好,六、七十年代此類活動較多,各村都有籃球場和操場,1985年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民眾性體育活動相對減少。鄉政府規定,全鄉農民運動會二年舉行一次,各村組代表隊一個,開設籃球、桌球、象棋等大眾項目。
該鄉連年被省命名為先進體育鄉標兵,每年春季、秋季舉行一次大型運動會,開展有籃球、桌球、象棋、羽毛球等比賽活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