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村

新金村

新金村,隸屬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新陂鎮,位於新陂鎮北部,東鄰華新村,南連上長嶺村、華新村,西臨葉塘鎮麻嶺村,北接葉塘鎮彭陂村。村委會設在省道S226線興葉路旁,是該村的中心點,距鎮政府約3公里。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該村由新西和新金兩大片30個村民小組組成,有金祗嶺、下馬石、金嶺圍、陂土圍、永恭圍、寧靜圍、上王、下王、華子園、上嶺、賴屋11個自然村;有鍾、劉、李、董、鄧、賴、王、陳8個姓氏居住。 2006年初人口為3044人。

歷史沿革

1961年5月前新金村屬新嶺大隊,6月後新嶺大隊分出側橋、長嶺、新西、金嶺四個大隊,1963年10月金嶺、新西合併,取新西的“新”,金嶺的“金”字稱為新金大隊,1968年5月改為新金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3月改稱為鄉人民政府,1987年4月改稱為管理區辦事處,1999年4月起改為村民委員會,有村幹部7人。“新金”稱謂由1963年起一直延用。

農業

全村有水田1363畝,輋嶺地414畝,村民歷來以農為主,兼做竹器、豆腐及小生意。

新金歷來以種植水稻為主,冬季可種蠶豆、雪豆、小麥、旱畲地可種植花生、黃豆、番薯、木薯、梅州金柚經濟作物有黃麻、紅麻,果樹有番石榴、龍眼等。解放後,經開九萊河、華子圍西溝,平整土地,得到了旱澇保收,糧食產量得以提高。

改革開放後,農村實行了承包責任制,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生產熱情高漲,回響政府號召,科學種田,全面種植雜交水稻,實行塑盤育秧、拋秧和科學進行肥水管理,水稻畝產千斤以上,其它經濟作物的生產也得到發展。2005年年人均收入達3650元。

工副業

20世紀60年代初期,該大隊利用九萊河水源辦起了水輪機碾米廠,中期辦起了柴油機碾米廠,20世紀70年代辦起了鐵廠,以打馬釘為主。

1975年至1985年興寧縣食品廠在寨頂建起了一個奶牛場,該大隊一部分青年在該場做工,改善了部分農民的家庭經濟收入。

村級企業因多種原因已停辦,全村陸續湧現一批私營企業家、個體工商戶、運輸專業戶和從事服務行業的各種人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占總勞動力的45%左右。

新金村轄區內河、溝、渠縱橫交錯,流經境內的主要有九萊河、西溝、南蛇窿排灌溝,農田的灌溉主要靠合水水庫、麻嶺水庫供水,重點溝渠實行石砌“三面光”,每年冬季組織清淤疏浚,基本上解決了易旱易澇問題。

基礎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農村經濟持續增長,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村道路建設逐步得到改善。自1984年以來,通過向在外鄉賢募捐,發動民眾集資,鋪築了興葉路口至新西片橫段、烏鴉落洋和寧靜圍至興葉路、興葉路至華子圍、陂土圍、永恭圍、上嶺的水泥硬底道路共6.5公里,徹底改善了鄉村道路難行的交通環境。

學校:解放前有金嶺國小、陂土圍三英國小。新西片的頂新國小三間學校,能讀到國小畢業的不多,解放後,村內的學生分別在金嶺國小和頂新國小兩間學校就讀,1951年春改為新金國小,20世紀60年代在上級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大隊發動生產隊和在校學生,分派土磚、瓦、雜木等材料建起了一棟磚瓦房校舍,20世紀70年代對原來的舊校舍進行了全面修整,建起了第二棟磚瓦房校舍。1984年集資改造了一棟磚瓦房為樓房。

1994年教育基金“百萬行”以及得到鄉賢鄧紹君先生的大力支持,拆除了的危房校舍,建起了一座兩層的教學樓,同時改建了校內活動場地,綠化了校園環境。

1964年新陂農業中學在寧靜圍塋背建了一間分校,為附近村的學生就讀提供了方便,1970年改為新陂中學分校,1990年分校遷入新陂中學,從而結束了新陂中學分校的歷史。

名勝古蹟

泰安寺,有350多年的歷史。原是坐落在該村新西片宮背的幾間磚瓦建築,占地面積有1500多平方米,有和尚專人管理。

解放後由於失管而大部分倒塌,1990年新西片民眾和信眾及在外鄉賢捐款集資重新修建。

地方特色

豆腐村鴉落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鴉落洋有60多戶人家,90%的農戶做豆腐銷售,所做的豆腐在興城占了銷售份額的50%,成為當地家庭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春節期間有的農戶每天做250板豆腐,需用黃豆500市斤。豆腐村同時發展了養豬事業,家家戶戶建起了樓房。2002年興寧電視台前往鴉落洋採訪拍攝錄製“寧江七彩”節目,螢屏上再現了豆腐製作的傳統工藝流程,展示了豆腐村的風彩。

領導機構

支部書記:

李人方 1960年——1961年(原新嶺大隊)

鍾鳳珍 1961年5月——1975年5月

董清來 1975年5月——1980年4月

鍾榮茂 1978年6月——1979年5月(主持工作)

李 錫粦 1980年4月——1984年4月

鍾元茂 1984年4月——1987年11月

李國標 1987年12月——1994年4月

鍾裕林 1994年4月——2005年3月

董育平 2005年3月——2006年2月

鄧新華 2006年3月——2007年2月

謝孝彬 2007年3月——

主任

李才文 1960年——1961年5月(原新嶺大隊大隊長)

劉義香 1961年5月——1965年10月

李仕嬋 1962年5月——1967年5月

鍾鳳珍 1969年3月——1973年3月(1967年5月——1968年9月任革命領導小組長)

李錫粦 1968年10月——1980年4月

李國標 1980年1月——1987年11月

李國祥 1987年11月——1993年1月

鍾裕林 1992年2月——1994年4月

王新方 1994年4月——1998年7月

董育平 1998年——1999年4月

鍾裕林 1999年4月——2005年4月

董育平 2005年4月——2006年2月(辭職)

名人鄉賢

劉紹新 原興寧縣代縣長,工業局局長

鄧紹君 深圳正業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俊坤 原廣東省計畫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李國新 原山東省煙臺軍分區司令員

李道威 原興寧市公安局副局長

董清來 原興寧市計生委主任、水口鎮黨委書記

李漢泉 原興寧市光榮院院長

李立賢 原興寧市環保局局長、福興鎮黨委書記

鍾金華 原蛇口區辦公室主任、招商銀行經理

鍾新庭 增城市計委主任、國土局長、經委主任

王秋平 廣州部隊建設處主任

鍾家平 興寧市物價局副局長

李佛泉 八一電影製片廠剪輯部主任

劉運泉 廣州暨南大學教授

鍾利沖 三水勞教大隊隊長

鍾小清 廣州市白雲區城監隊隊長

鍾小平 廣州荔灣區教育局副局長

鍾炎林,佛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隊隊長

劉義標 江西省贛州市興利達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南昌 原興寧市工業局副局長

董育文 廣東九江高速公路管理站副經理

廖勝香 東莞市石龍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

鄧紹權 深圳羅湖區連塘實驗國小校長

鄧晉標 深圳蛇口區海灣國小校長

鄧晉雄 廣東省森萊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 平 廣東省食品集團進出口總公司分公司經理

劉山榮 廣東省公安廳駐羅湖海關簽證處主任

鄧紹炎 原廣州市流花區辦公室主任

李義懷 原中國航天部副總經理

李質懷 原廣東省人民醫院研究所所長

王漢方 原中國航天工業部工程師

李道行 原中國航天工業部工程師

楊新方 (女)佛山市順德檢察院經濟檢察科科長,2005年榮獲全國優秀檢察官稱號

鄧茂祥 東莞市石龍農業銀行經濟師

鍾平 佛山市出入境管理處綜合科長

鍾映梅 佛山市南海區企業登記股長

李苑紅 原羅浮鎮副鎮長,現任徑南鎮人大副主席

鍾元茂 原新陂鎮副鎮長、鎮人大副主席

鍾海祥 廣東省高明監獄中隊長

鍾城標 興寧市城標貿易經理部總經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