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爛朝報

背景《春秋》經秦火之後,已殘缺不全。解經者每遇疑難之處,便稱此處疑有闕文。王安石據此便稱《春秋》為“斷爛朝報”,即破爛的官方文告。後人沿襲此說,“斷爛朝報”便成為《春秋》的別號。《春秋》是孔子所著的經典,在漢代因《公羊傳》、《左傳》的推崇,社會影響極大,權威極重,學界常以此為標準來評論、衡量其他思想與言論。王安石為了推行變法,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傳》)接著他又提出《春秋》是“斷爛朝報”,是為了打倒聖人和經書的權威,解除聖經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支持改革,強國富民。王安石的這種說法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辨誤朝不能念成zhao。

基本信息

發音

duànlàncháobào

釋義

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檔案。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

背景《春秋》經秦火之後,已殘缺不全。解經者每遇疑難之處,便稱此處疑有闕文。王安石據此便稱《春秋》為“斷爛朝報”,即破爛的官方文告。後人沿襲此說,“斷爛朝報”便成為《春秋》的別號。《春秋》是孔子所著的經典,在漢代因《公羊傳》、《左傳》的推崇,社會影響極大,權威極重,學界常以此為標準來評論、衡量其他思想與言論。王安石為了推行變法,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傳》)接著他又提出《春秋》是“斷爛朝報”,是為了打倒聖人和經書的權威,解除聖經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支持改革,強國富民。王安石的這種說法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

出處

《宋史·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示例

真令人莫名其妙。無怪朱子疑心他不可解,王安石蔑視他為~,要束諸高閣了。(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