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鑽十一國

新鑽十一國

“新鑽11個國”普遍人口眾多,有著勞動力資源和能源資源較為豐富的特點,其中人口在1億到2億之間的國家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奈及利亞和墨西哥,印度尼西亞的人口更是超過2億。能源方面,伊朗、奈及利亞和墨西哥都是產油大國,越南、印尼、埃及以及菲律賓也出產石油和天然氣。

簡介

繼“金磚四國”後,高盛又推出“新鑽11國”(Next-11,簡稱N-11),成長潛力僅次於金磚四國的11個新興市場,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亞、伊朗、韓國、菲律賓、墨西哥、孟加拉國、奈及利亞、土耳其、越南。“新鑽11個國”普遍人口眾多,有著勞動力資源和能源資源較為豐富的特點,其中人口在1億到2億之間的國家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奈及利亞和墨西哥,印度尼西亞的人口更是超過2億。能源方面,伊朗、奈及利亞和墨西哥都是產油大國,越南、印尼、埃及以及菲律賓也出產石油和天然氣。

新鑽十一國新鑽十一國

高盛認為,2005年金磚四國加上新鑽11國的GDP總和,僅有G7(西方7大工業國)國家的1/4。但到了2035年,這15個國家將超越G7國家,成為未來的經濟領袖;到2050年,新鑽十一國的GDP總和將成長11倍,達到相當於一個美國或四個日本的規模。新鑽11國的前三強分別是越南巴基斯坦埃及,這三個國家在2006年的GDP成長率分別這8.2%,7.0%,6.9%。

這十一個國家編一速記如下:

美國高盛一評級,新鑽國家有十一。奈及利亞、墨西哥,伊朗、韓國和印尼。孟加拉國、菲律賓,巴基斯坦和埃及、越南國,土耳其,能源、勞力值一提。

發展前景

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和政治中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所謂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大量興起。2006年,美國高盛公司創造“新鑽11國”概念,這一概念是根據勞動力成長、資本存量與技術成長三項指標推估出GDP增長率,認為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韓國越南土耳其菲律賓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等11個國家,在經濟發展潛力上僅次於“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不僅目前在經濟發展上有良好表現,其前景也一片光明。 “新鑽11國”普遍擁有勞動力資源和能源較為豐富的特點。其中人口在1億到2億之間的國家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奈及利亞墨西哥。巴基斯坦全國有約五成半的人口不足19歲。印度尼西亞的人口更是超過2億。能源方面,伊朗、奈及利亞和墨西哥都是產油大國,越南、印尼、埃及以及菲律賓也有石油與天然氣出產。高盛預計,到2050年,“新鑽11國”的GDP總值將比2005年猛增11倍,達到相當於一個美國或四個日本的規模。香港《文匯報》報導,五年前,高盛集團提出了“金磚四國”(BRICs)概念,迅速在資本市場走紅;獨具慧眼的高盛,再適時提出“新鑽11國”(Next-11),並預測這15個國家加起來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到2035年將超越七大工業國家,到2050年,“新鑽11國”的GDP總和相當於一個美國,令“新鑽11國”鏇即成為市場最炙手可熱的新概念。“金磚四國”(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過去5年的經濟成就有目共睹,令高盛分析師的聲譽更隆。因此,高盛一年前用相同的預測模型,選出經濟潛力僅遜於金磚四國的11個新興市場,包括墨西哥、印尼、奈及利亞、韓國、越南、土耳其、菲律賓、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統稱為“新鑽11國”(簡稱N-11)。盛報告顯示,新鑽11國目前未成氣候,即使加上金磚四國,它們於2005年的GDP總值,只及七大工業國美日德英法意加的1/4。但至2035年,它們將會後來居上;再到2050年,N-11的GDP總值將激增11倍,達到相當於一個美國或4個日本的規模,屆時,世界強國的排序是中國印度日本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在新鑽11國中,亞洲國家占了7席,最受矚目,證明高盛看好全球經濟重心勢將轉移亞洲。而金磚四國的影響力依然可見,除了印尼,另外6個亞洲國家都是鄰近中俄;墨西哥則沾了美國和巴西的光。高盛提醒,要化美好願景為現實,新興國家必須維持目前的高增長趨勢,持續關注通貨膨脹、政府赤字、外債、投資率等經濟指標。此外,包括電腦、電話、網路設備普及率在內的“科技基礎”能力,包括教育程度、平均壽命在內的“人力資源”能力,包括政治穩定、法制健全在內的“政治環境”能力,都會影響這些國家能否達致預測中的經濟成就。高盛證券全球經濟研究部門主管奧尼爾指出,與金磚四國一樣,新鑽11國也是根據勞動力成長、資本存量與技術成長三項指標,推算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而這些國家的共通點是人口眾多。奧尼爾表示,人口數量蘊藏經濟動力。中國、印度、俄羅斯及巴西四大經濟體系的崛起,是用超過26億人口的能量推動世界。 

鑽中之鑽

 韓墨越是高盛看重的“鑽中之鑽”新鑽11國中,以韓國、墨西哥和越南最被看好。高盛指出,目前GDP排名第一及第二位的韓國與墨西哥,最有潛力與金磚四國等量齊觀。“N-11”中綜合評分最高的是墨西哥和韓國,其後是越南,預計它未來10年可維持7%的經濟成長。排名榜末的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奈及利亞。如果單從國民生產總值衡量,也是墨西哥與韓國比較突出,均超過7000億美元,韓國人均收入更是達到近1.7萬美元,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韓國前景一片光明,一些市場人士甚至建議,將韓國納入“金磚四國”,組成“金磚五國”(BRICKs)。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為8,14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1位;高盛預測,到2025年,韓國將成為世界第9大經濟強國;到2050年,人均收入增長到8.1萬美元,力壓日本、德國,僅次於美國。至於墨西哥,根據經濟模型預測,到2050年,墨西哥將超越俄羅斯、英國和德國,成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墨西哥國民人均收入也將達到5.3萬美元,超過中國、印度和巴西。墨西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自1994年生效以來,墨西哥經濟經歷了二戰以來第2次超過10年以上的黃金成長期,外資紛紛湧入。最近5年,外資流入墨西哥的年均金額高達175億美元,高踞拉丁美洲第一位,是印度的11倍。15年來,墨西哥與43個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是擁有自由貿易協定最多的國家。然而,墨西哥經濟能否繼續大放異彩,政局穩定將是重要因素。

寓言還是現實

這是有史以來財富轉移最快的時代———一個國家的崛起或者隕落可能需要幾個世紀,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可能只有幾十年,或者更短。
五年前,美國高盛公司經濟研究部主任Jim O"Neill為世界財富轉移提供了新的坐標和想像,他提出了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在內的金磚四國(BRICs)。根據該報告,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於2041年超過美國,印度將於2035年
趕過日本,俄國將於2030年趕過歐盟。到了2042年,金磚四國將超過當今的七大工業國美日德英法意加的總和。
過去5年,這四個國家中驗證了Jim預言的開頭並給出了前進的速度。現在,Jim將目光投向更多的新興國家,在他眼裡,一個“新鑽十一國(Next-11)”浮現。
但也有質疑的聲音,在深度全球化的新語境,一國經濟的增長面臨的變數太多。金磚四國或者新鑽十一國,背後隱藏著更深的邏輯和現實的問題。

轉移的財富增長極

在近日有關金磚四國概念推出5周年的總結報告中,Jim認為,五年來金磚四國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10%;對全球增長的總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附近;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四經濟大國。“我們目前認為,到2035年,金磚四國的經濟規模可能超過六大工業國。”
金磚四國的增長已經對金融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某些市場中甚至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大宗商品市場一直而且仍在受到中國和印度需求的推動,俄羅斯的供應則對能源市場產生著重要影響。人民幣無可非議地成為外匯市場的熱點,巴西雷亞爾在過去兩年中大幅升值。在俄羅斯危機發生不到十年之後,其外匯儲備規模達到2800億美元左右———超過歐元區的總和。
因為美國經濟處於放緩這一眾所周知的趨勢,人們對金磚四國是否如預言那般感到疑慮。Jim認為2007年確實可能會出現“令人興奮的放緩”,但他將降速的步伐作為新的出發,“2008年全球GDP增長率(4.3%)將超過2007年(4.1%),美國經濟可能出現的改善是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他預測,金磚四國的經濟將再度走強,四國的增長率穩定在8.5%。
就在“金磚四國”的概念從資本市場走紅,高盛適時推出了“新鑽11國”———成長潛力僅次於金磚四國的11個新興市場,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亞、伊朗、韓國、菲律賓、墨西哥、孟加拉國、奈及利亞、土耳其、越南。
高盛認為,2005年金磚四國加上新鑽十一國的GDP總和,僅有G7國家的1/4。但到2035年,這15個國家將超越G7國家,成為未來的經濟領袖;到2050年,新鑽十一國的GDP總和將成長11倍,達到相當於一個美國或四個日本的規模。
同樣是這份報告負責人的Jim強調,11國名單是根據勞動力成長、資本存量與技術成長三項指標推估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而得出的,這些國家的共同點是人口眾多的新興國家。

寓言還是現實

儘管“金磚四國”和“新鑽十一國”已成流行術語,但全球也不乏不同的意見。
技術進展、資本存量和勞動力的同步增長,是高盛預測金磚四國和新鑽十一國經濟成長的關鍵變數。而只有在有效經濟政策和穩定總體經濟環境、強而穩定的政治體制、開放的經貿、高教育程度,這四個條件同時具備的條件下,預測才算數。
許多人認為,“金磚四國”較低的經濟自由度對其未來的經濟成長具有不利影響。它們在經濟自由、司法清廉、市場機制等自由市場基石方面,仍無法和已開發國家相提並論。同時也受制於未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整體變化。
而中國面臨的包括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市場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內需過低,能源問題緊張,環境問題突出,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轉變,粗放經濟成長方式轉變等問題,使未來的經濟成長存在一定的變數。
有更多人看到了“金磚四國”和“新鑽十一國”與美國經濟的相關性。繁榮很大程度上源自美國弱美元政策導致的全球流動性泛濫和美國持續的需求增長的觀點,並不是少數。
在10月份接受本報採訪的時候,Jim也坦言,“如果美國經濟成長削弱或放緩的話,整個金磚四國的故事就會隨之消亡。”Jim說,市場可能存在兩大風險:其一,通貨膨脹率意外上升;其二,西方保護主義的威脅依然存在,這對於金磚四國的影響尤為重要。
2005年初德意志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直到2020年美國仍將是全球唯一超強,美元也仍將是最主要的貨幣。印度裔英國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在談到印度和中國時,就很看衰印度,他認為印度的兩截式極端社會結構,將使印度不會有“可共享的持續經濟擴張”。而中、俄、巴西,也都挑戰極多。
中國和印度同樣面臨經濟成長過熱和通貨膨脹風險。英國《經濟學家》雜誌認為,印度通貨膨脹率已經飆漲到接近7%,遠高於亞洲平均值的2.5%。俄羅斯的快速增長得益於石油價格的長期走牛,隨著油價的回落,在享受財富流入但沒有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俄羅斯,未來的發展十分乏力,而其通脹率也高達6%左右,巴西則為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